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5578发布日期:2023-05-27 23:5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


背景技术:

1、通风柜是实验室中控制污染物的重要设备。其功能是将柜内散发的污染物排出室外,并通过补风管道防止污染物从操作口散逸到室内,危害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现有技术中实验室的温度需通过制冷设备控制在21℃~25℃之间,但是在通风柜向室外排出污染物时,在排风系统的作用下,实验室内的冷空气会进入通风柜随污染物一起排出,与此同时,制冷设备除了要维持实验室的温度,还需为补风管道提供补风,从而增加冷气的输出,增加能耗。

3、另外现有技术的补风管道结构设置较复杂,不仅增加通风柜的整体深度,还增加制造成本,且由于涉及连接部件较多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通过对进风系统结构优化,减少冷风的输入与排出,从而节约新风制冷能耗,实现节能补风;同时将左补风扁管和右补风扁管设置于通风柜本体的左右两侧,减少通风柜本体的深度,减少风阻,提升补风效果;并且对补风通道的结构优化,节省结构复杂的多腔式补风管道,提升补风出风效果,成本低且安装方便。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包括设置于实验室的通风柜本体和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柜本体内设置有由上围板、下围板、后围板、左围板和右围板组成的实验区;所述实验区的前方设置有操作口;

4、所述实验区内设置有依次连接的下导流板和上导流板;所述下导流板和上导流板将所述实验区从前至后分隔为实验腔室和排风风道;所述下导流板上开设有排风孔;所述上围板位于排风风道处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通过管道与排风系统连通;

5、所述实验区的外侧设置有为实验腔室提供补风的补风管道;所述补风管道上设置有补风进风口;所述补风进风口与进风系统连通;

6、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进风系统、补风管道和排风系统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进风系统包括制冷设备和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与制冷设备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过滤模块的进风口以及制冷设备的出风口上分别设置有进风管和冷风管;所述冷风管与实验室连通;

8、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与连接管连通的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另一端通过补风进风口与补风管道连通;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风量控制阀和风机;

9、所述实验腔室位于下导流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污染物的气体检测传感器;

10、所述气体检测传感器、风机和控制阀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上围板、左围板和右围板靠近操作口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朝向实验腔室的上补风口、左补风口和右补风口;

12、所述补风管道包括上补风扁管、下补风管、左补风扁管和右补风扁管;所述左补风扁管和右补风扁管分别设置于左围板和右围板的外侧;所述上补风扁管设置于上围板的外侧;所述下补风管设置于下围板位于操作口处;

13、所述上补风扁管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补风进风口,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左补风扁管和右补风扁管连通;所述下补风管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左补风扁管和右补风扁管的另一端连通;

14、所述上补风扁管上设置有与上补风口对应且朝向实验腔室的上补风出风口;所述左补风扁管上设置有与左补风口对应且朝向实验腔室的左补风出风口;所述右补风扁管上设置有与右补风口对应且朝向实验腔室的右补风出风口;所述下补风管上设置有朝向实验腔室的下补风口。

15、优选的,所述上补风扁管位于上补风出风口的外侧四周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左补风扁管位于左补风出风口的外侧四周以及所述右补风扁管位于右补风出风口的外侧四周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槽;

16、所述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上均设置有密封圈。

17、优选的,所述上围板位于上补风口处、左围板位于左补风口处、右围板位于右补风口处以及下补风管位于下补风口处均设置有用于检测补风风速的风速传感器。

18、优选的,所述风机为变频风机。

19、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该实用新型通过对进风系统结构进行优化,在连接制冷设备与过滤模块的连接管上设置旁通管与补风管道的补风进风口连接,在风量控制阀和风机的作用下,使不经过制冷设备的补风通过旁通管和补风管道进入到实验腔室内,然后排风系统将污染物以及进入实验腔室的补风一并排出室外,在防止污染物溢出室内的同时,减少了实验室冷风的排出,还节省了制冷设备为补风管道提供冷风,达到节能补风。

21、2、将左补风扁管和右补风扁管设置于通风柜本体的左右两侧,不仅减少通风柜本体的深度,还减少了左补风扁管和右补风扁管的转角数量,从而减少风阻,提升补风出风效果。

22、3.对补风通道的结构进行优化,节省结构复杂的多腔式补风管道,使各补风扁管的补风出风口直接与各围板的补风口连通,从而使补风经各补风扁管后直接进入实验腔室,不仅提升了补风出风效果,而且成本低且安装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包括设置于实验室的通风柜本体和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柜本体内设置有由上围板、下围板、后围板、左围板和右围板组成的实验区;所述实验区的前方设置有操作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系统包括制冷设备和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与制冷设备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过滤模块的进风口以及制冷设备的出风口上分别设置有进风管和冷风管;所述冷风管与实验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板、左围板和右围板靠近操作口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朝向实验腔室的上补风口、左补风口和右补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补风扁管位于上补风出风口的外侧四周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左补风扁管位于左补风出风口的外侧四周以及所述右补风扁管位于右补风出风口的外侧四周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板位于上补风口处、左围板位于左补风口处、右围板位于右补风口处以及下补风管位于下补风口处均设置有用于检测补风风速的风速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变频风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补风型通风柜,包括设置于实验室的通风柜本体和进风系统,所述通风柜本体内设置有由上围板、下围板、后围板、左围板和右围板组成的实验区;所述上围板位于排风风道处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与排风系统连通;所述实验区的外侧设置有补风管道;所述补风管道上设置有补风进风口;所述补风进风口与进风系统连通。本技术通过对进风系统结构优化,减少冷风的输入与排出,从而节约新风制冷能耗,实现节能补风;同时将左补风扁管和右补风扁管设置于通风柜本体的左右两侧,减少通风柜本体的深度,减少风阻,提升补风效果;并且对补风通道的结构优化,节省结构复杂的多腔式补风管道,提升补风出风效果,成本低且安装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艺宙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