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及其在地下水中DNAPLs分离的应用

文档序号:28115269发布日期:2021-12-22 14:3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及其在地下水中DNAPLs分离的应用
一种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及其在地下水中dnapls分离的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公开属于旋流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溢流迭代液液水力旋流器,适用于污染地下水中重质非水相液体(dnapls)与水的分离。具体的说,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及其在地下水中dnapls分离的应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高速发展,矿产开采、金属冶炼、石油化工等工业环节产生的煤焦油、重矿物油等和生物医药、基础生产所广泛应用的卤代溶剂和萃取剂的泄露和排放导致的重非水相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主导因素。这类污染物通常密度比水大,容易穿透土壤进入地下水中,并形成dnapls,成为持久性污染源,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
3.dnapls不易溶于水、粘度大、易乳化、密度比水重,具有弱迁移性、难降解性及低水溶性的dnapls在地下水运移过程中能透过含水层最终在含水层底部滞留且分布极不均匀。对于地下水中dnapls类污染物的分离,传统单一的分离方法,即旋流分离法、聚结分离法、膜分离法等均难以达到高效、快捷的分离。由于旋流器内高速旋转的剪切流场会加剧dnapls乳化,不能保证对小粒径液滴高效分离,造成分离效率下降;聚结分离设备占地面积大、且游离态在分离床层内停留时间过长、不连续,分离效率较低;膜分离法成本较高,且分离过程容易发生堵塞,不适用于此类分离。因此,在当前亟待解决的地下水污染修复问题中,开发、改进分离地下水中dnapls的新技术、新设备十分重要。
4.对于液液旋流分离,研究者们对水力旋流器的结构改进较多。为了提高分离效率,普遍采取多级水力旋流器串联,或者改变旋流器部件结构,串联其他分离设备等方式。这样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和操作维护成本,而且还增加了安装工作量、安装空间。
5.us20060130444a1介绍了一种多个水力旋流器串联的分离装置,每个分离级的溢流管与下一分离级的进口相连,进行二次分离。类似的,cn208912333u提供了一种多级多段水力旋流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串联连接的一级水力旋流分离器,二级水力旋流分离器的第一出口分别连接至相应一级水力旋流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二级水力旋流分离器的第二出口均连接至一沉降分离器,具有分离效果好,处理量大的优点,但其装置占地面积大,设备结构多、制造成本高,待分离物质在装置内停留时间长,不适用于空间有限的环境,达不到快速分离的要求。
6.us20200122163a1介绍了一种水力旋流分离器及其多只组合的水力旋流分离系统,该旋流器在柱段部分上部设置一个与溢流管分开的排空口,可有效降低粗级分被放错位置并留在柱段的风险、减少了维护需求并延长了水力旋流器的使用寿命,但其结构会影响旋流场稳定、降低分离效率。
7.wo0141934a1公布了一种用于除尘和干气净化的再循环旋流器,包括一个逆流旋风收集器和一个直通旋风浓缩器,由逆流旋风收集器流出的相对洁净的物质进入直通旋风
浓缩器内进行二次分离,二次分离后轻相物质排出,重相物质进入逆流旋风收集器进一步分离,具有效率高、可循环分离的优点,但是其结构部件复杂,体积较大,不适用于安装空间有限的场所。
8.cn203124134u公布了一种新型可调同心双溢流管式三产品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溢流管分内侧溢流管和外侧溢流管,可通过改变内、外侧溢流管直径的大小、外侧溢流管插入深度来提高旋流器分级性能,可同时分出三种不同粒径大小的产物,具有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操作弹性高的优点,但此装置对中相物质不能进行二次分离,导致分离效率低的缺点。
9.cn104773788a公布了一种循环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内、外循环管路系统被旋流分离后较清洁的水从内循管往上升经外循环管被吸入水泵内再由水泵从进水管进入旋流器,进行二次分离,具有可循环分离的优点,但其有处理量小、能耗较大、分离成本高、人为操作步骤多、再循环分离系统需外界做功驱动的缺点,且其流场会受到再循环系统流场的影响,导致分离效率下降。
10.cn111686950a公布了一种高温高压下油水快速分离的方法及装置,其包括设置水力旋流器的一级分离上壳体和设置聚结器的二级分离下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溢流液出口和底流液出口可分别通过管道与下壳体顶部上设有溢流液回流口和底流液回流口相连接,具有可通过改变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部接口的连接位置提高水力旋流器耐高温耐高压性能,实现在一个设备内完成油水的快速分离,且能提高分离效率的优点,但其结构占地面积较大,不适用于安装空间有限的场所。
11.cn109332018a公布了一种水力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此旋流器进液管内设置有多个挡板,可使两相接触面积增大,增加湍动能的特点,具有萃取和分离能力,但其增加了管路压降,有可能造成分散相乳化,流场不稳定、降低分离效率的缺点。
12.综上所述,在进行液液旋流分离过程中,还存在旋流器内循环流、短路流较多引起分离效率低的问题;分散相乳化问题;流场不稳定造成旋流中心偏移、增加短路流的问题;单一设备分离效率不高、多级串并联占地面积大等问题。针对含dnapls的地下水分离过程,亟待开发一种结构简单、高效快速地两相分离、占地空间最小化、分级精度高、分离效率高、能耗低、可进行破乳的水力旋流器。


