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

文档序号:34315574发布日期:2023-05-31 23:4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1、海水氮污染是由近海渔业以及化工排放引起的一类常见海水污染,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为14.4万平方公里,呈富营养化状态海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盐城、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2、目前海水氮化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催化分解法和吸附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治理成本高,治理效果持久性差以及治理过程中易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寻求一种长效经济的海域氮污染治理方法是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引入弧菌;弧菌扩繁;杀灭沉降;海草移栽。

3、进一步的,所述引入弧菌步骤具体为:选取具有海水脱氮作用的弧菌菌种,接入待治理的氮污染海域。

4、进一步的,所述弧菌扩繁步骤具体为:接入菌种后每24h测定一次海域海水中硝酸根离子与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当总浓度低于10毫克/升时扩繁步骤结束,进入下一步骤。

5、进一步的,所述杀灭沉降步骤具体为:使用聚六亚甲基双胍粉末均匀洒入选定海域,5h后测定海域海水中弧菌浓度,使弧菌浓度降低至od600值低于0.2,进行下一步骤。

6、进一步的,5.所述海草移栽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7、s1:种苗选取

8、根据目标区域和/或附近区域的海草历史分布种类进行选种,选择海草盖度在60%以上的斑块区域进行海草疏林处理,获取海草种源,疏林过程中选择健康、处于生长周期中的海草;大植株海草1-2株为种苗单元,并保证根茎叶完整;小植株海草以10cm×10cm草块为种苗单元,基底厚度决定于保证根茎的完整性;

9、s2:移栽准备

10、移栽时间:在海草生长低谷后的扩繁高潮期,选择无高温、暴雨和台风季节合理气候进行移栽;

11、移栽区域:选择历史有海草分布,海草群落相似,且海草床分布的水深、水温、盐度、溶氧、ph值、透明度、底质、光照等环境条件与疏林地相近的区域作为移栽区域;

12、s3:移栽管理

13、制作海底铁围格样框,大小为1m×1m;利用铁片格栅将样框分隔成16个25cm×25cm的种植方格;

14、大植株海草:将铁围格样框布设固定在移栽地,移植海草种源至种植方格中心,并利用土壤埋置根茎;覆盖渔网,并用轧带或绳子系紧于样框上,然后通过珊瑚碎屑、泥沙压实渔网;

15、小植株海草:将铁围格样框布设固定在移栽地,把移植方格上的土壤挖开,移植草块至种植方格中心,覆盖渔网,并用轧带或绳子系紧于样框上,然后通过珊瑚碎屑、泥沙压并利用土壤埋置空隙;

16、相邻海草样框之间间隔分布,间距为50cm。

17、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8、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综合治理思路,结合弧菌与水草体系共同作用,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作用持续时间长,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填补了业内海域氮污染综合治理的空白。



技术特征:

1.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引入弧菌;弧菌扩繁;杀灭沉降;海草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弧菌步骤具体为:选取具有海水脱氮作用的弧菌菌种,接入待治理的氮污染海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菌扩繁步骤具体为:接入菌种后每24h测定一次海域海水中硝酸根离子与亚硝酸根离子浓度,当总浓度低于10毫克/升时扩繁步骤结束,进入下一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灭沉降步骤具体为:使用聚六亚甲基双胍粉末均匀洒入选定海域,5h后测定海域海水中弧菌浓度,使弧菌浓度降低至od600值低于0.2,进行下一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草移栽步骤包括以下分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海水氮化的综合治理方法。具体治理步骤包括引入弧菌、弧菌扩繁、杀灭降解、移栽水草。本方法治理效果持续时间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王团团,王赛,欧徽龙,夏文彤,林嘉毅,石玉,杨羽茜,子荣梅,杨佳林,张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