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5516发布日期:2020-10-30 21:3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是水处理中常用的设备之一,也是城市自来水供应中必需的设备之一,现有技术的净水器,往往是和反应仓分开设计的,前期搅拌效率不高,影响了净水器的净化作用,所以,需要对净水器进行一体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在原有净水器基础上,改进设计增加了配套的反应仓,并对反应仓、搅拌装置、桨叶、桨叶连接方式进行全新设计,增强一体化处理效果。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室、污泥室、斜管区i、斜管区ii、清水箱、配水箱、过滤器、虹吸器与反应仓;所述进水室、污泥室并排设置并与斜管区i、斜管区ii、清水箱、配水箱、过滤器、虹吸器依次连接;所述污泥室设有排泥管且进水室设有进水口;

所述反应仓顶部设有电机并在电机底部设有伸入反应仓内的传动轴且传动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个桨叶,反应仓一侧侧部设有进药管与进水管并在另一侧侧部设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与进水室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传动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个环形的凹槽并在凹槽内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层;所述桨叶包括2个半叶且2个半叶之间成60°~150°夹角,桨叶中部设有内凹的内半箍并在内半箍内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层且与内半箍对应设置有外半箍并在外半箍内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层;所述内半箍两端端部开设有螺孔并在外半箍两端端部开设有螺纹孔且内半箍与外半箍通过穿过对应螺孔与螺纹孔的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内半箍与外半箍位于凹槽内且内半箍与外半箍包裹凹槽。

其中,所述的斜管区i为50pp蜂窝斜管区且斜管区ii为35pp蜂窝斜管区。

其中,所述的电机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其中,所述的进药管为进絮凝剂与消毒剂组合管。

其中,所述的传动轴两侧侧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3个以上的桨叶。

其中,所述的凹槽内表面的防滑螺纹层为橡胶层。

其中,所述的内半箍与外半箍内表面的防滑螺纹层为橡胶层。

其中,所述的螺栓的螺帽位于外半箍侧部且螺帽与外半箍之间设有垫片。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优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水处理设计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在原有净水器基础上,改进设计增加了配套的反应仓,并对反应仓进行全新设计,增强一体化处理效果。同时,反应仓内的搅拌装置进行独创性设计,通过在传动轴开设凹槽,在桨叶中部设置内半箍,通过内半箍与外半箍的协同作用进行传动轴与桨叶的固定。进一步的,设置多个桨叶,桨叶包括2个半叶且2个半叶之间成60°~150°夹角,使得水体在横向与纵向上均有拌动,更加充分得混匀水体与药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桨叶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桨叶未安装外半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桨叶安装外半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进水室、2为进水口、3为污泥室、4为排泥管、5为斜管区i、6为斜管区ii、7为清水箱、8为配水箱、9为过滤器、10为虹吸器、11为反应仓、12为电机、13为电源线、14为传动轴、15为桨叶、16为出水管、17为进药管、18为进水管、19为凹槽、20为内半箍、21为外半箍、22为螺栓、23为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包括进水室1、污泥室3、斜管区i5、斜管区ii6、清水箱7、配水箱8、过滤器9、虹吸器10与反应仓11;进水室1、污泥室3并排设置并与斜管区i5、斜管区ii6、清水箱7、配水箱8、过滤器9、虹吸器10依次连接;污泥室3设有排泥管4且进水室1设有进水口2;反应仓11顶部设有电机12并在电机12底部设有伸入反应仓11内的传动轴14且传动轴14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个桨叶15,反应仓11一侧侧部设有进药管17与进水管18并在另一侧侧部设有出水管16且出水管16与进水室1的进水口2连通;传动轴14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个环形的凹槽19并在凹槽19内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层;桨叶15包括2个半叶且2个半叶之间成60°~150°夹角,桨叶15中部设有内凹的内半箍20并在内半箍20内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层且与内半箍20对应设置有外半箍21并在外半箍21内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层;内半箍20两端端部开设有螺孔23并在外半箍21两端端部开设有螺纹孔且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通过穿过对应螺孔23与螺纹孔的螺栓22进行连接;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位于凹槽19内且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包裹凹槽19。其中,斜管区i5为50pp蜂窝斜管区且斜管区ii6为35pp蜂窝斜管区。电机12通过电源线13与外部电源连接。进药管17为进絮凝剂与消毒剂组合管。传动轴14两侧侧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3个以上的桨叶15。凹槽19内表面的防滑螺纹层为橡胶层。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内表面的防滑螺纹层为橡胶层。螺栓22的螺帽位于外半箍21侧部且螺帽与外半箍21之间设有垫片。