技术实现要素:

1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可引流短路流进行迭代分离、可分离乳化态分散相的水力旋流器,以更好地解决现有液液分离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低的问题。
14.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包括:圆柱段、圆锥段、底流管、内溢流管、通径溢流管、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内溢流管出流口、通径溢流管出流口、底流口和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其中,所述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包括:文丘里管前段、渐缩段、喉部、渐扩段、文丘里管后段和喉部回流管;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与圆柱段的上端外圆周呈水平切向相接,圆柱段的下端与圆锥段的上端相连接,圆锥段下端与底流管的上端相连接,通径溢流管位于圆柱段中,内溢流管位于通径溢流管中,通径溢流管和内溢流管的中心轴线与圆柱段的中心轴线重合,内溢流管的下端位于圆锥段上部与通径溢流管下部之间,通径溢流管与通径溢流管出流口的轴线垂直,通径溢流管位于圆柱段上方,且通径溢流管与溢
流引流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相连接,内溢流管与内溢流管出流口同轴,内溢流管出流口位于通径溢流管上方,文丘里管后段与聚结破乳双歧管相连接;溢流引流文丘里管除喉部回流管外的其他部件的中心轴线重合。
1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聚结破乳双歧管管路内部填充有亲油疏水类聚结材料,且其分支管路长度相等。
1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径溢流管出流管与通径溢流管外圆周呈水平切向连接,通径溢流管出流口与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相连接。
1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圆柱段的高度为圆柱段直径的1.2

2倍,通径溢流管直径为圆柱段直径的0.6

0.8倍,内溢流管和底流管的直径为圆柱段直径的0.2

0.5倍,圆锥段的锥角在1.5
‑6°
之间。
1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内溢流管插入圆柱段的深度为圆柱段直径的0.4

0.9倍,通径溢流管插入圆柱段的深度为内溢流管插入圆柱段深度的0.4

1.5倍。
1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流器的安装角度,即圆柱段、圆锥段、底流管、内溢流管和通径溢流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夹角,在0

90
°
之间。
2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引流文丘里管的安装角度,即文丘里管前段、渐缩段、喉部、渐扩段和文丘里管后段的中心轴线与旋流器的中心轴线之间夹角,在0

