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72697发布日期:2023-05-06 19:4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复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碳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淀粉属多羟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和果实中。淀粉不仅是人类重要的食品之一,而且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用途,其作为浆料、添加剂、胶黏剂和填充剂等用于许多工业部门,如造纸,纺织,食品,医学,化工等。由于淀粉生产过程中用水量很大,导致废水排放量也很大,因此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属于高浓度酸性有机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的溶解性淀粉、少量蛋白质、有机酸、尘土、矿物质及少量的油脂,易腐败发酵,从而使废水发黑发臭。如果将废水排入江河,则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促进藻类及水生植物繁殖,废水量大时,河流严重缺氧,发生厌氧腐败,散发恶臭,鱼、虾、贝类等水生动物可能会因此而窒息死亡,进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2、目前国内外淀粉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和工艺,主要包括气浮处理法、絮凝沉淀法、厌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厌氧-好氧生物法、生物塘法以及光合细菌法等。在水十条和新环保法出台后,对生产废水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淀粉废水的直接处理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增加了淀粉废水排放单位的生产运营成本。并且针对淀粉废水的再利用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多年的顽疾,国内外也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碳源,能够解决淀粉废水难以利用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碳源,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复合碳源包括50~62的淀粉废水、3~7的葡萄糖、3~7的甲酸钠、5~15的乙酸钠、1.5~2.5的生物酶、0.5~1.5的纳米氧化铋粉末和10~30的醇类化合物。

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有益效果在于:

5、1、低温快速作用:复合碳源含有生物酶,在冬季温度较低时,能使细菌快速繁殖,增强细菌的活性,比普通碳源高60%以上;

6、2、提高耐受性:普通碳源低温易结晶,受盐度和ph值的影响,会严重降低效果。但复合碳源耐受性强,不受环境影响,零下30度仍能正常使用;

7、3、驯化时间减少:普通碳源或醋酸钠需要10-15天,复合碳源只需2-3天,可大大缩短驯化时间,缩短菌株停滞、快速适应新环境;

8、4、增加负荷:复合碳源可以大大增加负荷,营养丰富的细菌代谢活性强。新细胞材料合成速度快,反硝化菌生长率可提高70%-90%,负荷增加;

9、5、性价比高:同等条件下,复合碳源的消耗量比单一固体葡萄糖或醋酸钠降低50%-60%的使用量。另外,具有抑泡效果,可以减少外部消泡剂的消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外部碳源;

10、6、cod转化为bod5的效率高:目前一般的碳源cod转化为bod5的效率仅能达到60%左右,复合碳源的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可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11、7、环境友好:该复合碳源不含刺激类物质,无刺鼻气味,能有效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变废为宝,实验淀粉废水的循环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复合碳源包括50~62的淀粉废水、3~7的葡萄糖、3~7的甲酸钠、5~15的乙酸钠、1.5~2.5的生物酶、0.5~1.5的纳米氧化铋粉末和10~30的醇类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废水为经过100~300目滤网过滤后的滤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调整所述滤液ph=7,优选所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酶为聚半乳糖醛酸酶、木质纤维素酶、果胶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氧化铋粉末为不饱和铋基氧化物bi2o2.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化合物为甲醇、乙醇、丙三醇、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复合碳源还包括0.5~1.5的消泡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碳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二甲基硅油、ppe聚醚、聚醚改性有机硅、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9.一种复合碳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碳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醇类化合物的时,加入消泡剂,搅拌30-50min。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碳源,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复合碳源包括50~62的淀粉废水、3~7的葡萄糖、3~7的甲酸钠、5~15的乙酸钠、1.5~2.5的生物酶、0.5~1.5的纳米氧化铋粉末和10~30的醇类化合物。上述方案能够解决淀粉废水难以利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方建涛,汪勇,张建伟,张佳羽,曾玉香,俱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维水源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