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的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3016发布日期:2021-12-31 21:4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流量的过滤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设备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大流量的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2.废液的处理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主要用来处理废液中的悬浮粒物质或者采用蒸发法浓缩废水中不可挥发的物质,生物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目前化学法处理废水受到广泛的应用,化学法包括废水中和处理法、废水的化学沉淀处理法、废水氧化处理法、废水萃取处理法和过滤处理法,过滤处理法中根据不同种类的滤液,选取相应的过滤膜,根据废水处理的量的不同,选择连接相应数量的过滤管,但更换过滤管会使工艺变得复杂,所以满足过滤需求的同时使设备操作更加简便是过滤设备制造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根据不同废液的流量设置相应数量的过滤管,避免过滤管更换增加工艺操作的复杂。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流量的过滤设备,包括进料口,进料口与进料泵连通,进料泵与吸附设备连通,吸附设备与高压泵通过管道连接,高压泵与过滤装置通过输送管道相连接,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与清洗罐连接,过滤装置上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一管道串联连通的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过滤装置下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二管道串联连通的第四过滤管、第五过滤管和第六过滤管,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串联连接,第一过滤管和第四过滤管通过第三管道串联连接,第二过滤管和第五过滤管通过第四管道串联连接,第三过滤管和第六过滤管通过第五管道串联连接,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并联连接。
5.进一步的,过滤装置右侧设置有清液管,过滤装置左侧设置有浓液管。
6.进一步优化的,清液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垂直向下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垂直连接,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垂直连接,第三连接管与第四连接管垂直连接。
7.再进一步的,浓液管包括垂直向下的第一浓液管,第一浓液管与水平布置的第二浓液管垂直连接,第二浓液管与向上输送的第三浓液管垂直设置,第三浓液管与水平布置的第四浓液管垂直布置。
8.再进一步的,吸附设备设置有吸附塔,吸附塔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串联布置。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上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一管道串联连通的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过滤装置下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二管道串联连通的第四过滤管、第五过滤管和第六过滤管,六根过滤管串联时可以过滤大流量的废液,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串联连接,第一过滤管和第四过滤管通过第三管道串联连接,第二过滤管和第五过滤管通过第四管道串联连接,第三过滤管和第六过滤管通过第五
管道串联连接,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并联连接,这样的结构中两两管道串联,形成三组过滤管,且三组过滤管并联,当过滤管并联连接时过滤小流量的废液。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1.图1是大流量的过滤设备的右视图;
12.图2是大流量的过滤设备的左视图;
13.图3是大流量的过滤设备的俯视图;
14.图4是大流量的过滤设备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是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尽描述。
17.图3和图4所示一种大流量的过滤设备,包括进料口10,废液从进料口10通过进料泵20,废液从进料泵20进入吸附设备30,废液经过吸附设备30的吸附得吸附液,吸附液通过高压泵40进入过滤装置60,吸附液进入过滤装置60得到过滤液和清液,清液汇集通过管道进入清洗罐50,图1和图2所示过滤装置60上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一管道67串联连通的第一过滤管61、第二过滤管63和第三过滤管65,过滤装置60下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二管道68串联连通的第四过滤管62、第五过滤管64和第六过滤管66,六根过滤管串联时可以过滤大流量的废液,第一管道67和第二管道68串联连接,第一过滤管61和第四过滤管62通过第三管道621串联连接,第二过滤管63和第五过滤管64通过第四管道631串联连接,第三过滤管 65和第六过滤管66通过第五管道651串联连接,第三管道621、第四管道631和第五管道651并联连接,这样的结构中两两管道串联,形成三组过滤管,且三组过滤管并联,当过滤管并联连接时过滤小流量的废液。
18.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装置60右侧设置有清液管691,过滤得到的清液从清液管691进入清液罐50,过滤装置60左侧设置有浓液管692,过滤后得到的浓液从浓液管692排出。
19.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清液管691包括第一连接管691a、第二连接管691b、第三连接管691c和第四连接管691d,垂直向下的第一连接管691a与第二连接管691b垂直连接,第二连接管691b与第三连接管691c垂直连接,第三连接管691c与第四连接管691d垂直连接。
20.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浓液管692包括垂直向下的第一浓液管 692a,第一浓液管692a与水平布置的第二浓液管692b垂直连接,第二浓液管692b与向上输送的第三浓液管692c垂直设置,第三浓液管692c与水平布置的第四浓液管692d垂直布置。
2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吸附设备30设置有吸附塔31,吸附塔31 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串联布置。
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流量的过滤设备,包括进料口(10),所述的进料口(10)与进料泵(20)连通,所述的进料泵(20)与吸附设备(30)连通,所述的吸附设备(30)与高压泵(4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高压泵(40)与过滤装置(60)通过输送管道相连接,所述的过滤装置(60)通过管道与清洗罐(5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60)上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一管道(67)串联连通的第一过滤管(61)、第二过滤管(63)和第三过滤管(65),所述的过滤装置(60)下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二管道(68)串联连通的第四过滤管(62)、第五过滤管(64)和第六过滤管(66),所述的第一管道(67)和所述的第二管道(68)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一过滤管(61)和所述的第四过滤管(62)通过第三管道(621)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二过滤管(63)和所述的第五过滤管(64)通过第四管道(631)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三过滤管(65)和所述的第六过滤管(66)通过第五管道(651)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三管道(621)、所述的第四管道(631)和所述的第五管道(651)并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装置(60)右侧设置有清液管(691),所述的过滤装置(60)左侧设置有浓液管(69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流量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液管(691)包括第一连接管(691a)、第二连接管(691b)、第三连接管(691c)和第四连接管(691d),垂直向下的所述第一连接管(691a)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691b)垂直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管(691b)与所述的第三连接管(691c)垂直连接,所述的第三连接管(691c)与所述的第四连接管(691d)垂直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流量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液管(692)包括垂直向下的第一浓液管(692a),所述的第一浓液管(692a)与水平布置的第二浓液管(692b)垂直连接,所述的第二浓液管(692b)与向上输送的第三浓液管(692c)垂直设置,所述的第三浓液管(692c)与水平布置的第四浓液管(692d)垂直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的过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设备(30)设置有吸附塔(31),所述的吸附塔(31)设置有四个,且两两串联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流量的过滤设备,包括进料口,进料口与进料泵连通,进料泵与吸附设备连通,吸附设备与高压泵通过管道连接,高压泵与过滤装置通过输送管道相连接,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与清洗罐连接,过滤装置上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一管道串联连通的第一过滤管、第二过滤管和第三过滤管,过滤装置下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第二管道串联连通的第四过滤管、第五过滤管和第六过滤管,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串联连接,第一过滤管和第四过滤管通过第三管道串联连接,第二过滤管和第五过滤管通过第四管道串联连接,第三过滤管和第六过滤管通过第五管道串联连接,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并联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庆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0
技术公布日:2021/12/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