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絮凝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3060发布日期:2023-04-29 16:0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絮凝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电絮凝机组。


背景技术:

1、电絮凝作为废水处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很早就得到应用,其主要通过电解反应器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利用可溶解性的阳极,产生大量的阳离子(fe、al等)利用生产的金属氧化物对废水进行凝聚沉淀,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气浮,在阴极有氢离子被还原,故称为电凝聚上浮法,电解生成的铁离子或铝离子能与氢氧根结合起到凝聚作用,同时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逸出的氢气形成极小的气泡,将废水中的凝聚物带浮上电解槽的液体表面。

2、在电解槽中完成絮凝反应的水体需要通过后续的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对于小型的电絮凝机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电絮凝机组。

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絮凝机组,包括:

3、反应部,具有:

4、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电极板组件,所述电极板组件与外部电源相连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及

5、进水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且位于外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体用以将污水输送至外壳体内;

6、沉淀部,具有:

7、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斜板组,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排水口;

8、接水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一侧,所述接水壳体与外壳体的出水口相连通;

9、排泥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的一侧且与接水壳体相对设置。

10、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包括:

11、主壳,所述主壳内具有容纳空间且所述主壳的顶部具有开口;

12、副壳,两个所述副壳设置在主壳顶部的相对两侧,所述副壳内具有储水空间,所述副壳一侧连通设置有出水口。

13、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壳体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

14、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壳体内设置有隔水板与引水管,所述隔水板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所述引水管一端穿入隔水板,所述引水管另一端向下延伸并穿入主壳体。

15、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斜板组包括安装框体与设置在安装框体之间的多个斜板体,所述斜板体位于引水管出口的上方位置。

16、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壳体底部设置有一排泥管体,所述排泥管体延伸至主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斜板组的下方位置。

17、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水板将接水壳体的内部空间进行分割,且所述隔水板与接水壳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部采用絮凝反应空间与排水空间分隔的形式,保证絮凝效果,同时采用双排水结构,提高排水效率;沉淀部与反应部相配合,配合水量的进入,进行有效的沉淀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絮凝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絮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絮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壳体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絮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壳体内设置有隔水板与引水管,所述隔水板位于进水口的下方,所述引水管一端穿入隔水板,所述引水管另一端向下延伸并穿入主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絮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组包括安装框体与设置在安装框体之间的多个斜板体,所述斜板体位于引水管出口的上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絮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壳体底部设置有一排泥管体,所述排泥管体延伸至主壳体的内部且位于斜板组的下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絮凝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板将接水壳体的内部空间进行分割,且所述隔水板与接水壳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絮凝机组,包括:反应部,具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电极板组件,所述电极板组件与外部电源相连通,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水口;及进水体,设置在外壳体内且位于外壳体的底部,所述进水体用以将污水输送至外壳体内;沉淀部,具有: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斜板组,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排水口;接水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一侧,所述接水壳体与外壳体的出水口相连通;排泥壳体,相连通的设置在主壳体的一侧且与接水壳体相对设置。本技术的反应部采用絮凝反应空间与排水空间分隔的形式,保证絮凝效果,提高排水效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海,沈焱斌,金坡,沈云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聚合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