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4138发布日期:2022-04-06 17:5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适用于道路初期雨水治理。


背景技术:

2.道路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方式较多,一般是通过在道路两边设置雨箅子,雨水通过雨箅子收集输送至雨水管道进行处理,但目前除城区为雨污分流外,老城区及小城镇等多数区域未完成雨污分流;郊野道路雨水一般设置截留沟进行处理,雨水经截流沟内植物净化输送至附近水体,该方法水体处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质难以满足受纳水体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达到净化水质且美观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包括生态池池体,所述的生态池池体开设在道路上,生态池池体侧壁和底壁均铺设有土工膜,生态池池体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卵石层、砾石层和砂砾石层,砂砾石层上种植有挺水植物,出水管一端依次密封贯穿生态池池体底部和土工膜后与卵石层连接,出水管另一端与贮水池连接。
6.如上所述的生态池池体的池口处的土工膜通过原土回填压实。
7.如上所述的卵石层的厚度为200-400mm,卵石层粒径为30-50mm;砾石层的厚度为200-400mm,砾石层的粒径为20-30mm;砂砾石层的厚度为500-700mm,砂砾石层的粒径为5-10mm。
8.如上所述的挺水植物为美人蕉或菖蒲或梭鱼草。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0.1、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11.2、净化能力强,景观效果佳;
12.3、安装,维护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道路;2-生态池;3-贮水池;201-生态池池体;202-土工膜;203-原土;204-卵石层;205-砾石层;206-砂砾石层;207-挺水植物;208-出水管接口;20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
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包括生态池池体201,所述的生态池池体201开设在道路1上,生态池池体201侧壁和底壁均铺设有土工膜202,生态池池体201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卵石层204、砾石层205和砂砾石层206,砂砾石层206上种植有挺水植物207,出水管209一端依次密封贯穿生态池池体201底部和土工膜202后与卵石层204连接,出水管209另一端与贮水池3连接。
17.土工膜202可以采用两布一膜,单位面积质量可选用500g/m2,道路1的雨水通过生态池池体201内的挺水植物207、砂砾石层206、砾石层205、卵石层204净化,出水管209一端密封贯穿生态池池体201底部的出水管接口208后再密封贯穿土工膜202并延伸至卵石层204内,净化后的雨水通过出水管209输送至贮水池3,贮水池3内的水可通过泵抽出进行园林绿化回用。
18.生态池池体201的池口处的土工膜202通过原土203回填压实。生态池池体201内的雨水与生态池池体201外的雨水通过土工膜202分隔。原土203由开挖生态池池体201获得。
19.优选的,卵石层204的厚度为200-400mm,卵石层204粒径为30-50mm;砾石层205的厚度为200-400mm,砾石层205的粒径为20-30mm;砂砾石层206的厚度为500-700mm,砂砾石层206的粒径为5-10mm。挺水植物207为美人蕉或菖蒲或梭鱼草。
2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雨水先自流至生态池池体201内,雨水被土工膜202隔断,贮存在生态池池体201内,土工膜202四周依靠原土203回填压实。雨水自流至生态池池体201内顶层的挺水植物207,再依次经过砂砾石层206、砾石层205和卵石层204。生态池池体201底部距离池体底面20cm以上开设直径200mm的出水管接口208,出水管接口208内预埋出水管209(dn200mm,upvc管),净化后的雨水经出水管209输送至贮水池3,贮水池3可连接水泵,将贮水池3内水抽出用于园林绿化。
2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包括生态池池体(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池池体(201)开设在道路(1)上,生态池池体(201)侧壁和底壁均铺设有土工膜(202),生态池池体(201)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卵石层(204)、砾石层(205)和砂砾石层(206),砂砾石层(206)上种植有挺水植物(207),出水管(209)一端依次密封贯穿生态池池体(201)底部和土工膜(202)后与卵石层(204)连接,出水管(209)另一端与贮水池(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池池体(201)的池口处的土工膜(202)通过原土(203)回填压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卵石层(204)的厚度为200-400mm,卵石层(204)粒径为30-50mm;砾石层(205)的厚度为200-400mm,砾石层(205)的粒径为20-30mm;砂砾石层(206)的厚度为500-700mm,砂砾石层(206)的粒径为5-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挺水植物(207)为美人蕉或菖蒲或梭鱼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雨水水质的新型生态池,包括生态池池体,所述的生态池池体开设在道路上,生态池池体侧壁和底壁均铺设有土工膜,生态池池体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卵石层、砾石层和砂砾石层,砂砾石层上种植有挺水植物,出水管一端依次密封贯穿生态池池体底部和土工膜后与卵石层连接,出水管另一端与贮水池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净化能力强,景观效果佳。景观效果佳。景观效果佳。


技术研发人员:聂梦丽 李博 柳卓 胡玲 朱全亮 吴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工武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1
技术公布日:2022/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