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5422发布日期:2022-09-17 10:0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2.絮凝反应是水流中投加混凝剂并完全混合后,通过分子扩散、布朗运动和外加水力条件,促使水中不足以重力沉降的微小悬浮颗粒聚集变大,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团颗粒,以促进重力沉淀,在水处理中,产生絮凝反应的絮凝装置应用广泛,在水处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现有的絮凝装置结构,产生的絮状体小且碎,沉淀效率低,导致出水ss达不到标准,因此需要对此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能够增加絮状体的大小及比重,更容易形成大块絮状物,沉淀效率更高,出水更易达标。
5.(二)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设置于水处理池中,包括设置于水处理池顶部的搅拌装置、设置于水池底部的进水管以及与进水管管道连接的污泥回流管,所述进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垂直于池底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下贯通且其通过支架与池底相固定,所述导流筒靠近进水管出口处的一端处设置有喇叭口,所述导流筒外侧连接有加药管。
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以及控制搅拌杆转动的控制电机,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伸入导流筒中。
8.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回流管连接于靠近进水管的进水口处。
9.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为l形结构,所述导流筒的喇叭口直径大于进水管的直径。
10.进一步的,所述水处理池的顶部还设置有集水槽。
11.(三)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通过在进水管中加入污泥,在搅拌装置搅拌的作用下,导流筒中产生上升水流,在絮凝剂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絮状体的大小以及絮状体的比重,更容易形成大块的絮状物,沉淀效率更高,出水ss更易达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1-搅拌装置;2-进水管;3-污泥回流管;4-导流筒;5-加药管;11-搅拌杆;12-控制电机;13-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7.如图1所示的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设置于水处理池中,包括设置于水处理池顶部的搅拌装置1、设置于水池底部的进水管2以及与进水管2管道连接的污泥回流管3,所述进水管2的出口处设置有垂直于池底的导流筒4,所述导流筒4上下贯通且其通过支架与池底相固定,所述导流筒4靠近进水管2出口处的一端处设置有喇叭口,所述导流筒4外侧连接有加药管5,导流筒4通过支架与池底相固定。
18.其中,所述搅拌装置1包括搅拌杆11以及控制搅拌杆11转动的控制电机12,所述控制电机12固定于处理池顶部的横梁上,搅拌杆11垂直于池底,所述搅拌杆11上设置有搅拌叶13,所述搅拌叶13伸入导流筒4中,其伸入长度伸入至导流筒4的上部,所述污泥回流管3连接于靠近进水管2的进水口处,所述污泥回流管3与水处理池中沉淀池中污泥泵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管2为l形结构,所述导流筒4的喇叭口直径大于进水管2的直径,所述水处理池的顶部还设置有集水槽。
19.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其在具体使用时,上一工序处理完毕的水,经过进水管2进入处理池中,利用污泥回流管3在进水管2中加入污泥,经过混合后,混合水体经进水管2的出水口排出,此时控制电机12驱动搅拌杆11带动搅拌叶13旋转,从而搅动导流筒4的上部的水体,从而使得导流筒4内外产生压力差,导流筒4中产生上升的水流,混合后的水体经进水管2排出后,由导流筒4的喇叭口流入至导流筒4中,设置成喇叭口状更易于将水导流进入导流筒4,通过导流筒4外侧的加药管5加入絮凝剂,加药管5与加药装置相连接,通过搅拌叶13的搅拌,絮凝剂与混合水体充分混合,形成絮凝体,由于絮凝体比重大,因此会沉淀于池底,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电机12控制搅拌叶13的转速,加快絮凝体的形成,形成的大块絮凝体沉淀于处理池底部,而通过处理池顶部的集水槽可以将处理后的水流入至下一工序,由于添加了污泥,形成的絮凝体的大小比重更大,沉淀效率更高,出水ss更易达标。
20.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设置于水处理池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处理池顶部的搅拌装置(1)、设置于水池底部的进水管(2)以及与进水管(2)管道连接的污泥回流管(3),所述进水管(2)的出口处设置有垂直于池底的导流筒(4),所述导流筒(4)上下贯通且其通过支架与池底相固定,所述导流筒(4)靠近进水管(2)出口处的一端处设置有喇叭口,所述导流筒(4)外侧连接有加药管(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1)包括搅拌杆(11)以及控制搅拌杆(11)转动的控制电机(12),所述搅拌杆(11)上设置有搅拌叶(13),所述搅拌叶(13)伸入导流筒(4)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3)连接于靠近进水管(2)的进水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为l形结构,所述导流筒(4)的喇叭口直径大于进水管(2)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池的顶部还设置有集水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絮凝反应装置,设置于水处理池中,包括设置于水处理池顶部的搅拌装置、设置于水池底部的进水管以及与进水管管道连接的污泥回流管,所述进水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垂直于池底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下贯通且其通过支架与池底相固定,所述导流筒靠近进水管出口处的一端处设置有喇叭口,所述导流筒外侧连接有加药管,通过在进水管中加入污泥,在搅拌装置搅拌的作用下,导流筒中产生上升水流,在絮凝剂的作用下,能够增加絮状体的大小以及絮状体的比重,更容易形成大块的絮状物,沉淀效率更高,出水SS更易达标。出水SS更易达标。出水SS更易达标。


技术研发人员:韦龙 蒋燃刚 孙振亮 孙永康 姜新 张亮 王冬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博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6
技术公布日:2022/9/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