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1699发布日期:2020-07-17 15:4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需要排出的废水量不断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染物流入池塘、河道,破坏了水体自身降解及净化平衡,导致水体污染。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黑臭水体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向水体内投放具有去除有机物污染的优势微生物,达到治理的效果。该方法环保,不产生二次污染。

由于微生物对水体环境有适应过程,在实验室培养的菌剂投放入河道等水体由于环境改变会出现微生物死亡现象,导致治理效果差且浪费材料。微生物投放量较大,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成品为液体,若距离远也会产生运输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上箱体以及下箱体的宽度调节安装杆伸入安装筒内的距离,从而调节安装杆上搅拌叶片与安装筒上搅拌叶片的间距,起到了更好的搅拌效果,而提供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底座和顶盖,所述的上箱体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下箱体上下连接,所述的上箱体的下端伸入至下箱体的上端内,所述的上箱体的外壁与下箱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圈,所述的上箱体的外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下箱体的内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四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底座固定安装在下箱体的底部,所述的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的顶盖可拆卸地安装在上箱体的上端,所述的下箱体内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管和曝气机,所述的曝气机与曝气管相连,所述的曝气管的上端从顶盖处伸出,所述的顶盖上开设有与曝气管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的上箱体和下箱体内还活动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安装在顶盖上,所述的上箱体的外壁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的下箱体的外壁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都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轴、连接筒、安装筒、安装杆和搅拌叶片,所述的电机安装在顶盖上并与搅拌轴相连,所述的连接筒套装在搅拌轴上,所述的搅拌轴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两个连接筒,所述的连接筒的外壁上均匀安装有两个或三个安装筒,所述的安装筒的一端固定在连接筒上,所述的安装筒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安装杆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的安装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安装筒的导向孔内,所述的安装筒的外壁上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的第一螺纹孔内连接有第一顶紧螺栓,所述的第一顶紧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与安装杆相连,所述的安装筒和安装杆上都安装有搅拌叶片。

又进一步:所述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杠、丝杠螺母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的下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伺服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并与丝杠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板通过丝杠螺母连接在丝杠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上箱体的外壁上。

又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块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的第二螺纹孔内连接有第二顶紧螺栓,所述的第二顶紧螺栓穿过第二螺纹孔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

又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板上竖直连接有导向螺杆,所述的导向螺杆穿过第二连接板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上下两侧的导向螺杆上各连接有一个锁紧螺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上箱体以及下箱体的宽度调节安装杆伸入安装筒内的距离,从而调节安装杆上搅拌叶片与安装筒上搅拌叶片的间距,起到了更好的搅拌效果;并且本设计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包括上箱体2、下箱体1、底座6和顶盖3,所述的上箱体2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下箱体1上下连接,所述的上箱体2的下端伸入至下箱体1的上端内,所述的上箱体2的外壁与下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圈,所述的上箱体2的外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下箱体1的内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四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底座6固定安装在下箱体1的底部,所述的底座6的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的顶盖3可拆卸地安装在上箱体2的上端,所述的下箱体1内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管7和曝气机8,所述的曝气机8与曝气管相连,所述的曝气管的上端从顶盖处伸出,所述的顶盖上开设有与曝气管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的上箱体2和下箱体1内还活动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安装在顶盖3上,所述的上箱体2的外壁上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的下箱体1的外壁上连接有出水管5,所述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上都安装有阀门。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如图1所示的搅拌装置包括电机17、搅拌轴18、连接筒20、安装筒21、安装杆22和搅拌叶片23,所述的电机17安装在顶盖上并与搅拌轴18相连,所述的连接筒20套装在搅拌轴上,所述的搅拌轴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两个连接筒,所述的连接筒的外壁上均匀安装有两个或三个安装筒21,所述的安装筒21的一端固定在连接筒20上,所述的安装筒21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安装杆22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的安装杆22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安装筒21的导向孔内,所述的安装筒21的外壁上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的第一螺纹孔内连接有第一顶紧螺栓19,所述的第一顶紧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与安装杆22相连,所述的安装筒和安装杆22上都安装有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上箱体以及下箱体的宽度调节安装杆伸入安装筒内的距离,从而调节安装杆上搅拌叶片与安装筒上搅拌叶片的间距,起到了更好的搅拌效果。

如图1所示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0、丝杠14、丝杠螺母13和第一连接板12,所述的下箱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板9,所述的伺服电机10固定在支撑板上并与丝杠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2通过丝杠螺母连接在丝杠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板12通过第二连接板16连接在上箱体的外壁上。

如图2所示的第二连接板16的上下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块连接板24,所述的连接板24的一端通过转轴25连接在第二连接板16上,所述的连接板24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的第二螺纹孔内连接有第二顶紧螺栓26,所述的第二顶紧螺栓26穿过第二螺纹孔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

如图1所示的支撑板上竖直连接有导向螺杆11,所述的导向螺杆11穿过第二连接板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上下两侧的导向螺杆上各连接有一个锁紧螺母15。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底座和顶盖,所述的上箱体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下箱体上下连接,所述的上箱体的下端伸入至下箱体的上端内,所述的上箱体的外壁与下箱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圈,所述的上箱体的外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下箱体的内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四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底座固定安装在下箱体的底部,所述的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的顶盖可拆卸地安装在上箱体的上端,所述的下箱体内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管和曝气机,所述的曝气机与曝气管相连,所述的曝气管的上端从顶盖处伸出,所述的顶盖上开设有与曝气管相匹配的通孔,所述的上箱体和下箱体内还活动连接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安装在顶盖上,所述的上箱体的外壁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的下箱体的外壁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都安装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轴、连接筒、安装筒、安装杆和搅拌叶片,所述的电机安装在顶盖上并与搅拌轴相连,所述的连接筒套装在搅拌轴上,所述的搅拌轴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两个连接筒,所述的连接筒的外壁上均匀安装有两个或三个安装筒,所述的安装筒的一端固定在连接筒上,所述的安装筒的另一端开设有与安装杆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的安装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安装筒的导向孔内,所述的安装筒的外壁上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的第一螺纹孔内连接有第一顶紧螺栓,所述的第一顶紧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与安装杆相连,所述的安装筒和安装杆上都安装有搅拌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杠、丝杠螺母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的下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伺服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并与丝杠相连,所述的第一连接板通过丝杠螺母连接在丝杠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上箱体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一块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的一端通过转轴连接在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的连接板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的第二螺纹孔内连接有第二顶紧螺栓,所述的第二顶紧螺栓穿过第二螺纹孔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上。

5.根据权利要去3所述的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上竖直连接有导向螺杆,所述的导向螺杆穿过第二连接板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板上下两侧的导向螺杆上各连接有一个锁紧螺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岸边培养微生物治理水体的设备,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底座和顶盖,所述的上箱体通过高度调节机构与下箱体上下连接,所述的上箱体的下端伸入至下箱体的上端内,所述的上箱体的外壁与下箱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圈,所述的上箱体的外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下箱体的内壁上从上到下设置有四个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底座固定安装在下箱体的底部,所述的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的顶盖可拆卸地安装在上箱体的上端。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殿二;滕博群;褚兴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