90
°
之间。
21.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上述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在地下水中dnapls分离的应用,其中,所述旋流器单个使用或并联使用。
2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旋流器安装于承压罐体中,旋流器的中轴线与承压罐体的轴线平行;承压罐体内设置有隔板,用于固定旋流器和划分液相储存体积;承压罐体上设置有混合液进口、轻相出口和重相出口。
2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旋流器的安装方向与承压罐体方向相反。
24.有益效果:
25.本发明可以在一个旋流器内实现多级高效迭代分离,与普通的旋流器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6.(1)自溢流迭代系统。旋流器顶部同轴设置通径溢流管,与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连接可实现旋流器内中间过渡带的物质自动回流进入旋流器进行迭代分离,通径溢流结构可有效缩短轻相物质径向运动距离,有利于引流短路流进行迭代分离。
27.(2)聚结破乳进口管。进口管路内填充亲油疏水类聚结材料,可对乳化态分散相的混合液进行破乳,而后进行旋流快速分离;同时,经通径溢流管回流的中相物质可加速分散相液滴的长大过程,从而提高分离效率。
28.(3)等距双歧管进口。双歧管的分支管路长度相等,使得进口管路所受压降相同,有助于产生稳定的旋流场。
29.(4)倒装沉降工业应用。所述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在地下水中dnapls分离的应用中,承压罐体内可安装多个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旋流器与罐体反向安装可进行沉降分离,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30.附图是用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的,它只是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以进一步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
31.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结构的纵轴剖面图。
33.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34.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材料填充示意图。
35.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的集成化工业应用示意图。
36.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的集成化工业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38.本发明的申请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后发现,传统的旋流分离器结构小型、操作简单、处理量大、分离高效,但对分散相及乳化态等小粒径液滴的分离及净化效果一般,很难保证高效分离;而聚结分离通过使小液滴碰撞或润湿聚结成大液滴的过程只改变分散相液滴的粒径分布状态,不会降低分散相浓度,且无需添加化学药剂,但其存在分散相液滴停留时间长、所需空间大且分离不连续的问题;结合地下重质非水相形态繁杂,不稳定、难分离、易乳化的特点,如果可以使混合介质中小粒径的重质非水相液体在进入旋流器之前聚结为较大液滴或者可以在不需要外界做功的情况下对旋流器内中间过渡带的中相物质引流到同一结构内进行循环分离,则可以进一步提高旋流分离器的分离及净化效果;基于上述目的和原理,通过分析旋流器及聚结器内流场分布规律及液滴粒径分布特性,结合实验研究发现,旋流分离与聚结分离耦合可有效分离地下重质非水相液体。基于上述发现,本发明得以完成。
39.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如下:
40.旋流器顶部同轴设置通径溢流管、旋流器入口设置有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及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含水重质非水相的液液混合相进入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后,重质非水相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其浓度在旋流场中呈现出外围高中间低的趋势,将中间过渡带的重质非水相混合物通过通径溢流管引出至引流文丘里管并通过聚结破乳双歧管聚结重质非水相而后进入旋流器中迭代分离,将中心澄清带的水相通过通径溢流管引出,实现水相的深度净化和重质非水相的富集脱水。本发明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可通过集成并联满足大处理量需求,适用于水相含游离态、乳化态等第二相的液液分离,如来自油田生产水或煤化
工行业产生的含油污水、地下水修复行业中含水重质非水相的分离,具有可有效减少旋流器内循环流、引流短路流迭代分离,分离效果好,效率高,安装方便,结构紧凑,便于操作维修等优点。
41.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包括:圆柱段、圆锥段、底流管、内溢流管、通径溢流管、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内溢流管出流口、通径溢流管出流口、底流口和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其中,所述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包括:文丘里管前段、渐缩段、喉部、渐扩段、文丘里管后段和喉部回流管;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与圆柱段的上端外圆周呈水平切向相接,圆柱段的下端与圆锥段的上端相连接,圆锥段下端与底流管的上端相连接,通径溢流管位于圆柱段中,内溢流管位于通径溢流管中,通径溢流管和内溢流管的中心轴线与圆柱段的中心轴线重合,内溢流管的下端位于圆锥段上部与通径溢流管下部之间,通径溢流管与通径溢流管出流口的轴线垂直,通径溢流管位于圆柱段上方,且通径溢流管与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相连接,内溢流管与内溢流管出流口同轴,内溢流管出流口位于通径溢流管上方,文丘里管后段与聚结破乳双歧管相连接;溢流引流文丘里管除喉部回流管外的其他部件的中心轴线重合。
42.在本公开中,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与圆柱段外圆周呈水平切向连接,双歧管管路内部填充有亲油疏水类聚结材料,且双歧管的分支管路长度相等。
43.在本公开中,通径溢流管出流管与通径溢流管外圆周呈水平切向连接,通径溢流管出流口与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相连接。
44.在本公开中,旋流器圆柱段的高度为圆柱段直径的1.2

2倍,通径溢流管直径为圆柱段直径的0.6

0.8倍,内溢流管和底流管的直径为圆柱段直径的0.2

0.5倍,圆锥段的锥角在1.5
‑6°
之间。
45.在本公开中,内溢流管插入圆柱段的深度为圆柱段直径的0.4

0.9倍,通径溢流管插入圆柱段的深度为内溢流管插入圆柱段深度的0.4

1.5倍。
46.在本公开中,旋流器的安装角度,即圆柱段、圆锥段、底流管、内溢流管及通径溢流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夹角,在0

