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0421发布日期:2021-05-07 20:0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污水混凝沉淀过滤系统中,混凝沉淀和过滤一般是处在2个不同的构筑物或装置中,各池内部及之间的管渠或孔口连接产生的水头损失一般会在2米以上,使污水处理厂总水头损失增加很多,特别是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程中,由于原有尾水排放预留水头不多,往往需要2次提升。

专利文献cn201330186y公开了一种带螺旋斜板的一体化净水设备,其将反应区、分离区、污泥浓缩区及过滤区设置在一台设备内,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从而使装置的体积尽可能小,污水在装置内的总停留时间也最小,因此具有造价低、运营成本低的优点。在使用中发现,分离区中的液流为单向旋流,其泥水分流效果不够彻底,部分污泥会随液流进入过滤区,这会增加过滤区的负担,长期运行还会堵塞过滤区,降低装置的处理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分离区的泥水分离性能,保证装置长期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上下段依次连通的絮凝中心筒、絮凝外筒、沉淀筒及过滤筒,所述絮凝中心筒下端连通进水管、内部为内絮凝区,所述絮凝中心筒与絮凝外筒之间为外絮凝区,所述絮凝外筒与沉淀筒之间为环状的沉淀区,所述沉淀筒及过滤筒之间的设环状的滤料,所述滤料上方为过滤区、下方为集水区至出水管,所述沉淀区由上至下设置有至少两组挡板组,每组所述挡板组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旋斜板,相邻两组的所述挡板组的螺旋斜板的旋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沉淀区内设置多组交错布置的挡板组,通过水流旋向的改变来提高挡板组的泥水分离效果,可明显降低后续过滤筒中滤料的工作负载,保证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优选的:所述螺旋斜板包括一体结构的上导流部、斜板部及下导流部,所述斜板部的法向与所述沉淀筒的中心轴呈30~60°夹角,所述上导流部的法向、下导流部的法向与所述沉淀筒的中心轴垂直。

优选的:所述上导流部与斜板部之间,所述下导流部与斜板部之间,均设有圆滑连接的过渡部。

优选的:所述上导流部、斜板部、下导流部及过渡部由整块板弯折而成。

优选的:所述螺旋斜板为弯折的单曲面。

优选的:所述内絮凝区与外絮凝区中布置有若干孔眼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板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旋斜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旋斜板a向的示意图。

絮凝中心筒1、絮凝外筒2、沉淀筒3、过滤筒4、进水管5、内絮凝区6、外絮凝区7、沉淀区8、滤料9、过滤区10、下方为集水区11、出水管12、螺旋斜板13、上导流部1301、斜板部1302、下导流部1303、过渡部1304、孔眼板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一种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上下段依次连通的絮凝中心筒1、絮凝外筒2、沉淀筒3及过滤筒4,所述絮凝中心筒1下端连通进水管5、内部为内絮凝区6,所述絮凝中心筒1与絮凝外筒2之间为外絮凝区7,所述絮凝外筒2与沉淀筒3之间为环状的沉淀区8,所述沉淀筒3及过滤筒4之间的设环状的滤料9,所述滤料9上方为过滤区10、下方为集水区11至出水管12,所述沉淀区8由上至下设置有至少两组挡板组,每组所述挡板组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旋斜板13,相邻两组的所述挡板组的螺旋斜板13的旋向相反。本实施例在沉淀区8内设置多组交错布置的挡板组,通过水流旋向的改变来提高挡板组的泥水分离效果,可明显降低后续过滤筒4中滤料9的工作负载,保证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螺旋斜板13包括一体结构的上导流部1301、斜板部1302及下导流部1303,所述斜板部的法向与所述沉淀筒3的中心轴呈30~60°夹角,所述上导流部1301的法向、下导流部1303的法向与所述沉淀筒3的中心轴垂直。本实施例的上导流部1301、下导流部1303起导流整流作用,能减少水头损失,减少装置的能耗。

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上导流部1301与斜板部1302之间,所述下导流部1303与斜板部1302之间,均设有圆滑连接的过渡部1304。本实施例的过渡部1304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减少水头损失,二是能消除死水区。

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上导流部1301、斜板部1302、下导流部1303及过渡部1304由整块板弯折而成。本实施例结构,通过现场放样或计算机放样,能很方便的下料加工。

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螺旋斜板13为弯折的单曲面。但曲面板,通过单辊或三棍卷板机,或者人工火曲辅以模具都能很方便的加工,而且能保证较高的精度,加工及后期的安装都很方便。

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内絮凝区6与外絮凝区7中布置有若干孔眼板14。本实施例的孔眼板14能产生“微涡流”,能保证絮凝过程中矾花达到一定的尺寸和密实度,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剪能力,最大程度的避免反应不完全和过反应现象的发生。

本实施例未公开的其他技术点,基本上与专利文献cn201330186y保持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上下段依次连通的絮凝中心筒(1)、絮凝外筒(2)、沉淀筒(3)及过滤筒(4),所述絮凝中心筒(1)下端连通进水管(5)、内部为内絮凝区(6),所述絮凝中心筒(1)与絮凝外筒(2)之间为外絮凝区(7),所述絮凝外筒(2)与沉淀筒(3)之间为环状的沉淀区(8),所述沉淀筒(3)及过滤筒(4)之间设环状的滤料(9),所述滤料(9)上方为过滤区(10)、下方为集水区(11)至出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8)由上至下设置有至少两组挡板组,每组所述挡板组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旋斜板(13),相邻两组的所述挡板组的螺旋斜板(13)的旋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斜板(13)包括一体结构的上导流部(1301)、斜板部(1302)及下导流部(1303),所述斜板部的法向与所述沉淀筒(3)的中心轴呈30~60°夹角,所述上导流部(1301)的法向、下导流部(1303)的法向与所述沉淀筒(3)的中心轴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流部(1301)与斜板部(1302)之间,所述下导流部(1303)与斜板部(1302)之间,均设有圆滑连接的过渡部(1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流部(1301)、斜板部(1302)、下导流部(1303)及过渡部(1304)由整块板弯折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斜板(13)为弯折的单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絮凝区(6)与外絮凝区(7)中布置有若干孔眼板(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淀过滤一体化装置:包括由内至外同心设置、上下段依次连通的絮凝中心筒、絮凝外筒、沉淀筒及过滤筒,絮凝中心筒下端连通进水管、内部为内絮凝区,絮凝中心筒与絮凝外筒之间为外絮凝区,絮凝外筒与沉淀筒之间为环状的沉淀区,沉淀筒及过滤筒之间的设环状的滤料,滤料上方为过滤区、下方为集水区至出水管,沉淀区由上至下设置有至少两组挡板组,每组挡板组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旋斜板,相邻两组的挡板组的螺旋斜板的旋向相反。本实用新型在沉淀区内设置多组交错布置的挡板组,通过水流旋向的改变来提高挡板组的泥水分离效果,可明显降低后续过滤筒中滤料的工作负载,保证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海;郑博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科恒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7
技术公布日:2021.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