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剂载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5705发布日期:2020-12-04 14:0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菌剂载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菌剂载体装置,属于微生物污水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载体固化微生物技术是集生物载体、微生物投加、曝气为一体的新技术。它能够根据污水条件选配不同的微生物进行载体化,能够产生出的高密度微生物菌群,密度可达20000mg/l,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生物浓度的10倍。污染物流入反应器内,载体床能保证所有需要处理的污水能和微生物进行接触,而每个载体颗粒的直径只有3/8英寸,微生物载体内的细孔内外表面积大约有2-3平方米。

载体微生物技术是在吸收国内外高端微生物培养、驯化技术基础上,全新研发的适用于各类水体修复的生物技术。载体化微生物技术是将活性污泥法中的最优质微生物筛选出来,并将各种高效微生物进行组配,再通过离子吸附、包埋、交联、共价结合等生物工程手段,将这些微生物菌群“睡眠”在一个多酶体的载体中,通过长期源源不断的产生高密度的高效组合微生物菌群,达到消除污染物、消除臭味、提高溶氧、净化底泥的目的。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类水体原位净化、生物清淤。载体固化微生物技术能够根据污水条件选配不同的微生物进行载体化,因此可达到高效处理污水效果以及最低的运营成本。适用于各种需要微生物处理的任何地方,包括各种高难度污水的处理。

载体微生物技术的核心在于如何保证菌剂发挥降解作用,目前载体菌剂存在以下问题:固定化菌剂投放到水中,菌剂散失无法保证核心菌株浓度;固定化菌剂在自然状态下扩繁,需要不断投加菌剂;固定化菌剂在使用一段时间被完全“堵死”,无法再向目标环境中释放核心菌株。



技术实现要素:

该装置包括封闭外壳除进出水口处其它地方均不透水,其尺寸、材料均可根据实际应用改变;限位槽与封闭外壳内壁为一体,槽口垂直向上,槽口比波浪式承载体起始侧略窄且具备弹性功能;第一层波浪式承载体起始侧与终点侧通过按压式固定于限位槽内且可取出,终点侧位于紧邻波浪式承载体凹槽中心线处;进出水口位于封闭外壳对角线处且用尼龙网覆盖,进出水口长度与封闭外壳一致,宽度为封闭外壳的二十分之一;填充物为软性材料,位于波浪式承载体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防止固定化菌剂散失保证菌剂浓度,同时还为微生物扩繁提供良好环境和空间;(2)两个进出水口均为双向口,既可进水也可以出水,一定程度上保证装置进出水通畅;(3)填充物在一定程度上既有过滤作用也能作为微生物载体,经过填充物的过滤,为装置中间层的靠近进出水口的菌剂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装置主视图。

附图2波浪式承载体示意图。

附图3限位槽示意图。

1.进出水口2.波浪式承载体3.填充物4.限位槽5.固定化菌剂6.封闭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该装置包括封闭外壳(6)除进出水口(1)处其它地方均不透水,其尺寸、材料均可根据实际应用改变;限位槽(4)与封闭外壳(6)内壁为一体,槽口垂直向上,槽口比波浪式承载体(2)起始侧略窄且具备弹性功能;第一层波浪式承载体(2)起始侧与终点侧通过按压式固定于限位槽(4)内且可取出,终点侧位于紧邻波浪式承载体(2)凹槽中心线处;进出水口(1)位于封闭外壳(6)对角线处且用尼龙网覆盖,进出水口(1)长度与封闭外壳一致,宽度为封闭外壳的二十分之一;填充物(3)为软性材料,位于波浪式承载体(2)两侧。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菌剂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封闭外壳、限位槽、波浪式承载体、进出水口、填充物;限位槽与封闭外壳内壁为一体,槽口垂直向上,槽口比波浪式承载体起始侧略窄且具备弹性功能;第一层波浪式承载体起始侧与终点侧通过按压式固定于限位槽内且可取出,终点侧位于紧邻波浪式承载体凹槽中心线处;进出水口位于封闭外壳对角线处且用尼龙网覆盖,进出水口长度与封闭外壳一致,宽度为封闭外壳的二十分之一;填充物为软性材料,位于波浪式承载体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剂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封闭外壳除进出水口处其它地方均不透水,其尺寸、材料均可根据实际应用改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剂载体装置,该装置包括封闭外壳、限位槽、波浪承载体、进出水口、填充物。封闭外壳除进出水口处其它地方均不透水,其尺寸、材料均可根据实际应用改变;限位槽与封闭外壳内壁为一体,槽口垂直向上,槽口比波浪式承载体起始侧略窄且具备弹性功能;第一层波浪式承载体起始侧与终点侧通过按压式固定于限位槽内且可取出,终点侧位于紧邻波浪式承载体凹槽中心线处;进出水口位于封闭外壳对角线处且用尼龙网覆盖,进出水口长度与封闭外壳一致,宽度为封闭外壳的二十分之一;填充物为软性材料,位于波浪式承载体两侧。该装置首先能给菌剂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其次发挥了菌剂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同时为菌剂的扩繁提供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汤瑶;李维尊;王琦;李兰兰;鞠美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为(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12.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