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4154发布日期:2023-03-14 20:4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高硫酸盐矿山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如石灰石沟渠法、中和沉淀法等)﹑物理化学法(如膜分离技术、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生物法(如硫酸盐还原生物反应器法等)和生态处理法(即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
3.采用物理-化学法对高硫酸盐矿山废水处理,通常成本较高,例如离子交换和吸附法后期需要较高的再生费用;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则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技术,增加了处理费用。相比而言,生物法处理高硫酸盐矿山废水可满足低成本的需求,但是处理效果取决于接种菌、ph、碳源、反应器和操作环境等因素,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物理-化学法对高硫酸盐矿山废水处理,通常成本较高,例如离子交换和吸附法后期需要较高的再生费用;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则对进水水质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技术,增加了处理费用。相比而言,生物法处理高硫酸盐矿山废水可满足低成本的需求,但是处理效果取决于接种菌、ph、碳源、反应器和操作环境等因素,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包括穿孔花墙,还包括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水层,
6.所述人工湿地由填料组成,填料由锰砂层、火山岩层和石灰石层组成,所述填料内混合有硫酸盐还原菌。
7.优选的,所述锰砂层位于火山岩层上方,所述火山岩层位于石灰石层上方。
8.优选的,所述锰砂层的颗粒粒径为8-16mm。
9.优选的,所述火山岩层的颗粒粒径为15-20mm。
10.优选的,所述穿孔花墙位于人工湿地的进水端。
11.优选的,所述人工湿地远离穿孔花墙的一侧为排水口。
12.优选的,所述水层位于人工湿地表面,所述水生植物位于水层内。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通过人工湿地、穿孔花墙、锰砂层、火山岩层、水层、水生植物、石灰石层的配合使用,采用人为设计构建由水、填料、植物、微生物组成的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在湿地内部
通过硫酸盐的还原及重金属沉淀,实现硫酸盐及各种重金属的同步去除。人工湿地加入硫酸盐还原菌后,可促进硫酸盐转化s
2-,s
2-进一步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生成金属硫化物,且该净化装置具有反应稳定、不易反溶、没有二次污染、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人工湿地;2、穿孔花墙;3、锰砂层;4、火山岩层;5、水层; 6、水生植物;7、石灰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包括穿孔花墙2,还包括人工湿地1、水生植物6、水层5,
19.人工湿地1由填料组成,填料由锰砂层3、火山岩层4和石灰石层7组成,填料内混合有硫酸盐还原菌。
20.锰砂层3位于火山岩层4上方,火山岩层4位于石灰石层7上方。锰砂层3的颗粒粒径为8-16mm。火山岩层4的颗粒粒径为15-20mm。锰砂层3、火山岩层4和石灰石层7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附着,石灰石层7层能有效地产生碱度,促使硫酸盐还原菌在适宜的ph值环境下生长
21.穿孔花墙2位于人工湿地1的进水端。穿孔花墙2的设置可以减小进水的水流流速,可以使水流量均匀地分布在进水截面上,从而减小对人工湿地1 的扰动。
22.人工湿地1远离穿孔花墙2的一侧为排水口。
23.水层5位于人工湿地1表面,水生植物6位于水层5内。人工湿地1表层覆水能为系统冲洗提供一定的水头且保持人工湿地1内部的厌氧环境,
24.综上,该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使用时,废水经过穿孔花墙2进入人工湿地1内,与填料接触,进行反应后经过排水口排出。
25.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26.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27.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包括穿孔花墙(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工湿地(1)、水生植物(6)、水层(5);所述人工湿地(1)由填料组成,填料由锰砂层(3)、火山岩层(4)和石灰石层(7)组成,所述填料内混合有硫酸盐还原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锰砂层(3)位于火山岩层(4)上方,所述火山岩层(4)位于石灰石层(7)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锰砂层(3)的颗粒粒径为8-1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山岩层(4)的颗粒粒径为15-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花墙(2)位于人工湿地(1)的进水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1)远离穿孔花墙(2)的一侧为排水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层(5)位于人工湿地(1)表面,所述水生植物(6)位于水层(5)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协同硫酸盐还原菌净化装置,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穿孔花墙,还包括人工湿地、硫酸盐还原菌、水生植物、水层。通过人工湿地、穿孔花墙、锰砂层、火山岩层、水层、水生植物、石灰石层的配合使用,采用人为设计构建由水-填料-植物-微生物组成的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利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在湿地内部通过硫酸盐的还原及重金属沉淀,实现硫酸盐及各种重金属的同步去除,人工湿地加入硫酸盐还原菌后,可促进硫酸盐转化S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君 冯启言 张允 陈迪 王晓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检测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10.10
技术公布日:2023/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