使用时,需要处理的水体通过进水管18进入反应仓11中,通过进药管17向水体中加入絮凝剂或者消毒剂或者两者的结合,打开电机12,电机12带动传动轴14转动,进而带动桨叶15转动,对水体进行搅拌,与药品混合均匀。反应后的水体通过出水管16到达进水室1的进水口2然后进入进水室1,并依次经过斜管区i5、斜管区ii6的处理,清水进入顶部的清水箱7,污泥掉落至污泥室3并通过排泥管4排出。清水箱7的水体经配水箱8进入过滤器9进行过滤,然后在虹吸器10的作用下进行反冲洗,保持过滤器9的过滤能力,获得净化后的水体。

在对反应仓11中的水体进行搅拌时,传动轴14带动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若干个桨叶15进行转动;设置3个以上的桨叶15,桨叶15包括2个半叶且2个半叶之间成60°~150°夹角,这样的结构,使得桨叶15的搅拌覆盖面更广;同时,倾斜的半叶结构,也使得水体的搅拌更加充分,使得水体在横向与纵向上均有拌动,更加充分得混匀水体与药品。

在安装或者更换安装桨叶15时,将桨叶15中部的内半箍20放置在凹槽19内,然后安装上外半箍21,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位于凹槽19内且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包裹凹槽19;通过穿过对应螺孔23与螺纹孔的螺栓22进行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的连接,进而进行桨叶15与传动轴14的连接;凹槽19内表面,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内表面均设有防滑螺纹层,在进行紧固的同时,增加相互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桨叶15脱落打滑。这样的设计,便于桨叶15的安装、更换与重新安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特征:

1.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室(1)、污泥室(3)、斜管区i(5)、斜管区ii(6)、清水箱(7)、配水箱(8)、过滤器(9)、虹吸器(10)与反应仓(11);所述进水室(1)、污泥室(3)并排设置并与斜管区i(5)、斜管区ii(6)、清水箱(7)、配水箱(8)、过滤器(9)、虹吸器(10)依次连接;所述污泥室(3)设有排泥管(4)且进水室(1)设有进水口(2);

所述反应仓(11)顶部设有电机(12)并在电机(12)底部设有伸入反应仓(11)内的传动轴(14)且传动轴(14)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个桨叶(15),反应仓(11)一侧侧部设有进药管(17)与进水管(18)并在另一侧侧部设有出水管(16)且出水管(16)与进水室(1)的进水口(2)连通;

所述传动轴(14)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个环形的凹槽(19)并在凹槽(19)内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层;所述桨叶(15)包括2个半叶且2个半叶之间成60°~150°夹角,桨叶(15)中部设有内凹的内半箍(20)并在内半箍(20)内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层且与内半箍(20)对应设置有外半箍(21)并在外半箍(21)内表面设有防滑螺纹层;所述内半箍(20)两端端部开设有螺孔(23)并在外半箍(21)两端端部开设有螺纹孔且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通过穿过对应螺孔(23)与螺纹孔的螺栓(22)进行连接;所述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位于凹槽(19)内且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包裹凹槽(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区i(5)为50pp蜂窝斜管区且斜管区ii(6)为35pp蜂窝斜管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2)通过电源线(13)与外部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药管(17)为进絮凝剂与消毒剂组合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轴(14)两侧侧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3个以上的桨叶(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19)内表面的防滑螺纹层为橡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半箍(20)与外半箍(21)内表面的防滑螺纹层为橡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22)的螺帽位于外半箍(21)侧部且螺帽与外半箍(21)之间设有垫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反应仓顶部设有电机并在电机底部设有伸入反应仓内的传动轴且传动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个桨叶,反应仓一侧侧部设有进药管与进水管并在另一侧侧部设有出水管且出水管与进水室的进水口连通;传动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若干个环形的凹槽;桨叶包括2个半叶且2个半叶之间成60°~150°夹角,桨叶中部设有内凹的内半箍且与内半箍对应设置有外半箍;内半箍与外半箍位于凹槽内且内半箍与外半箍包裹凹槽。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净水器基础上,改进设计增加了配套的反应仓,并对反应仓、搅拌装置、桨叶、桨叶连接方式进行全新设计,增强一体化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尤庆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清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6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