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47373发布日期:2022-06-18 01:0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危机及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各类污水/废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严重威胁水体环境,已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3.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氮化合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并引起各界的关注。经济有效地控制氨氮废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环境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4.而我国北方地区污水都是高氮低碳源的情况,经过处理后的出水中总氮很难稳定达标,导致处理效果较差。利用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达到处理要求,需要采用强化生物脱氮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用于有效处理污水的总氮比,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和清水池,所做的改进是,所述缺氧池为分体式缺氧池,所述分体式缺氧池由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组成,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底部串联有集流管,所述预脱硝池内的污水通过集流管同时分流至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内,所述集流管与预脱硝池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厌氧池与分体式缺氧池之间增设有协管沉淀池,所述协管沉淀池与厌氧池之间连接有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之间连接有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一缺氧池与第二缺氧池之间连接有第三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三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逆流阀,所述协管沉淀池包括:沉淀室、位于沉淀室中上位置的协管过滤组、位于沉淀室底部的倒梯形收集室、安装在倒梯形收集室内的污泥排污口、位于协管过滤组一侧的入泥遮挡板。
7.作为优选,所述集流管由总管路、以及与总管路连通的三个分管路组成,所述总管路通过三个分管路与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连通,与厌氧池连接的分管路直径小于与第一缺氧池或第二缺氧池连接的分管路直径。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分体式设计的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并将预脱硝池内的污水通过集流管同时分流至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内,使得含氮浓度过高的污水同时分流至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和厌氧池进行有效处理,另外,由于缺氧池采用分体式设计,通过对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进行污泥梯度的控制,确保高含氮的污水中能够有效清除。
10.2、本实用新型中分流后的污水少量进入厌氧池、大部分进入两个缺氧池,由于厌
氧池的污泥相对较少,哪怕回流污泥也不会太多,而缺氧池不同,缺氧池污泥一般会很多,含氮污水一大部分进入两个缺氧池,首先缺氧池去除总氮时需要消耗碳源,同时也消耗氧,而大量进水能够减少碳源药剂的投入。
附图说明
11.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协管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14.附图说明:预脱硝池1、厌氧池2、缺氧池3、第一缺氧池301、第二缺氧池302、好氧池4、膜池5、清水池6、集流管7、总管路701、分管路702、协管沉淀池8、沉淀室801、协管过滤组802、倒梯形收集室803、污泥排污口804、入泥遮挡板805、第一污泥回流管9、第二污泥回流管10、第三污泥回流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6.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脱硝池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膜池5和清水池6,所述缺氧池3为分体式缺氧池,所述分体式缺氧池3由第一缺氧池301和第二缺氧池302 组成,所述厌氧池2、第一缺氧池301和第二缺氧池302的底部入口位置串联有集流管7,所述预脱硝池1内的污水通过集流管7同时分流至所述厌氧池2、第一缺氧池301和第二缺氧池302内,所述集流管7与预脱硝池1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厌氧池2与分体式缺氧池3之间增设有协管沉淀池8,所述协管沉淀池8与厌氧池2之间连接有第一污泥回流管9,所述好氧池4与第一缺氧池301、第二缺氧池302之间连接有第二污泥回流管10,所述第一缺氧池301与第二缺氧池 302之间连接有第三污泥回流管11,所述第三污泥回流管11上设置有逆流阀,所述协管沉淀池8包括:沉淀室801、位于沉淀室801中上位置的协管过滤组802、位于沉淀室801底部的倒梯形收集室803、安装在倒梯形收集室803内的污泥排污口804、位于协管过滤组一侧的入泥遮挡板805。
17.本实施例中的集流管7由总管路701、以及与总管路701连通的三个分管路 702组成,所述总管路701通过三个分管路702与厌氧池2、第一缺氧池301和第二缺氧池302连通,与厌氧池2连接的分管路702直径是与第一缺氧池或第二缺氧池连接的分管路直径的二分之一。
18.工作原理:首先调节池来水与膜池的回流污泥一起进入预脱硝池(回流污泥比例按工艺调整),消除回流污泥中携带的硝态氮对聚磷菌的影响,增加生物除磷效果。然后通过集流管同时分流至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内,分流后的污水少量进入厌氧池、大部分进入两个缺氧池,由于厌氧池的污泥相对较少,哪怕回流污泥也不会太多,而缺氧池不同,缺氧池污泥一般会很多,含氮污水一大部分进入两个缺氧池,首先缺氧池去除总氮时需要消耗碳源,同时也消耗氧,而大量进水能够减少碳源药剂的投入。通过缺氧池的反硝化作用,去除进水中的部分硝态氮污染物以及硝化液回流中的大量硝态氮。经过脱氮
的污水进入好氧池,好氧菌利用碳源,去除污水中的bod、cod、ss、tp等污染物。为了增加污泥浓度、减少池容、增加去除效率,可在好氧池内投加悬浮填料,并对其搅拌、增氧曝气等;填料拦截采用不锈钢双层网,可过滤填料,避免填料随着水流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同时好氧池内设内回流,回流到缺氧池;膜池与好氧池分开建设,膜过滤出水进入清水池,用作临时储存用水,清水池同时具有mbr膜离线清洗和在线冲洗用水的功效;污泥一部分回流到预脱硝池,另一部分则与好氧池污泥合流排放到污泥罐,脱水后外运处置。
1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和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为分体式缺氧池,所述分体式缺氧池由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组成,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底部串联有集流管,所述预脱硝池内的污水通过集流管同时分流至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内,所述集流管与预脱硝池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厌氧池与分体式缺氧池之间增设有协管沉淀池,所述协管沉淀池与厌氧池之间连接有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第二缺氧池之间连接有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一缺氧池与第二缺氧池之间连接有第三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三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逆流阀,所述协管沉淀池包括:沉淀室、位于沉淀室中上位置的协管过滤组、位于沉淀室底部的倒梯形收集室、安装在倒梯形收集室内的污泥排污口、位于协管过滤组一侧的入泥遮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由总管路、以及与总管路连通的三个分管路组成,所述总管路通过三个分管路与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连通,与厌氧池连接的分管路直径小于与第一缺氧池或第二缺氧池连接的分管路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和清水池,缺氧池为分体式缺氧池,所述分体式缺氧池由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组成,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底部串联有集流管,集流管与预脱硝池的出水口连接,厌氧池与分体式缺氧池之间增设有协管沉淀池,协管沉淀池与厌氧池之间连接有第一污泥回流管,好氧池与第一缺氧池之间连接有第二污泥回流管,第一缺氧池与第二缺氧池之间连接有第三污泥回流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采用分体式设计的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并将预脱硝池内的污水通过集流管同时分流至所述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内进行有效处理。理。理。


技术研发人员:费西洋 刘勇 丁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华天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5
技术公布日:2022/6/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