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9288发布日期:2023-02-10 20:1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


背景技术:

2.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器由进水总管、出水堰、出水总管、进水竖管、进水支管和布水管等组成。在单一的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器中,污水自反应器底部的布水管均匀地自下而上通过污泥层(平均污泥浓度为15g/l~25g/l)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过程中实现水解酸化、去除悬浮物。
3.但在现有技术中,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器一般在污水处理厂前段,对进水进行水解酸化预处理,反硝化菌含量少,反硝化作用弱。经升流式水解酸化反应器后,污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缺氧段进行反硝化作用,需要投加大量碳源配合反硝化菌脱氮,碳源消耗量大,而且冬季生化池反硝化菌活性差,脱氮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
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包括一池体、一进水布水组件、一回流水布水组件和一出水组件,
7.进水布水组件,包括一进水总管、若干进水竖管、若干进水支管和若干布水管,进水总管连通至少一进水竖管,一进水竖管连通至少一进水支管,一进水支管连通至少一布水管,若干布水管均匀设置于上述池体的底部;
8.回流水布水组件,包括一回流水总管、若干回流水竖管和若干回流水布水管,回流水总管的一端通过一加压泵连通下游的二沉池出水管,另一端连通至少一回流水竖管,一回流水竖管连通至少一回流水布水管,若干回流水布水管均匀设置于上述池体的底部;
9.出水组件,包括出水堰和连通出水堰的一出水总管。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一潜水搅拌装置,该至少一潜水搅拌装置设于上述池体的下部,并位于所述若干布水管和所述若干回流水布水管之上。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潜水搅拌装置的数量为二,分别设于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位于所述池体的对称轴上。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若干悬浮式生物填料,该若干悬浮式生物填料均匀布设于上述池体内,且位于上述至少一潜水搅拌装置之上。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回流水布水管上设有二排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若干回流水布水孔。
14.进一步优选的,二排所述若干回流水布水孔分别超向所述回流水布水管的斜下方对称设置。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采用回流泵将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将含大量硝态氮污水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池中进行反硝化脱氮,节约碳源投加量。

增加回流水布水管,均匀布水。
17.2、本实用新型具有回流水布水管,均匀布水。
18.3、本实用新型具有悬浮式悬浮式生物填料,提高水解酸化池污泥含量,加强水解酸化池反硝化菌繁殖,提高反硝化作用。
19.4、本实用新型能够强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将水解酸化与反硝化脱氮过程相结合,取代缺氧反硝化,可解决城镇污水冬季脱氮效果差的问题;在池体中加强反硝化,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水解池污泥的耗碳率基本为缺氧池污泥的51.2%~81.7%,节约碳源投加量,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之一。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之二。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流水布水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25.如图1所示,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包括一池体1、一进水布水组件2、一回流水布水组件3、至少一潜水搅拌装置5、若干悬浮式生物填料6和一出水组件4,
26.如图1和2所示,进水布水组件2,包括一进水总管20、若干进水竖管21、若干进水支管22和若干布水管23,进水总管20连通至少一进水竖管21,一进水竖管21连通至少一进水支管22,一进水支管22连通至少一布水管23,若干布水管23均匀设置于上述池体1的底部;
27.如图1和2所示,回流水布水组件3,包括一回流水总管30、若干回流水竖管31和若干回流水布水管32,回流水总管30的一端通过一加压泵34连通下游的二沉池出水管7,另一端连通至少一回流水竖管31,一回流水竖管31连通至少一回流水布水管32,若干回流水布水管32均匀设置于上述池体1的底部;如图2所示,回流水布水管32上设有二排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若干回流水布水孔320,二排所述若干回流水布水孔320分别超向所述回流水布水管32的斜下方对称设置;通过该回流水布水组件3,将二沉池出水部分回流至所述池体1中,在所述池体1中进行反硝化作用,提高总氮去除率;
28.如图3所以,出水组件4,包括出水堰41和连通出水堰41的一出水总管40。
29.如图3所示,至少一潜水搅拌装置5设于上述池体1的下部,并位于所述若干布水管23和所述若干回流水布水管32之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潜水搅拌装置5的数量为四,其中之二设于所述池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剩余之二设于所述池体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且该四潜水搅拌装置5相对于所述池体1的对称轴对称设置。
30.如图1所示,若干悬浮式生物填料6,均匀布设于上述池体1内,且位于上述至少一
潜水搅拌装置5之上,其用于提高污泥层污泥附着面积,提高反硝化菌含量,强化反硝化作用。
31.本实用新型中,进水、回流水从所述池体1的底部自下而上流动,在至少一潜水搅拌装置5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后穿过池体1中水体中的污泥层,与污泥层中与微生物接触反应,进行水解酸化、反硝化作用,污泥层污泥在自重作用下回到所述池体1中,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堰41排出,经出水总管40汇集后进入下一道工序一一生化池。
32.本实用新型能够强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将水解酸化与反硝化脱氮过程相结合,取代缺氧反硝化,可解决城镇污水冬季脱氮效果差的问题;在池体1中加强反硝化,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水解池污泥的耗碳率基本为缺氧池污泥的51.2%~81.7%,节约碳源投加量,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便于推广。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池体、一进水布水组件、一回流水布水组件和一出水组件,进水布水组件,包括一进水总管、若干进水竖管、若干进水支管和若干布水管,进水总管连通至少一进水竖管,一进水竖管连通至少一进水支管,一进水支管连通至少一布水管,若干布水管均匀设置于上述池体的底部;回流水布水组件,包括一回流水总管、若干回流水竖管和若干回流水布水管,回流水总管的一端通过一加压泵连通下游的二沉池出水管,另一端连通至少一回流水竖管,一回流水竖管连通至少一回流水布水管,若干回流水布水管均匀设置于上述池体的底部;出水组件,包括出水堰和连通出水堰的一出水总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潜水搅拌装置,该至少一潜水搅拌装置设于上述池体的下部,并位于所述若干布水管和所述若干回流水布水管之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搅拌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二,分别设于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悬浮式生物填料,该若干悬浮式生物填料均匀布设于上述池体内,且位于上述至少一潜水搅拌装置之上。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水布水管上设有二排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的若干回流水布水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二排所述若干回流水布水孔分别超向所述回流水布水管的斜下方对称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反硝化作用水解酸化池,包括一池体、一进水布水组件、一回流水布水组件和一出水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强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将水解酸化与反硝化脱氮过程相结合,取代缺氧反硝化,可解决城镇污水冬季脱氮效果差的问题;在池体中加强反硝化,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水解池污泥的耗碳率基本为缺氧池污泥的51.2%~81.7%,节约碳源投加量,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便于推广。便于推广。便于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庄建成 吴军 冯晓冬 洪昱斌 方富林 蓝伟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5
技术公布日:2023/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