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8834发布日期:2021-05-25 12:4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器通过将污水与污泥颗粒接触的过程中,在厌氧的条件下产生沼气,实现清除污水内部有机物的目的,一般在污泥床的底层形成浓污泥,上层则是稀状的絮状污泥,浓污泥的活性低,不利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成分。

厌氧反应器中的污泥需要定期进行排放,因此如何实现污泥床底层的污泥排放变得很重要,现有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不能够做到污泥床底层污泥排放的目的,从而需要将污泥全部排出,再添加新的污泥,使得效率变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够做到污泥床底层污泥排放的目的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驱动电机和抽气泵,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抽气泵设置于收集箱的顶部,所述收集箱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板上,所述收集箱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横向导管,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输出端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的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横向导管内,所述横向导管的顶部转动密封贯穿设有竖向导管,所述竖向导管转动密封贯穿反应器本体的底部设置并连通设置有吸泥机构,所述收集箱的侧壁上转动密封贯穿与竖向导管传动连接的从动机构,所述从动机构与推动机构传动连。

优选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驱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从动杆,所述第一从动杆的自由端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的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横向导管内,所述第一从动杆位于横向导管内的部分上固定套设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从动杆上固定套设有与从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皮带轮。

优选地,所述吸泥机构包括与竖向导管顶部连通设置的吸管,所述吸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吸孔。

优选地,所述竖向导管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从动机构与第一锥齿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从动机构包括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侧壁设置的第二从动杆,所述第二从动杆上固定套设有与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从动杆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优选地,所述收集箱上密封设有合页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气泵、收集箱、横向导管、竖向导管、吸泥机构和从动机构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吸管在污泥床底层转动,进而实现对污泥床底部污泥通过负压的方式吸入收集箱内,提高其排泥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第一从动杆、螺旋叶片和横向导管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通过螺旋叶片转动,将横向导管内的污泥推入收集箱内的目的,防止横向导管出现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的正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反应器本体、2驱动电机、3抽气泵、4收集箱、5固定板、6横向导管、7竖向导管、8第一从动杆、9螺旋叶片、10第一皮带轮、11吸管、12吸孔、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从动杆、15第二皮带轮、16第二锥齿轮、17合页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驱动电机2和抽气泵3,反应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收集箱4,抽气泵3设置于收集箱4的顶部,其中,收集箱4上密封设有合页门17,具体的,合页门17的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赘述,同时在合页门17内侧设置有密封条,用于提高其密封性。

收集箱4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驱动电机2固定安装于固定板5上,收集箱4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横向导管6,驱动电机2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的输出端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4的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横向导管6内,横向导管6的顶部转动密封贯穿设有竖向导管7,竖向导管7转动密封贯穿反应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并连通设置有吸泥机构,收集箱4的侧壁上转动密封贯穿与竖向导管7传动连接的从动机构,从动机构与推动机构传动连接。

其中,推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2驱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从动杆8,第一从动杆8的自由端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4的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横向导管6内,第一从动杆8位于横向导管6内的部分上固定套设有螺旋叶片9,第一从动杆8上固定套设有与从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皮带轮1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从动杆8带动螺旋叶片9转动,实现对横向导管6内的污泥施加推力的目的,防止污泥将横向导管6堵住。

其中,吸泥机构包括与竖向导管7顶部连通设置的吸管11,吸管1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吸孔12,进一步的,竖向导管7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3,从动机构与第一锥齿轮13传动连接,更进一步的,从动机构包括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4侧壁设置的第二从动杆14,第二从动杆14上固定套设有与第一皮带轮10传动连接的第二皮带轮15,第二从动杆14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13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6。

需要说明的是,抽气泵3和驱动电机2的安装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赘述,通过将吸管11设置在污泥床的底层内,从而在抽气泵3工作时,吸管11在污泥床的底层转动,通过吸孔12将污泥床底层的污泥吸入吸管11内,实现排出污泥床底层污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启动抽气泵3和驱动电机2,抽气泵3将收集箱4内的气体抽出,使得收集箱4内部压强变小,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得横向导管6、竖向导管7以及吸管11均处于负压状态,实现将污泥床底层的污泥吸入吸管11内的目的,依次通过竖向导管7和横向导管6进入收集箱4内。

同时驱动电机2驱动轴带动第一从动杆8转动,第一从动杆8通过第一皮带轮10和第二皮带轮15带动第二从动杆14转动,第二从动杆14则通过第一锥齿轮13和第二锥齿轮16带动竖向导管7转动,从而使得吸管11在污泥床底层转动,实现吸收污泥床底层污泥的目的。

第一从动杆8带动第二从动杆14转动的同时,第一从动杆8还带动螺旋叶片9转动,从而对横向导管6内的污泥施加推力,防止横向导管6内的污泥出现堵塞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驱动电机(2)和抽气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收集箱(4),所述抽气泵(3)设置于收集箱(4)的顶部,所述收集箱(4)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所述驱动电机(2)固定安装于固定板(5)上,所述收集箱(4)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横向导管(6),所述驱动电机(2)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输出端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4)的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横向导管(6)内,所述横向导管(6)的顶部转动密封贯穿设有竖向导管(7),所述竖向导管(7)转动密封贯穿反应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并连通设置有吸泥机构,所述收集箱(4)的侧壁上转动密封贯穿与竖向导管(7)传动连接的从动机构,所述从动机构与推动机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2)驱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从动杆(8),所述第一从动杆(8)的自由端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4)的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横向导管(6)内,所述第一从动杆(8)位于横向导管(6)内的部分上固定套设有螺旋叶片(9),所述第一从动杆(8)上固定套设有与从动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一皮带轮(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机构包括与竖向导管(7)顶部连通设置的吸管(11),所述吸管(11)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吸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管(7)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3),所述从动机构与第一锥齿轮(13)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机构包括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4)侧壁设置的第二从动杆(14),所述第二从动杆(14)上固定套设有与第一皮带轮(10)传动连接的第二皮带轮(15),所述第二从动杆(14)一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13)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4)上密封设有合页门(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驱动电机和抽气泵,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抽气泵设置于收集箱的顶部,所述收集箱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板上,所述收集箱的侧壁上连通设置有横向导管,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输出端转动密封贯穿收集箱的侧壁设置并延伸至横向导管内,所述横向导管的顶部转动密封贯穿设有竖向导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气泵、收集箱、横向导管、竖向导管、吸泥机构和从动机构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吸管在污泥床底层转动,进而实现对污泥床底部污泥通过负压的方式吸入收集箱内,提高其排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焦新新;尹国伟;常方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朐天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4
技术公布日:2021.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