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49761发布日期:2022-01-12 04:4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曝气池和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应用极其广泛。曝气池在池内充气,满足生化过程中活性污泥所需要的氧气,并起到混合搅拌作用,确保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沉淀池是将曝气池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排放,污泥下沉浓缩。
3.现有的污水处理方式将曝气池和沉淀池分开设置;曝气处理流程及沉淀处理流程分别进行,工作效率较低,处理时间也较长。
4.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污水处理装置,以便克服现有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进水管、布水器、隔板、曝气管、出水管、污泥泵、污泥回流管及污泥排放管;
8.所述池体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池体的下部设置布水器;所述池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池体分隔为曝气区及沉淀区,隔板内的区域为曝气区;
9.污水从进水管进入池体,通过布水器布水后,污水从下到上进入曝气区;所述曝气区设有曝气管,通过曝气管进行空气搅拌,污水在曝气区内进行缺氧或好氧生物处理,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
10.所述池体设有出水槽;在经过曝气区的曝气后,污水沿着隔板溢流口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通过出水槽流至出水管流出,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底部污泥在沉淀区沉淀;
11.所述沉淀区底部设置污泥泵,将大部分活性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至曝气区内循环,剩余污泥则通过污泥排放管排至污泥池内进行压滤处理。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曝气区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上方;第二区域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区域的横截面积。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将曝气池和沉淀池组合起来,在整个系统中,污泥微生物处于完全相同的负荷下。在进水量及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负荷也不变,微生物的代
谢速率相当高,因此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可适当缩短,系统的负荷相对较高,构筑物占地面积较小。在曝气后迅速进入沉淀区,泥水分离效果好,同时设置污泥回流装置,保证污泥不流失,提高污泥浓度,也提高了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18.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19.该部分的描述只针对几个典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仅局限于实施例描述的范围。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手段与实施例中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相互替换也在本实用新型描述和保护的范围内。
20.说明书中的“连接”既包含直接连接,也包含间接连接。
21.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进水管2、布水器3、隔板6、曝气管7、出水管9、污泥泵10、污泥回流管11及污泥排放管12。
22.所述池体1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2,池体1的下部设置布水器3;所述池体1内设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池体1分隔为曝气区4及沉淀区5,隔板6内的区域为曝气区4。
23.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池体1,通过布水器3布水后,污水从下到上进入曝气区4;所述曝气区4设有曝气管7,通过曝气管7进行空气搅拌,污水在曝气区内进行缺氧或好氧生物处理,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
24.所述池体1设有出水槽8;在经过曝气区的曝气后,污水沿着隔板6溢流口进入沉淀区5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通过出水槽8流至出水管9流出,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底部污泥在沉淀区5沉淀。
25.所述沉淀区5底部设置污泥泵10,将大部分活性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11回流至曝气区4内循环,剩余污泥则通过污泥排放管12排至污泥池内进行压滤处理。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曝气区4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上方;第二区域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区域的横截面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管7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效果。
28.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将曝气池和沉淀池组合起来,在整个系统中,污泥微生物处于完全相同的负荷下。在进水量及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负荷也不变,微生物的代谢速率相当高,因此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可适当缩短,系统的负荷相对较高,构筑物占地面积较小。在曝气后迅速进入沉淀区,泥水分离效果好,同时设置污泥回流装置,保证污泥不
流失,提高污泥浓度,也提高了处理效果。
2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0.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效果或优点可因多种因素干扰而可能不能在实施例中体现,对于效果或优点的描述不用于对实施例进行限制。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1)、进水管(2)、布水器(3)、隔板(6)、曝气管(7)、出水管(9)、污泥泵(10)、污泥回流管(11)及污泥排放管(12);所述池体(1)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2),池体(1)的下部设置布水器(3);所述池体(1)内设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池体(1)分隔为曝气区(4)及沉淀区(5),隔板(6)内的区域为曝气区(4);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池体(1),通过布水器(3)布水后,污水从下到上进入曝气区(4);所述曝气区(4)设有曝气管(7),通过曝气管(7)进行空气搅拌,污水在曝气区内进行缺氧或好氧生物处理,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所述池体(1)设有出水槽(8);在经过曝气区的曝气后,污水沿着隔板(6)溢流口进入沉淀区(5)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通过出水槽(8)流至出水管(9)流出,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底部污泥在沉淀区(5)沉淀;所述沉淀区(5)底部设置污泥泵(10),将大部分活性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11)回流至曝气区(4)内循环,剩余污泥则通过污泥排放管(12)排至污泥池内进行压滤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区(4)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第二区域上方;第二区域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区域的横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7)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池体、进水管、布水器、隔板、曝气管、出水管、污泥泵、污泥回流管及污泥排放管;所述池体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池体的下部设置布水器;所述池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池体分隔为曝气区及沉淀区;污水从进水管进入池体,通过布水器布水后,污水从下到上进入曝气区;所述曝气区设有曝气管;所述池体设有出水槽;在经过曝气区的曝气后,污水沿着隔板溢流口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底部污泥在沉淀区沉淀;所述沉淀区底部设置污泥泵。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曝气与沉淀一体的污水处理装置,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效果。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效果。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程经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恒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5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