90
°
之间。
47.在本公开中,文丘里管的安装角度,即文丘里管前段、渐缩段、喉部、渐扩段、文丘里管后段的中心轴线与旋流器的中心轴线之间夹角,在0

90
°
之间。
48.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在地下水中dnapls分离的应用,适用于液液分离的集成化工业应用,如油田生产水或煤化工行业产生的含油污水、地下水中重质非水相污染源与水的分离。
49.在本公开中,所述旋流器不只局限于单个应用,可并联安装。
50.在本公开中,多个旋流器安装于承压罐体中,旋流器的中轴线与罐体的轴线平行;承压罐体内设置有隔板,用于固定旋流器和划分液相储存体积;罐体上设置有混合液进口、轻相出口和重相出口。
51.在本公开中,多个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安装在罐体内,旋流器安装方向与罐体方向相反。
5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待分离混合液由文丘里管前段进入文丘里管内部,在文丘里管的渐缩段中流速增加,经过喉部、渐扩段,流经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进入旋流器圆柱段,沿圆柱段内壁高速旋转,混合液中的两相密度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两相开始
分离,密度较大的一相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逐渐沿径向到达旋流器边壁,同时沿轴向向下运动,形成外旋流,最后流经底流管,由底流口排出;而密度较小的一相向旋流器中轴线方向运动,形成内旋涡,由于流场强旋涡作用导致分散相发生破碎、聚结过程,所以在内旋涡不同径向处的分离效果不同,在旋流器中轴线附近的轻相物质沿上述内溢流管由内溢流管出流口排出,而中间过渡带的中相物质在旋涡流场和文丘里管喉部产生负压的抽吸作用下经通径溢流管引出至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进入文丘里管、聚结破乳双歧管随混合液再次进入水力旋流器进行迭代分离,实现水相的深度净化和第二相的富集脱水。
53.以下参看附图。
54.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包括:圆柱段1、圆锥段2、底流管3、内溢流管4、通径溢流管5、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6、内溢流管出流口7、通径溢流管出流口8、底流口9和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其中,所述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包括:文丘里管前段10、渐缩段11、喉部12、渐扩段13、文丘里管后段14和喉部回流管15;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与圆柱段的上端外圆周呈水平切向相接,圆柱段的下端与圆锥段的上端相连接,圆锥段的下端与底流管的上端相连接,通径溢流管位于圆柱段中,内溢流管位于通径溢流管中,通径溢流管和内溢流管的中心轴线与圆柱段的中心轴线重合,内溢流管的下端位于圆锥段上部与通径溢流管下部之间,通径溢流管与通径溢流管出流口的轴线垂直,通径溢流管位于圆柱段上方,且通径溢流管与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相连接,内溢流管与内溢流管出流口同轴,内溢流管出流口位于通径溢流管上方,文丘里管后段与聚结破乳双歧管相连接;溢流引流文丘里管除喉部回流管外的其他部件的中心轴线重合。
55.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结构的纵轴剖面图。如图2所示,所述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包括:圆柱段1、圆锥段2、底流管3、内溢流管4、通径溢流管5、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6、内溢流管出流口7、通径溢流管出流口8、底流口9和溢流引流文丘里管,旋流器顶部同轴设置通径溢流管,其中,do表示内溢流管直径,dn表示圆柱段直径,dt表示通径溢流管直径,du表示底流管直径,α表示圆柱段锥度,h表示圆柱段高度,h1表示内溢流管插入深度,h2表示通经溢流管插入深度,a和b表示入口截面尺寸,lu表示底流管长度。
56.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所述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包括:圆柱段1、圆锥段、底流管、内溢流管4、通径溢流管5、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6、内溢流管出流口7、通径溢流管出流口8、底流口和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其中,所述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包括:文丘里管前段10、渐缩段11、喉部、渐扩段13、文丘里管后段14和喉部回流管15;旋流器入口设置有溢流引流文丘里管及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15与通径溢流管出流口8相连接,通径溢流管用于引流中间过渡带的中质物质,通过通径溢流管引出至引流文丘里管,流经聚结破乳双歧管聚结重质相而后进入旋流器中迭代分离,从而提高分离精度和效率;旋流器进口为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与圆柱段外圆周呈水平切向连接,且双歧管的分支管路长度相等,由文丘里管后段进入旋流器的两个入口管路长度相等,以保证混合液经两条管路进入旋流器所受压降相同,产生对称稳定的旋流场,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57.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材料填充示意图。
α圆柱段锥度
°270.3、运行条件
71.如下表2所示。
72.表2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集成应用于含油污水分离装置运行条件
73.运行条件数值单位压力0.3

