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7179发布日期:2023-05-25 03:4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和膜污染控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膜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水处理工程。尽管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但膜污染始终都是降低膜净水效率的瓶颈性因素。膜混凝反应器(membranecoagulation reactor,mcr)是混凝和膜分离技术的结合,它用膜分离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沉淀和过滤单元,同时混凝过程能有效防止膜污染,二者组合具有互补性。

2、mcr膜工艺是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当水流过膜表面时,膜表面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从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mcr膜工艺能够长期保证产水水质,对胶体、悬浮颗粒、浊度、细菌、大分子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在饮用水净化、工业用水处理、饮料、生物、食品、医药、环保、化工、冶金、石油等许多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投资运行成本较低,可以控制超滤产水浊度≤0.5ntu。

3、由于mcr膜工艺无法满足去除色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膜出水的回用率。随着mcr工艺在印染水处理行业推广应用,对水的回用也非常大,仅仅用mcr工艺产水并不能很好的车间回用。

4、此外在长时间使用后,超滤膜膜丝的微孔容易被堵塞,造成其通量大幅降低。虽然现有的超滤膜一般配有反冲洗装置,但是在冲洗过程中必须中断工作,导致净水效率降低。

5、目前典型的纯净水或直饮水处理流程,通常由过滤装置和杀毒消菌装置组成,紫外线由于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被广泛用于饮用水的杀毒消菌,尽管目前膜处理及紫外杀菌处理技术已日渐成熟,但对占地空间要求较高的应用地点而言,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系统体积,可能是提高其经济性的有效方法。

6、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以达到降低膜污染、延长膜寿命、降低装置体积、提高适应性的目的。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包括mcr池体、mcr膜组件和曝气装置,所述mcr膜组件装设在所述mcr池体内将其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连接有混凝剂投放管;所述上部连接有出水口;所述mcr池体顶部设置有紫外线灯,所述mcr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mcr膜组件包括复数个隔板、轴柱和膈膜,所述隔板间隔装设在所述轴柱上,所述膈膜设置在所述隔板底部,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滤填料,所述隔板靠近所述排泥管一侧端面间隔设置有导流板。

3、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mcr池体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隔板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的直径沿着水流过滤方向变小。

4、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隔板包括与所述轴柱的内板和与所述内板同轴间隔设置的外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通过所述导流板相连。

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过滤孔。

6、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导流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的高度。

7、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下部设置有曝气装置,且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mcr膜组件之间间距为20~50cm。

8、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紫外线灯外罩设有高透射率石英套管。

9、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混凝剂投放管外接混凝剂投加池,所述混凝剂投加池中投加的混凝剂为无机混凝剂。

10、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出水口外接反冲洗阀门。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利用轴柱将mcr膜组件稳定的固定在mcr池体内,通过隔板上的导流板起到导流作用,避免在隔板上形成水柱形成对膈膜的冲击,提升水流的稳定性,同时结合紫外光的协同净化联用技术,为高效水处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占地小、出水稳定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将混凝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同时联合曝气,能有效减缓膜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14、2、本实用新型将mcr技术与紫外光消毒技术设置于同一池体内,有效降低了系统体积、节省了占地。

15、3、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体积小,适用性高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mcr池体、mcr膜组件和曝气装置,所述mcr膜组件装设在所述mcr池体内将其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连接有混凝剂投放管;所述上部连接有出水口;所述mcr池体顶部设置有紫外线灯,所述mcr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mcr膜组件包括复数个隔板、轴柱和膈膜,所述隔板间隔装设在所述轴柱上,所述膈膜设置在所述隔板底部,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滤填料,所述隔板靠近所述排泥管一侧端面间隔设置有导流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r池体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隔板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的直径沿着水流过滤方向变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与所述轴柱的内板和与所述内板同轴间隔设置的外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之间通过所述导流板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过滤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设置有曝气装置,且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mcr膜组件之间间距为20~50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灯外罩设有高透射率石英套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投放管外接混凝剂投加池,所述混凝剂投加池中投加的混凝剂为无机混凝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外接反冲洗阀门。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一种膜混凝紫外协同水处理装置,MCR池体、MCR膜组件和曝气装置,MCR膜组件装设在MCR池体内将其分为上部和下部,下部连接有混凝剂投放管;上部连接有出水口;MCR池体顶部设置有紫外线灯,MCR池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MCR膜组件包括复数个隔板、轴柱和膈膜,隔板间隔装设在轴柱上,膈膜设置在隔板底部,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滤填料,隔板靠近排泥管一侧端面间隔设置有导流板。本技术利用轴柱将MCR膜组件稳定的固定在MCR池体内,通过隔板上的导流板起到导流作用,避免在隔板上形成水柱形成对膈膜的冲击,提升水流的稳定性,同时结合紫外光的协同净化联用技术,为高效水处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占地小、出水稳定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卿,张鹏,罗紫芬,黄振雄,温关常,杨佘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