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49703发布日期:2023-10-06 10:59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1、均相芬顿工艺通过在酸性条件下,硫酸亚铁和双氧水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过氧自由基等氧化性物质将溶解性有机物氧化矿化,铁泥将不溶性有机物混凝去除,从而实现有机污染物的整体去除。均相芬顿工艺具有反应快速、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的优点,主要用于废水深度段降解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少数用于生化反应的预处理,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处理方法。随着对工业废水处理出水要求越来越严格,目前的芬顿加药方式已经难以达到处理要求。

2、在加药方式上,目前均相芬顿工艺的主流加药系统为是根据废水ph在配水池中单点投加浓硫酸,配水池废水经过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氧化池或者氧化塔,在氧化池或者氧化塔单点投加硫酸亚铁和双氧水,氧化池或氧化塔出水送至中和脱气池,根据中和脱气池ph投加液碱调节ph至中性,同时在中和脱气池单点投加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与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铁泥发生絮凝反应,絮凝后污水进入终沉池,铁泥矾花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至池底,实现泥水的分离。终沉池上清液或者经砂滤过滤后排放,污泥泵送至污泥浓缩池浓缩后送至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处理。在此系统中,浓硫酸、硫酸亚铁、双氧水、聚丙烯酰胺均只在一个点连续投加,此种加药方式存在浓硫酸加药量难控制,双氧水、硫酸亚铁有效利用率不高,聚丙烯酰胺混凝效果不佳的问题。

3、总之,现有的均相芬顿工艺处理装置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4、(1)单点投加浓硫酸,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浓硫酸投加不足或者过量的现象。

5、(2)羟基自由基为芬顿反应的主要氧化物质,存在时间极短,单点投加双氧水、硫酸亚铁时在局部生成大量羟基自由基,在传质有限情况下羟基自由基与有机污染物未能及时触碰反应会导致自行淬灭。为了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往往过量投加芬顿药剂,从而导致药剂浪费、泥量上升、运行成本上升的后果。

6、(3)单点投加聚丙烯酰胺,由于传质不均,导致混凝效果不佳,出水悬浮物高、色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解决浓硫酸加药量难控制,双氧水、硫酸亚铁有效利用率不高,聚丙烯酰胺混凝效果不佳的问题,降低药量投加与产泥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出水水质与芬顿系统的抗冲击能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包括调节模块、芬顿塔模块、处理池模块和dcs系统,所述调节模块、芬顿塔模块和处理池模块通过连接管依次连接,所述调节模块、芬顿塔模块和处理池模块均与所述dcs系统连接。

3、优选的,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三腔室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上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泵,在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上均设有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管上设有第一加药泵,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还设有第一ph监测器,所述第一加药泵和所述第一ph监测器与dcs系统连接。

4、优选的,所述芬顿塔模块包括芬顿塔,所述芬顿塔上设有4个第二加药管和4个第三加药管,所述4个第二加药管和4个第三加药管沿芬顿塔高度方向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加药管连接有第二加药泵,所述第三加药管连接有第三加药泵,所述芬顿塔上设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进水泵。

5、优选的,所述处理池模块包括中和池、脱气池和絮凝池,所述中和池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所述中和池上设有第四加药管,所述中和池内设有第二ph监测器,所述第二ph监测器与dcs系统连接,所述中和池的底部与所述脱气池的底部连通,所述脱气池的顶部与所述絮凝池连通,在所述絮凝池与脱水池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絮凝池的底部设有等距穿孔管。

6、优选的,所述等距窗孔管上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穿孔为圆形,孔径为2mm,相邻两个穿孔的距离为10cm。

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8、(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调节池内设置多个腔室,在不同腔室内进行投加浓硫酸,并经过ph监测器和dcs系统实现对浓硫酸的投加量进行控制,降低了浓硫酸的投加难度,提高了浓硫酸投加量控制的精准度,为后续芬顿氧化反应提供稳定的进水ph条件。

9、(2)本实用新型在芬顿塔上设置四个双氧水和四个硫酸亚铁加药点,提高了羟基自由基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了硫酸亚铁、双氧水的利用率,降低了药量投加与产泥量,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

10、(3)本实用新型的絮凝池改善了铁泥与聚丙烯酰胺的混凝效果,降低了出水悬浮物含量与色度。

11、(4)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提升了出水水质,降低了药品加药量与产泥量,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与抗冲击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模块、芬顿塔模块、处理池模块和dcs系统,所述调节模块、芬顿塔模块和处理池模块通过连接管依次连接,所述调节模块、芬顿塔模块和处理池模块均与所述dcs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三腔室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上设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泵,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均设有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管上设有第一加药泵,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还设有第一ph监测器,所述第一加药泵和所述第一ph监测器与dcs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芬顿塔模块包括芬顿塔,所述芬顿塔上设有4个第二加药管和4个第三加药管,所述4个第二加药管和4个第三加药管沿芬顿塔高度方向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加药管连接有第二加药泵,所述第三加药管连接有第三加药泵,所述芬顿塔上设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进水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模块包括中和池、脱气池和絮凝池,所述中和池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所述中和池上设有第四加药管,所述中和池内设有第二ph监测器,所述第二ph监测器与dcs系统连接,所述中和池的底部与所述脱气池的底部连通,所述脱气池的顶部与所述絮凝池连通,在所述絮凝池与脱水池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絮凝池的底部设有等距穿孔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距穿孔管上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穿孔为圆形,孔径为2mm,相邻两个穿孔的距离为10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芬顿工艺处理效果的加药装置。包括调节模块、芬顿塔模块、处理池模块和DCS系统,所述调节模块、芬顿塔模块和处理池模块通过连接管依次连接,所述调节模块、芬顿塔模块和处理池模块均与所述DCS系统连接。解决了浓硫酸加药量难控制,双氧水、硫酸亚铁有效利用率不高,聚丙烯酰胺混凝效果不佳的问题,降低药量投加与产泥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出水水质与芬顿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辉,陈倩伶,刘广宁,陈焕燃,黄海山,黄丽婷,彭术媛,张彩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科新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