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与方法

文档序号:34861533发布日期:2023-07-23 10:1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与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制水,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研究员已经开发和研制了大量的空气取水技术和装置。但大多数空气取水技术和装置存在很多问题。

2、比如需要采用大量电力作为辅助,将空气中的水汽进行收集,不适用在偏远和贫瘠地区,同时装置过于笨重,灵活性差,能耗过高,不环保,无法达到实际应用推广以及应急使用;同时,非电力取水装置多采用地表和地面的温差对空气进行制水,冷凝效果和效率较差,制水量差;另外,取水装置制得的水水质差,富含重金属、有机毒物等污染物,不可直接饮用,严重制约了空气取水装置的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传统空气取水方法存在能耗过高、取水效率低、制水水质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其包括取水器、深度净化机构、取水管道、取水口、集水瓶、电源,其中取水器包括过滤网、隔板、纳米净化层、超疏水网、风扇、外壳、冷凝管、出水口ⅰ、一级进气管、一级锥形管、二级进气管、二级锥形管、三级进气管;取水管道包括取水支管、取水管ⅰ、取水管ⅱ;

2、一级进气管、一级锥形管、二级进气管、二级锥形管、三级进气管依次连接并设置在外壳内,隔板设置在外壳的左端端部,过滤网通过隔板固定在一级进气管左端,纳米净化层、超疏水网设置在一级进气管内并依次位于过滤网一侧,风扇设置在超疏水网一侧,出水口ⅰ设置在一级进气管底部且位于超疏水网下方;三级进气管与取水管道的取水管ⅱ一端连接,出气口设置在取水管ⅱ上并与其连通,若干个挡水板设置在一级锥形管、二级进气管、二级锥形管、三级进气管内且每间隔4-6cm设置一个,每个挡水板位于风扇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出水口ⅱ且出水口ⅱ与取水支管一端连通,取水管ⅰ一端与出水口ⅰ,另一端与取水管ⅱ连接,若干取水支管的另一端与取水管ⅰ连接;冷凝管呈螺旋状环缠绕在一级进气管、一级锥形管、二级进气管、二级锥形管、三级进气管的外侧且与冷凝器连通;取水管ⅱ另一端通过深度净化机构与集水瓶连接,集水瓶上设置有取水口,电源与风扇连接。

3、所述深度净化机构包括壳体、催化层、吸附层,壳体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催化层、吸附层;催化层中催化材料为铜基mof材料、银基mof材料、锌基mof材料中的一种,例如参照文献①ansari s n, kumar p, gupta a k, et al. catalytic co(2) fixation over arobust lactam-functionalized cu(ii)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j]. inorg chem,2019, 58(15): 9723-32.②guo h, zhang y, zheng z, et al. facile one-potfabrication of ag@mof(ag) nanocomposites for highly selective detection of 2,4,6-trinitrophenol in aqueous phase [j]. talanta, 2017, 170: 146-51.③tamames-tabar c, imbuluzqueta e, guillou n, et al. a zn azelate mof:combining antibacterial effect [j]. crystengcomm, 2015, 17(2): 456-62.中方法制备;

4、所述吸附层中吸附材料为尾矿砂、粉煤灰、生物炭中的一种。

5、所述纳米净化层中纳米材料为介孔纳米sio2、纳米石墨烯、纳米硅藻土中的一种。

6、所述超疏水网为硬脂酸改性的不锈钢网、碳纤维网、铜网中的一种,改性方法参照文献闫姝均. 超疏水铜表面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d]; 辽宁师范大学, 2012.中方法进行。

7、所述挡水板为内设有亲水丝网的圆环,亲水丝为硅胶丝、棉丝中的一种。

8、一级锥形管、二级锥形管为锥形管,一级锥形管小口的直径是一级进气管直径的40%~50%,二级进气管直径等于一级锥形管小口的直径,二级锥形管小口的直径是二级进气管直径的40%~50%,三级进气管直径等于二级锥形管小口的直径。