1mpa温度20

35℃处理范围0.4

1.4m3/h含油比例1

50%
74.4、工艺流程
75.含油污水经混合液进口进入分离罐内,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文丘里管,在文丘里管内加速后经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进入旋流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两相开始分离,密度较大的水相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逐渐沿径向到达旋流器边壁,同时沿轴向向下运动,由底流口排出至分离罐重相区,由重相出口排出;而密度较小的油相向旋流器中轴线方向运动,在旋流器中轴线附近的较清洁的油相物质沿内溢流管进入轻相区,由轻相出口排出;而中间过渡带内油水混合物在旋涡流场和文丘里管喉部产生负压的抽吸作用下经通径溢流管引出至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进入文丘里管、聚结破乳双歧管随混合液再次进入水力旋流器进行迭代分离,实现水相的深度净化和油相富集脱水。
76.5、实施效果
77.含油污水分离试验采用自来水和柴油(5%,体积浓度)模拟含油污水进行实验,实验温度为25℃。所用柴油和水的物性参数如下表3所示,实验结果如下表4所示。
78.表3物性参数
79.物料密度/(kg/m3)动力粘度/(kg/m
·
s)水998.20.001003柴油852.750.33
80.表4含油污水分离实验结果
81.流量/(m3/h)分离效率/%油相含水率/%0.495.280.930.695.690.870.896.570.691.097.230.611.296.510.671.495.910.81
8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装置对含油污水分离效率在95%以上,分离后油相含水率在1%以下。
83.实施例2:
84.本实施例为自溢流迭代分离旋流器集成应用于地下重质非水相污染源富集脱水,分离后满足重非水相含水率低于10%,工业装置如图6所示。
85.1、设备结构
86.如图6所示。
87.2、结构尺寸
88.如下表5和图2所示。
89.表5旋流器结构尺寸
90.符号物理意义单位数值d
n
圆柱段直径mm25h圆柱段高度mm1.2d
n
l
u
底流管长度mm0.64d
n
d
o
内溢流管直径mm0.24d
n
d
t
通径溢流管直径mm0.34d
n
d
u
底流管直径mm0.24d
n
axb入口截面尺寸mm3
×
4h1内溢流管插入深度mm0.618d
n
h2通径溢流管插入深度mm0.618h1α圆柱段锥度
°291.3、运行条件
92.与实施例1相同。
93.4、工艺流程
94.含重质非水相液体的地下水经混合液进口进入分离罐内,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文丘里管,在文丘里管内加速后经聚结破乳双歧管进口进入旋流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两相开始分离,密度较大的重非水相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逐渐沿径向到达旋流器边壁,同时沿轴向向上运动,由底流口排出至分离罐重相区,经沉降分离后,由重相区下部重相出口排出;而密度较小的水相向旋流器中轴线方向运动,在旋流器中轴线附近的较清洁的水相沿内溢流管进入轻相区,由轻相出口排出;而中间过渡带内重质非水相液体与水的混合物在旋涡流场和文丘里管喉部产生负压的抽吸作用下经通径溢流管引出至文丘里管喉部回流管进入文丘里管、聚结破乳双歧管,在双歧管内材料的聚结作用下,重质非水相液体加速长大脱离材料随混合液再次进入水力旋流器进行迭代分离,实现重质非水相污染源的富集脱水和水相的深度净化。
95.5、实施效果
96.地下重质非水相液体富集脱水实验采用自来水和三氯乙烯(5%,体积浓度)模拟dnapls污染严重的场地进行实验,实验温度为25℃。所用三氯乙烯和水的物性参数如下表6所示,实验结果如下表7所示。
97.表6物性参数
98.物料密度/(kg/m3)动力粘度/(kg/m
·
s)水998.20.001003三氯乙烯1446.890.00055
99.表7地下重质非水相污染源富集脱水实验结果
100.流量/(m3/h)分离效率/%三氯乙烯含水率/%0.494.532.010.695.611.150.896.370.971.095.291.271.294.731.991.493.562.86
101.注:三氯乙烯(tce)为许多国家的工业污染场地地下水监测检出率最高的dnapls类有机污染物,高达36.00%。因此,用tce替代重质非水相液体。
10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装置对混合液的分离效率在93%以上,分离后重质非水相液体三氯乙烯含水率在3%以下。
103.上述所列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据本技术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和修饰,都应为本公开的技术范畴。
104.在本公开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技术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公开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