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9112发布日期:2022-03-16 22:5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锅炉给水中经常含有大量的溶解氧气,对钢铁构成的热力设备及管道会产生较强的氧腐蚀,对整个热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形成了重大威胁;因此在给锅炉供水之前需要通过真空式除氧器对水进行除氧,将含氧水喷射在除氧罐中,除氧罐处于负压状态下,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从水中溢出部分水蒸气从顶部被真空泵抽出,并通过汽水分离器分离后将气体排出,达到除去水中氧气的作用,且对水的加热要求不高,节能环保,但现有的这种真空式除氧器在含氧水喷淋时一般时垂直向下喷射,喷出的雾化水在填料上方停留的时间较短,水氧不能够充分得到分离,其除氧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包括真空除氧罐,所述真空除氧罐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瓷环填料,所述瓷环填料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喷管,所述真空除氧罐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的内部并通过设置的管道轴承与转动喷管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真空除氧罐的顶端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气头,且真空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汽水分离器,所述真空除氧罐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置有水泵和水含氧量检测仪,所述真空除氧罐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管。
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套设在转动喷管的外表面,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连接,所述真空除氧罐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延伸至驱动箱的内部并与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方便带动转动喷管转动喷洒,使得水的面积增大的同时水雾的停留时间更长,除氧更加充分。
6.进一步的,所述水泵和水含氧量检测仪均位于瓷环填料的下方,所述水含氧量检测仪的检测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的内部,所述水泵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的内部,且水泵的另一端通过输水管与进水管连通,便于进水。
7.进一步的,所述真空除氧罐的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瓷环填料的下方,当第一除氧后的水到达液位传感器时集满,可通过水含氧量检测仪进行检测,当打标后直接排出,若不达标,通过启动抽水泵再次循环二次除氧。
8.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水管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磁阀,以便进水和排水。
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喷管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射头,以便进行雾化喷射,增加水的接触面积,使得除氧更加充分。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喷管、蜗轮、蜗杆、电机等结构的设置,使含氧水能够旋转喷射出去,扩大喷射范围,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雾横向移动,之后再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相比于直接垂直向下喷射,提高了水雾大面积在除氧罐内停留的时间,使得水氧能够更好的分离,提高了分离效果。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泵、水含氧量检测仪等结构的设置,能够对除氧后的水内含氧量进行检测,若除氧不够彻底水内氧气仍超标,可通过抽水再喷出进行二次循环,之后再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除氧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的整体结构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的局部俯剖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的局部立体图。
16.图例说明:
17.1、真空除氧罐;2、瓷环填料;3、转动喷管;4、支撑板;5、真空泵;6、抽气头;7、驱动箱;701、蜗轮;702、蜗杆;8、管道轴承;9、进水管;10、第一电磁阀;11、汽水分离器;12、电机;13、液位传感器;14、水含氧量检测仪;15、水泵;16、出水管;17、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和3所示,涉及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包括真空除氧罐1,真空除氧罐1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瓷环填料2,瓷环填料2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喷管3,真空除氧罐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1的内部并通过设置的管道轴承8与转动喷管3的顶端转动连接,支撑板4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驱动箱7,驱动箱7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真空除氧罐1的顶端设置有真空泵5,真空泵5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气头6,且真空泵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汽水分离器11,真空除氧罐1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置有水泵15和水含氧量检测仪14,真空除氧罐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6,水泵15和水含氧量检测仪14均位于瓷环填料2的下方,水含氧量检测仪14的检测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1的内部,水泵15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1的内部,且水泵15的另一端通过输水管与进水管9连通,真空除氧罐1的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3,液位传感器13位于瓷环填料2的下方,进水管9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出水管1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7,转动喷管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射头。
19.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包括蜗轮701和蜗杆702,蜗轮701套设在转动喷管3的外表面,蜗轮701与蜗杆702啮合连接,真空除氧罐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12,电机12的驱动端延伸至驱动箱7的内部并与蜗杆702的一端固定连接。
20.使用时,进水管9进水,通过转动喷管3喷出,同时,电机12带动蜗杆702转动,蜗杆702带动蜗轮701转动,蜗轮701带动转动喷管3转动,从而使其转动并喷出,通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雾横向移动,之后再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相比于直接垂直向下喷射,提高了水
雾水雾大面积在除氧罐内停留的时间,在落到瓷环填料2上后并慢慢渗入下方,增加了在上方逗留的时间,增加了水的接触面积,使得在真空除氧罐1内负压的作用下水氧能够更好的分离,分离的含氧水蒸气在真空泵5的作用下进入汽水分离器11,之后通过汽水分离器11将气体排出,喷射的水经过瓷环填料2的到达真空除氧罐1底部储存,并通过水含氧量检测仪14进行检测,当含氧量较高时,关闭第一电磁阀10进水,水泵15抽底部水二次除氧,提高了分离效果,当二次除氧经检测达到标准后,打开第二电磁阀17排出。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包括真空除氧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除氧罐(1)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瓷环填料(2),所述瓷环填料(2)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喷管(3),所述真空除氧罐(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1)的内部并通过设置的管道轴承(8)与转动喷管(3)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驱动箱(7),所述驱动箱(7)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真空除氧罐(1)的顶端设置有真空泵(5),所述真空泵(5)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气头(6),且真空泵(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汽水分离器(11),所述真空除氧罐(1)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置有水泵(15)和水含氧量检测仪(14),所述真空除氧罐(1)的底端设置有出水管(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轮(701)和蜗杆(702),所述蜗轮(701)套设在转动喷管(3)的外表面,所述蜗轮(701)与蜗杆(702)啮合连接,所述真空除氧罐(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电机(12),所述电机(12)的驱动端延伸至驱动箱(7)的内部并与蜗杆(702)的一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5)和水含氧量检测仪(14)均位于瓷环填料(2)的下方,所述水含氧量检测仪(14)的检测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1)的内部,所述水泵(15)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1)的内部,且水泵(15)的另一端通过输水管与进水管(9)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除氧罐(1)的内壁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3),所述液位传感器(13)位于瓷环填料(2)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9)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0),所述出水管(1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喷管(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射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高效节能真空式除氧器,包括真空除氧罐,所述真空除氧罐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瓷环填料,所述瓷环填料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喷管,所述真空除氧罐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真空除氧罐的内部并通过设置的管道轴承与转动喷管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位置设置有驱动箱。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喷管、蜗轮、蜗杆、电机等结构的设置,使含氧水能够旋转喷射出去,扩大喷射范围,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雾横向移动,之后再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相比于直接垂直向下喷射,提高了水雾大面积在除氧罐内停留的时间,使得水氧能够更好的分离,提高了分离效果。高了分离效果。高了分离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高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市压力容器厂
技术研发日:2021.11.08
技术公布日:2022/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