9、上述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将5~50℃、湿度30%~70%的空气通过风扇以1m³/min~3m³/min送入取水器的一级进气管中,经过纳米净化层将空气中的nox、so2等多种气态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初步净化后采用超疏水取水技术耦合分级加压冷凝取水技术,先通过超疏水网将净化后空气中部分水汽截留进入出水口ⅰ内(细微灰尘充当凝结核将截留在超疏水表面的水汽凝结),含有剩余水汽的空气进入一级锥形管、二级进气管中由于管径的缩小空气在一级锥形管中压缩而导致温度升高至50~60℃,加热后的空气途径二级锥形管和三进气管中,二级锥形管管径进一步缩小,空气再次压缩升温至61~70℃,同时外加的冷凝管对管内空气进行冷却,管内的空气形成温度差,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在管内壁和亲水丝上凝结,冷凝水顺着管壁和亲水丝汇集到出水口ⅱ进入取水支管,通过取水管ⅰ、取水管ⅱ流入深度净化系统,分层净化去除水体中有机物、细菌、病毒、重金属、杂质等,净化后的水流入集水瓶中,通过取水口可得到直接饮用的水,干燥的空气从出气口被排出,干燥空气的湿度为0.6%~1.4%。

10、所述风扇功率为5~20w。

11、本发明的优点和技术效果如下:

12、本发明装置采用超疏水取水技术耦合分级加压冷凝取水技术,无需采用大量电力辅助,空气取水效率达98%以上,不仅大大降低了空气取水成本,还实现了空气的高效取水。同时采用分级净化技术,将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了深度净化,污染物去除率达99%以上,净化后水可直接饮用,实现了空气取水技术的实际应用,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环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器(1)、深度净化机构(4)、取水管道、取水口(6)、集水瓶(7)、电源(8),其中取水器(1)包括过滤网(2)、隔板(9)、纳米净化层(10)、超疏水网(11)、风扇(12)、外壳(13)、冷凝管(14)、出水口ⅰ(15)、一级进气管(16)、一级锥形管(17)、二级进气管(18)、二级锥形管(19)、三级进气管(20);取水管道包括取水支管(23)、取水管ⅰ(5)、取水管ⅱ(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深度净化机构(14)包括壳体、催化层、吸附层,壳体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催化层、吸附层;催化层中催化材料为铜基mof材料、银基mof材料、锌基mof材料中的一种,吸附层中吸附材料为尾矿砂、粉煤灰、生物炭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纳米净化层中纳米材料为介孔纳米sio2、纳米石墨烯、纳米硅藻土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超疏水网为有机硅烷改性的不锈钢网、碳纤维网、铜网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水板(21)为内设有亲水丝网(22)的圆环,亲水丝为硅胶丝、棉丝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级锥形管(17)、二级锥形管(19)为锥形管,一级锥形管(17)小口的直径是一级进气管(16)直径的40%~50%,二级进气管(18)直径等于一级锥形管(17)小口的直径,二级锥形管(19)小口的直径是二级进气管(18)直径的40%~50%,三级进气管(20)直径等于二级锥形管(19)小口的直径。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风扇(2)作用下,将空气通过过滤网送入取水器(1)的一级进气管(16)中,经过纳米净化层(10)将空气中多种气态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空气初步净化后采用超疏水取水技术耦合分级加压冷凝取水技术,空气先通过超疏水网(11)截留空气中部分水汽,然后含有剩余水汽的空气依次进入一级锥形管(17)、二级锥形管(19)进行压缩加热至50~70℃,同时外加的冷凝管(14)对空气进行冷却,水汽在管内壁和亲水丝(22)上凝结,冷凝水沿着管壁和亲水丝汇集到出水口ⅱ进入取水支管(23),通过取水管ⅰ(5)、取水管ⅱ(24)流入深度净化系统(4),分层净化后流入集水瓶(7)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湿度为30%~70%,温度为5~5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取水一体化深度净化的装置,其包括取水器、深度净化机构、取水管道、取水口、集水瓶、电源,其中取水器包括过滤网、隔板、纳米净化层、超疏水网、风扇、外壳、冷凝管、出水口Ⅰ、一级进气管、一级锥形管、二级进气管、二级锥形管、三级进气管;取水管道包括取水支管、取水管Ⅰ、取水管Ⅱ;本发明采用超疏水取水技术耦合分级加压冷凝取水技术,无需电力辅助,空气取水效率达98%以上,大大降低了空气取水成本,实现了空气的高效取水。同时采用分级净化技术,将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了深度净化,污染物去除率达99%以上,净化后的水可直接饮用,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环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瞿广飞,王作亮,陈修平,任远川,王军,路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