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42185发布日期:2024-03-06 17:1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高效地进行从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去除背板及密封用树脂层等树脂成分以及回收玻璃、电池单元、源自电极的导电性材料及铝框等有价物质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为了实现低碳社会,正在推进通过利用以太阳能发电为首的可再生能源来加速减少co2。尽管太阳能发电的引入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已经指出了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废弃时的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2、常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为,表面为钢化玻璃、内侧为密封用树脂层、背面为背板这三层。在密封用树脂层中,布线有将电池单元彼此连接的电线(中继馈线)。要求密封用树脂具有透明性、柔软性、粘接性、拉伸强度和耐候性等,通常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以下简称为“eva”),通过加热和加压使其发挥粘接钢化玻璃、电池单元和背板的作用。

3、已经提出了一种回收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技术,其在氧化性气氛下利用电炉等对该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加热,使eva热分解,由此去除密封材料,将电池单元部与玻璃基板分离。

4、本申请人也提出了一种处理方法,其为从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回收有价物质的方法,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以所述背板面位于下侧地放置在负载有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的由耐热性材料形成的多孔成型体上,在氧气浓度15%以上的氧化性气氛下的加热炉内,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加热将树脂成分熔融后使之燃烧(参见专利文献1)。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031661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多孔成型体上对组件整体进行加热时,由于温度上升缓慢,因此存在处理时间变长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处理成本,增加每单位时间的处理张数是有效的,并且需要缩短处理时间。但是,如果通过提高热分解炉内的温度来加快处理速度,则会产生新的技术问题,即导致燃料费等处理成本上升。

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4、本发明人等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多孔成型体上对组件整体进行加热时,通过在多孔成型体与组件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隙,从多孔成型体的下部送入热风,能够加快组件整体的温度上升,提高处理速度,缩短处理时间,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5、即,本发明的构成如下。

6、[1]一种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连续地处理废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其包括加热工序,所述加热工序通过在热分解炉内对具有树脂制的背板及密封用树脂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c)进行加热,从而使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c)中所含的树脂成分熔融并氧化分解,

7、所述加热工序的过程中,在将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c)与多孔陶瓷支承体(a)隔开距离地放置在多孔陶瓷支承体(a)上、且将所述多孔陶瓷支承体(a)层叠在负载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多孔材料(b)上的状态下,将热风从多孔材料(b)侧吹送至多孔材料(b)和多孔陶瓷支承体(a)内部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c)与多孔陶瓷支承体(a)的间隙。

8、[2]根据[1]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多孔陶瓷支承体(a)与太阳能电池组件(c)之间设置间隔部件、或者在热分解炉上部设置太阳能电池组件(c)的吊起部件,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c)与多孔陶瓷支承体(a)隔开距离。

9、[3]根据[1]或[2]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c)与多孔陶瓷支承体(a)的间隙在3~50mm的范围。

10、[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孔陶瓷支承体(a)及多孔材料(b)的表面的孔数在5~50pixel per inch(以下简称为“ppi”)的范围。

11、[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中,在太阳能电池组件(c)的下方设置有防下落用的网状结构体。

12、[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工序后回收有价物质。

13、发明的效果

14、本发明中,由于能够高效地传导热,因此能够提高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速度,缩短处理时间,并且能够高效地回收可再利用的有价物质。



技术特征:

1.一种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连续地处理废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其包括加热工序,所述加热工序通过在热分解炉内对具有树脂制的背板及密封用树脂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c)进行加热,从而使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c)中所含的树脂成分熔融并氧化分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多孔陶瓷支承体(a)与太阳能电池组件(c)之间设置间隔部件、或者在热分解炉上部设置太阳能电池组件(c)的吊起部件,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组件(c)与多孔陶瓷支承体(a)隔开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c)与多孔陶瓷支承体(a)的间隙在3~50mm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孔陶瓷支承体(a)及多孔材料(b)的表面的孔数在5~50pixel per inch的范围,以下将pixelperinch简称为“pp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中,在太阳能电池组件(c)的下方设置有防下落用的网状结构体。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工序后回收有价物质。


技术总结
提供高效地处理废太阳能电池的方法。一种废太阳能电池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连续地处理废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其包括加热工序,所述加热工序通过在热分解炉内对具有树脂制的背板及密封用树脂层的太阳能电池组件(C)进行加热,从而使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C)中所含的树脂成分熔融并氧化分解,所述加热工序的过程中,在将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C)与多孔陶瓷支承体(A)隔开距离地放置在多孔陶瓷支承体(A)上、且将所述多孔陶瓷支承体(A)层叠在负载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多孔材料(B)上的状态下,将热风从多孔材料(B)侧吹送至多孔材料(B)和多孔陶瓷支承体(A)内部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C)与多孔陶瓷支承体(A)的间隙。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丈晴,井上大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德山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