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0157发布日期:2020-06-02 19:3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水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地下水水质变化的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又称prb技术,是通过在地下构筑可透水的反应墙或是反应带,当污染地下水流经反应墙或是反应带时,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一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

根据目标污染物不同以及反应原理不同,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可以采用多种反应介质,而在可渗透反应墙正式投入使用前,需要对填充了介质后的可渗透反应墙的性能进行试验,检测可渗透反应墙处理污水的能力。由于地下水污染情况的不同,可渗透反应墙处理污水所起到的作用效果也不同,目前的试验装置都只能单独对一种水污染情况进行模拟试验,不能适用多种地下水污染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能够适用多种地下水污染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包括可渗透反应墙、介质槽、进水箱和出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箱和出水箱分别设置在介质槽槽长方向上的两侧与介质槽通过水管连通,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平行间隔布置在介质槽内且临近出水箱所在侧布置,所述介质槽内临近进水箱所在侧布置有污料投放管。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箱和出水箱分别通过升降机构与介质槽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杆、带有螺纹孔的固定板、螺母和丝杆,所述竖杆固定设置在介质槽的槽壁上,所述固定板水平固定在竖杆的顶端,所述螺母设置在固定板的上板面上,所述丝杆的上端部穿过固定板的螺纹孔与螺母构成丝杆螺母机构,所述进水箱和出水箱分别与升降机构的丝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槽的槽底处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检测口,所述检测口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槽内设有介质,所述介质为细沙和黏土,所述介质槽的槽底处设有黏土填充构成的第一隔水层,所述第一隔水层上方铺设有细沙填充构成的第一含水层,所述第一含水层临近出水箱所在侧上方铺设有第二隔水层,所述第一含水层临近进水箱所在侧上方铺设有第二含水层。

进一步的,所述污料投放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污料投放管的管身上包裹有滤网用于阻挡细沙进入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箱内加入污水,使污水沿介质槽向出水箱所在侧流通,模拟地下水径流污染的情况,或在进水箱内加入清水,向污料投放管内投放污料,清水经过污料后变成污水,继续向出水箱所在侧流通,模拟地下水点源污染的情况,污水经过可渗透反应墙时被清除掉水中的污染物,从出水箱处取得水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可渗透反应墙处理污水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填充介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本实用新型长度方向竖直向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包括可渗透反应墙10、介质槽20、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分别设置在介质槽20槽长方向上的两侧与介质槽20通过水管连通,所述可渗透反应墙10平行间隔布置在介质槽20内且临近出水箱40所在侧布置,所述介质槽20内临近进水箱30所在侧布置有污料投放管50。在进水箱30内加入污水,使污水沿介质槽20向出水箱40所在侧流通,模拟地下水径流污染的情况,或在进水箱30内加入清水,向污料投放管50内投放污料,清水经过污料后变成污水,继续向出水箱40所在侧流通,模拟地下水点源污染的情况,污水经过可渗透反应墙10时被清除掉水中的污染物,从出水箱40处取得水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可渗透反应墙10处理污水的能力。

所述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分别通过升降机构60与介质槽20连接,所述升降机构60包括竖杆61、带有螺纹孔的固定板62、螺母63和丝杆64,所述竖杆61固定设置在介质槽20的槽壁上,所述固定板62水平固定在竖杆61的顶端,所述螺母63设置在固定板62的上板面上,所述丝杆64的上端部穿过固定板62的螺纹孔与螺母63构成丝杆螺母机构,所述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分别与升降机构60的丝杆64连接。通过设置升降机构60来对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进行高度调节,便于水量和水位的控制,升降机构60主要为丝杆螺母机构,通过旋转螺母63来控制丝杆的上下移动,丝杆上下移动带动与其连接的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高度的调节。

所述介质槽20的槽底处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检测口21,所述检测口21上设有阀门。通过设置多个检测口21可以随时对介质槽20内的污水进行取样检测,设置阀门来控制检测口21的开通和关闭。

所述介质槽20内设有介质,所述介质为细沙和黏土,所述介质槽20的槽底处设有黏土填充构成的第一隔水层22,所述第一隔水层22上方铺设有细沙填充构成的第一含水层23,所述第一含水层23临近出水箱40所在侧上方铺设有第二隔水层24,所述第一含水层23临近进水箱30所在侧上方铺设有第二含水层25。通过设置介质来模拟地下情况,从而真实模拟地下水所处环境,实现模拟地下水径流污染的情况和模拟地下水点源污染的情况,使用污水大面积分散的倒在第二含水层25上,可以模拟地下水面源污染的情况,通过装置来实现多种地下水污染情况,判断不同情况下,可渗透反应墙10处理污水的能力。

所述污料投放管50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污料投放管50的管身上包裹有滤网用于阻挡细沙进入管内。通过在污料投放管50上开设通孔便于污料融入清水的同时不介入外部环境,便于二次使用,设置滤网来阻挡细沙进入管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包括可渗透反应墙(10)、介质槽(20)、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分别设置在介质槽(20)槽长方向上的两侧与介质槽(20)通过水管连通,所述可渗透反应墙(10)平行间隔布置在介质槽(20)内且临近出水箱(40)所在侧布置,所述介质槽(20)内临近进水箱(30)所在侧布置有污料投放管(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分别通过升降机构(60)与介质槽(20)连接,所述升降机构(60)包括竖杆(61)、带有螺纹孔的固定板(62)、螺母(63)和丝杆(64),所述竖杆(61)固定设置在介质槽(20)的槽壁上,所述固定板(62)水平固定在竖杆(61)的顶端,所述螺母(63)设置在固定板(62)的上板面上,所述丝杆(64)的上端部穿过固定板(62)的螺纹孔与螺母(63)构成丝杆螺母机构,所述进水箱(30)和出水箱(40)分别与升降机构(60)的丝杆(64)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槽(20)的槽底处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检测口(21),所述检测口(21)上设有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槽(20)内设有介质,所述介质为细沙和黏土,所述介质槽(20)的槽底处设有黏土填充构成的第一隔水层(22),所述第一隔水层(22)上方铺设有细沙填充构成的第一含水层(23),所述第一含水层(23)临近出水箱(40)所在侧上方铺设有第二隔水层(24),所述第一含水层(23)临近进水箱(30)所在侧上方铺设有第二含水层(2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料投放管(50)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污料投放管(50)的管身上包裹有滤网用于阻挡细沙进入管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渗透反应墙污水处理试验装置,包括可渗透反应墙、介质槽、进水箱和出水箱,所述进水箱和出水箱分别设置在介质槽槽长方向上的两侧与介质槽通过水管连通,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平行间隔布置在介质槽内且临近出水箱所在侧布置,所述介质槽内临近进水箱所在侧布置有污料投放管。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多种地下水污染情况,判断不同情况下,可渗透反应墙处理污水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郑刘根;姜春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