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3980发布日期:2023-06-13 20:5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村镇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很多,其中较常见为一体化aao设备等,但该工艺脱氮和除磷是相互影响,难以同时达到较高去除率,且一体化设备多为整体集成设备,设备尺寸较大,不便于偏远地区设备运输。由于污水收收集管网不完善等原因,村镇污水普遍存在水质水量波动大,进水浓度低,生化系统污泥浓度低、活性低、污泥易流失问题。尤其在北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后,低温时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性较低,很多污水处理厂会选择在冬季节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保持活性,但会使微生物生长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污泥过度老化,从而导致产生生物泡沫或者污泥膨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2、本发明具体是这样的:

3、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4、综合池,综合池包括格栅区、调节区和污泥贮存区;格栅区与厂外污水管网连通;调节区与格栅区连通,调节区的底部设置有污水泵;污泥贮存区用于存储污泥,且污泥贮存区与调节区之间设置有溢流口,污泥贮存区中的上清液由溢流口导入调节区;

5、第一生化罐,的第一生化罐包括内罐厌氧区和外罐缺氧区,内罐厌氧区与外罐缺氧区连通;污水泵用于将调节区中的污水泵入内罐厌氧区和外罐缺氧区;

6、第二生化罐,第二生化罐与外罐缺氧区连通;第二生化罐内部填充有第一悬浮球载体填料;第二生化罐内设有气提单元,气提单元用于使得第二生化罐内的混合液回流至外罐缺氧区;

7、第三生化罐体,第三生化罐体包括内罐缺氧区和外罐好氧区,内罐缺氧区与外罐好氧区连通;第二生化罐的出水进入内罐缺氧区,污水泵还用于将调节区中的污水泵入内罐缺氧区;内罐缺氧区填充有第二悬浮球载体填料;

8、沉淀罐,沉淀罐与外罐好氧区连通;

9、过滤消毒罐,过滤消毒罐与沉淀罐连通,过滤消毒罐从上至下分为集水区、填料过滤区和清水收集反洗区;填料过滤器区内置组合滤料;清水收集反洗区设有出水管和反冲管式曝气管;以及

10、设备箱,设备箱内设置有消毒加药系统、pac加药系统、风机、污泥泵及旋流分选器;消毒加药系统用于向过滤消毒罐内加入消毒剂;pac加药系统用于向沉淀罐加入pac;风机用于向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和第三生化罐提供空气,并向过滤消毒罐提供反冲洗空气;污泥泵的进泥管端位于沉淀罐体的底部,污泥泵的出泥口接入旋流分选器的进泥口,旋流分选器的顶流口排出小密度的污泥,旋流分选器的底流口排出大密度的污泥,且大密度的污泥回流至内罐厌氧区和内罐缺氧区。

1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格栅区内设有提篮格栅和平面滤网,提篮格栅的间隙设为15mm,平面滤网间隙为10mm。

1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内罐厌氧区和外罐缺氧区体积之比为1∶2。

1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生化罐内设置有第一导流板、第一搅拌器和第一微孔曝气器;第一导流板将内罐厌氧区与外罐缺氧区连通,第一导流板偏转设置,且其偏转角度为30°;第一搅拌器位于内罐厌氧区内;第一微孔曝气器位于外罐缺氧区的底部;其中,第一微孔曝气器与风机连通。

1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悬浮球载体填料的填充率为30%~50%,第二生化罐内还设有第二微孔曝气器,第二微孔曝气器与风机连通。

1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内罐缺氧区与外罐好氧区的体积之比为1∶1。

1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三生化罐内设有第三微孔曝气器及第二导流板,第三微孔曝气器与风机连通;内罐缺氧区与外罐好氧区通过第二导流板相通,第二导流板偏转设置,且其偏转角度为30°。

1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沉淀罐内设有中心筒以及污泥斗,外罐好氧区出水经中心筒进入沉淀罐,污泥斗设置于沉淀罐的底部。

18、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组合滤料包括内设置有纤维球滤料的多孔悬浮球,多孔悬浮球的直径为80~120mm。

1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综合池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且为长方体或椭圆柱体;设备箱采用碳钢防腐或不锈钢制成。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综合池、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第三生化罐、沉淀罐、过滤消毒罐及设备箱,其通过将预处理、生化、沉淀、过滤消毒和加药均模块化设计的方式,使得综合池、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第三生化罐、沉淀罐、过滤消毒罐及设备箱成为模块化的结构形式,使其形成标准化设备,进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建立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并能够便于设备生产加工、设备运输和安装。

22、其外,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基于aao+ao工艺,对罐体设备结构和空间进行优化,采用多段进水和多点污泥回流,合理利用污水原碳源和污泥内碳源,无需外加碳源,可多次脱氮,提高降解有机物和脱氮除磷效率;而且耦合污泥旋流分选设备,不增加系统能耗前提下,提高了生化池的降解效率并提高污泥沉降性,对生化池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用于村镇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处理,尤其适用于北方冬季低水温情况下村镇污水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综合池、第一生化罐、第二生化罐、第三生化罐、沉淀罐、过滤消毒罐及设备箱,其通过将预处理、生化、沉淀、过滤消毒和加药均模块化设计的方式,成为模块化的结构形式,使其形成标准化设备,进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建立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并能够便于设备生产加工、设备运输和安装。而且该全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对罐体设备结构和空间进行优化,采用多段进水和多点污泥回流,合理利用污水原碳源和污泥内碳源,而且耦合污泥旋流分选设备,对生化池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用于村镇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胡为征,张佩瑶,李凌云,薛晓飞,曹天宇,李一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