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7080发布日期:2022-09-03 01:4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


背景技术:

2.地下水循环井技术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但如何拓展修复深度,同时加强对半挥发性和难挥发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是研究的热点也是修复工程应用的难点。增加地下水在地下环境中的循环路径,实现双向循环可以大大增加原位修复技术的影响半径,在专利《多效反应型地下水循环井》(zl202120324552.3)中探讨了通过在地下水循环井的井管中加入化学药剂来增加反应效率的方法,得到了更好的修复效果,为实现在地下水循环过程中同时去除挥发性和半挥发及难挥发有机污染物开辟了新思路。但是,在我国已有报道的污染地下水实际场地中,部分地块实际污染深度较深,需要强化单井的修复影响范围。因此,突破单一地下水循环井影响半径小的技术瓶颈是提高修复效率的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包括井管、抽水装置以及加药装置;
6.所述的井管内通过设置的上层封闭隔板以及下层封闭隔板将所述的井管分隔为独立的第一井管、第二井管以及第三井管;所述的第一井管、第二井管以及第三井管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花孔、第二花孔以及第三花孔;所述的第一花孔的位置与地下水位置对应,所述的第二花孔的位置与污染水的位置对应;
7.所述的抽水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井管内的第一水泵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井管内的第二水泵;所述的第一水泵通过水管通过底部的第一抽水管以及顶部的第一排水管实现第二井管与第一井管的顺序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通过顶部的第二抽水管以及底部的第二排水管实现第一井管与第三井管的顺序连通;
8.所述的加药装置包括药箱、与所述的药箱连接且出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井管内的注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的注药管上的加药泵。
9.所述的第一井管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的搅拌器通过电源线与设置在地面上的电源连接。
10.所述的井管顶部设置有井盖;所述的井管上设置有出口通过风机与尾气处理装置连通。
11.所述的加药装置为2套。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国内污染场地中常见复杂难处理的污染物,传统的循环井技术均为单循环,循环
的影响半径受水文地质学等条件影响大。本申请的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相对单循环而言,能够实现污染地下水在循环井中的双循环,增加修复深度,循环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大幅提高。为了使得难以去除的污染物被去除,在循环井上部加设了加药装置,通过化学氧化,可以将难以去除的污染物去除掉。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对各种场地、各种污染物的修复效果相对传统的循环井一定具有更大优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图1示出一种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包括井管15、抽水装置以及加药装置;所述的井管内通过设置的上层封闭隔板16以及下层封闭隔板17将所述的井管分隔为独立的第一井管、第二井管以及第三井管;所述的第一井管、第二井管以及第三井管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花孔6、第二花孔9以及第三花孔10;所述的第一花孔的位置与地下水位置对应,所述的第二花孔的位置与污染水的位置对应;
17.所述的抽水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井管内的第一水泵7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井管内的第二水泵8;所述的第一水泵通过水管通过底部的第一抽水管12以及顶部的第一排水管11实现第二井管与第一井管的顺序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8通过顶部的第二抽水管13以及底部的第二排水管14实现第一井管与第三井管的顺序连通;
18.所述的加药装置包括药箱1、与所述的药箱连接且出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井管内的注药管3以及设置在所述的注药管上的加药泵2。所述的加药装置为2套。
19.所述的第一井管内设置有搅拌器18;所述的搅拌器18通过电源线20与设置在地面上的电源19连接。
20.所述的井管顶部设置有井盖;所述的井管上设置有出口通过风机4与尾气处理装置5连通。
21.作为实施例的一种常用形式,本申请中的所述的井管15的内径为30-40cm;所述的第一花孔6长度为40-50cm;所述的第二花孔9长度为50-60cm;所述的第三花孔10长度为40-50cm;所述的注药管3的出口距离所述的上层封闭隔板16为5cm;所述的搅拌装置18距离所述的上层封闭隔板16为4cm;污染的地下水水流由所述的第二花孔进入所述的第二井管中,再经由所述的第一水泵将第二井管内的污染水抽至第一井管内与注药管加入的药剂进行反应。反应后形成的清洁水一部分由所述的第一花孔排出井管,由重力作用向下循环;另一部分经由所述的第二水泵抽提至所述的第三井管,最终经第三花孔排出循环井。
22.使用本申请的一种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包括以下顺序和步骤:
23.a、根据地下水污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预估循环井井位、循环井井深、三层花孔长度及位置,通过钻机打井孔,终孔在受污染地下水的底板或污染最深处的下部10cm处;
24.b、根据井深确定循环井的井管15的长度,在循环井的井管15设置第一花孔6、第二花孔9和第三花孔10,根据污染条件设置各个花孔准确长度及准确位置;
25.c、将第一水泵7和第二水泵13以及相应管道、上层封闭隔板16和下层封闭隔板17焊接安装到位;
26.d、将注药管3与药箱1及加药泵2相连,将尾气处理装置5与风机4相连接,再将风机连接在循环井的井管15上;
27.e、需要定期对药箱、水泵、加药泵、vocs处理装置和风机装置进行维护与保养。
28.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管、抽水装置以及加药装置;所述的井管内通过设置的上层封闭隔板以及下层封闭隔板将所述的井管分隔为独立的第一井管、第二井管以及第三井管;所述的第一井管、第二井管以及第三井管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花孔、第二花孔以及第三花孔;所述的第一花孔的位置与地下水位置对应,所述的第二花孔的位置与污染水的位置对应;所述的抽水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井管内的第一水泵以及设置在所述的第二井管内的第二水泵;所述的第一水泵通过底部的第一抽水管以及顶部的第一排水管实现第二井管与第一井管的顺序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通过顶部的第二抽水管以及底部的第二排水管实现第一井管与第三井管的顺序连通;所述的加药装置包括药箱、与所述的药箱连接且出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井管内的注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的注药管上的加药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井管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的搅拌器通过电源线与设置在地面上的电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井管顶部设置有井盖;所述的井管上设置有出口通过风机与尾气处理装置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药装置为2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水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包括井管、抽水装置以及加药装置;所述的井管内通过设置的上层封闭隔板以及下层封闭隔板将所述的井管分隔为独立的第一井管、第二井管以及第三井管;所述的抽水装置第一水泵以及第二水泵;所述的第一水泵实现第二井管与第一井管的顺序连通;所述的第二水泵实现第一井管与第三井管的顺序连通;本申请的反应型地下水双循环井相对单循环而言,能够实现污染地下水在循环井中的双循环,增加修复深度,循环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大幅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大幅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大幅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屈智慧 杜威 宋慧敏 袁浩巍 焦立娜 陈文倩 邢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乾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8
技术公布日:2022/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