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0970发布日期:2020-06-12 14:5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所需要排出的废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之监管方面的不完善,所以导致大量废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河道当中,使河道内的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城市的形象受到较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地方都加大了对城市河道整治的力度,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不仅使河道的防洪、排水和排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也优化了城市的环境。

河道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使河道的功能性得到快速的恢复,同时还要使河道满足人类生存的要求,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载体,所以加强河道治理,寻找更快速、更有效、更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降解有机淤泥,使水体恢复自净能力和活性,能有效的控制、提升水质指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包括壳体1、格栅2、絮凝剂投加装置3、沉淀物收集槽4、搅拌装置、隔板5、曝气装置6、风机7、生物膜反应器8、植物浮床9、电机10;壳体1包括由前至后的格栅2、沉淀室和生物膜反应室;沉淀室顶面设有开口,开口另一端连接絮凝剂投加装置3,沉淀室下方有可取出的沉淀物收集槽4;搅拌装置装于沉淀室内;沉淀室和生物膜反应室之间有隔板5,隔板5上方有引水槽11;生物膜反应室中安插多个生物膜反应器8;生物膜反应室中部底端设有曝气装置6;曝气装置6与风机7相连,连接处安装分气阀14;壳体1后方连接植物浮床9。

优选的,格栅2的栅隙为10mm。

优选的,沉淀室下方设置沉淀物收集槽4,沉淀物收集槽4两侧设有把手,可从壳体1抽出。

优选的,絮凝剂投加装置3包括一套pac加药装置和自动加药泵,絮凝剂投加装置3与电机10相连。

优选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12,搅拌轴12安装在沉淀室顶面,搅拌轴连接电机10,搅拌轴12上设有搅拌叶轮13。

优选的,生物膜反应器8内的复合菌群以河道污水为原水进行培养,培养3-7天至挂膜状态。

优选的,生物膜反应器8两侧与壳体1通过滑槽连接。

优选的,曝气装置6外壳采用不锈钢丝网制作,内部填充聚氨酯生化棉,填充率60%,底部设置橡胶曝气管或橡胶盘曝气头。

优选的,风机7与生物膜反应器6内衬橡胶管进行连接,连接处设置分气阀14,分气阀14包括进气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根据进水指标及进水量适时对控制阀进行调整,调整时间为集中排水期、贫水期、丰水期及枯水期,风机7与电机10相连。

优选的,植物浮床9可种植千屈菜、睡莲、黄菖蒲、香根草等水生植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高效充氧,形成强氧化环境,激活、强化土著微生物种群,从而有效的降解有机淤泥,使水体恢复自净能力和活性,能有效的控制、提升水质指标。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为可拆卸设计,当微生物菌群浓度或活力降低时,该生物膜反应器可以更换,保证了该装置的污水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沉淀室下方有可取出的沉淀物收集槽,方便对该装置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

图3是生物膜反应器与壳体连接的滑槽结构图

图中,壳体-1,格栅-2,絮凝剂投加装置-3,沉淀物收集槽-4,隔板-5,曝气装置-6,风机-7,生物膜反应器-8,植物浮床-9,电机-10,饮水槽-11,搅拌轴-12,搅拌叶轮-13,分气阀-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包括壳体1、格栅2、絮凝剂投加装置3、沉淀物收集槽4、搅拌装置、隔板5、曝气装置6、风机7、生物膜反应器8、植物浮床9、电机10;壳体1包括由前至后的格栅2、沉淀室和生物膜反应室;沉淀室顶面设有开口,开口另一端连接絮凝剂投加装置3,沉淀室下方有可取出的沉淀物收集槽4;搅拌装置装于沉淀室内;沉淀室和生物膜反应室之间有隔板5,隔板5上方有引水槽11;生物膜反应室中安插多个生物膜反应器8;生物膜反应室中部底端设有曝气装置6;曝气装置6与风机7相连,连接处安装分气阀14;壳体1后方连接植物浮床9。

进一步的,格栅2的栅隙为10mm。

进一步的,沉淀室下方设置沉淀物收集槽4,沉淀物收集槽4两侧设有把手,可从壳体1抽出。

进一步的,絮凝剂投加装置3包括一套pac加药装置和自动加药泵,絮凝剂投加装置3与电机10相连。

进一步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12,搅拌轴12安装在沉淀室顶面,搅拌轴连接电机10,搅拌轴12上设有搅拌叶轮13。

进一步的,生物膜反应器8内的复合菌群以河道污水为原水进行培养,培养3-7天至挂膜状态。

进一步的,生物膜反应器8两侧与壳体1通过滑槽连接。

进一步的,曝气装置6外壳采用不锈钢丝网制作,内部填充聚氨酯生化棉,填充率60%,底部设置橡胶曝气管或橡胶盘曝气头。

进一步的,风机7与生物膜反应器6内衬橡胶管进行连接,连接处设置分气阀14,分气阀14包括进气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根据进水指标及进水量适时对控制阀进行调整,调整时间为集中排水期、贫水期、丰水期及枯水期,风机7与电机10相连。

进一步的,植物浮床9可种植千屈菜、睡莲、黄菖蒲、香根草等水生植物。

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电机接入电网,河道原水通过引水沟流入本实用新型,格栅可隔绝大部分杂物,隔绝的杂物需定期清理。原水进入沉淀室后,通过搅拌与絮凝剂充分混合,降低水体浊度,沉淀物累积在沉淀物收集槽中,可定期进行清理。原水通过沉淀室与生物膜反应室中间隔板上的引水槽流入生物膜反应室,引水槽可产生跌水效果,保证一段溶氧浓度。在生物膜反应室,生物膜反应器中的土著菌群和优势菌群净化水体,同时游离菌群随水流进入后段水体,曝气装置为微生物菌群提供充足氧气,提高水体自净效果。壳体连接的植物浮床上种植适宜的植物,植物可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并且分泌的物质可以与污染物结合,还可以促进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使水体得到净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格栅(2)、絮凝剂投加装置(3)、沉淀物收集槽(4)、搅拌装置、隔板(5)、曝气装置(6)、风机(7)、生物膜反应器(8)、植物浮床(9)、电机(10);所述壳体(1)包括由前至后的格栅(2)、沉淀室和生物膜反应室;所述沉淀室顶面设有开口,开口另一端连接絮凝剂投加装置(3),所述沉淀室下方有可取出的沉淀物收集槽(4);所述搅拌装置装于沉淀室内;所述沉淀室和生物膜反应室之间有隔板(5),隔板(5)上方有引水槽(11);所述生物膜反应室中安插多个生物膜反应器(8);所述生物膜反应室中部底端设有曝气装置(6);所述曝气装置(6)与风机(7)相连,连接处安装分气阀(14);所述壳体(1)后方连接植物浮床(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2)的栅隙为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室下方设置沉淀物收集槽(4),沉淀物收集槽(4)两侧设有把手,可从壳体(1)抽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3)包括一套pac加药装置和自动加药泵,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3)与电机(1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安装在沉淀室顶面,所述搅拌轴连接电机(10),所述搅拌轴(12)上设有搅拌叶轮(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反应器(8)内的复合菌群以河道污水为原水进行培养,培养3-7天至挂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反应器(8)两侧与壳体(1)通过滑槽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6)外壳采用不锈钢丝网制作,内部填充聚氨酯生化棉,填充率60%,底部设置橡胶曝气管或橡胶盘曝气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7)与生物膜反应器(8)内衬橡胶管进行连接,连接处设置分气阀(14),所述分气阀(14)包括进气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根据进水指标及进水量适时对控制阀进行调整,调整时间为集中排水期、贫水期、丰水期及枯水期,所述风机(7)与电机(10)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浮床(9)种植千屈菜、睡莲、黄菖蒲、香根草水生植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包括壳体、格栅、絮凝剂投加装置、沉淀物收集槽、搅拌装置、隔板、曝气装置、风机、生物膜反应器、植物浮床、电机。壳体包括由前至后的格栅、沉淀室和生物膜反应室;沉淀室侧面上方设有开口,开口另一端连接絮凝剂投加装置,沉淀室下方有可取出的沉淀物收集槽;搅拌装置置于沉淀室内;沉淀室和生物膜反应室之间有隔板,隔板上方有引水槽;生物膜反应室中安插多个生物膜反应器;中部底端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与风机相连,连接处安装分气阀;壳体后方连接植物浮床。本实用新型可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是一种切实可行、可规模化使用的河道污水生态治理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刘树峰;王倩;王怀智;杨松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10.12
技术公布日:2020.06.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