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11864发布日期:2023-10-29 16:1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体处理,尤其是一种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1、

2、目前水体污染的治理措施大都是针对单一类型的污染,如针对富营养化采用化学除藻法,针对悬浮物使用混凝沉淀法,针对重金属污染使用重金属固定法,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除藻法会让藻类产生抗药性、混凝沉淀法成本较高,都会带来二次污染,治理不彻底而引发新的水体问题,且同时多种治理方式可能使治理后的水体性质改变、品质较低,无法继续利用,因此缺乏一种综合高效、成本低、利用率高的水体污染治理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包括:

2、制作超导高频振动处理设备;

3、基于所述超导高频振动处理设备生成超导高频振动属性的能量场;

4、通过所述超导高频振动属性的能量场对污水进行超导高频振动处理,得到净化处理的水体。

5、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外界扭转场对经超导高频振动处理的水体进行有序化处理。

6、进一步的,所述电高频振动处理设备采用稀有元素和碱基生命体、复合特种陶瓷材料经高温烧结而制成。

7、进一步的,所述对污水进行超导高频振动处理包括小分子化处理,使水分子团簇从大分子团变成小分子团,提升水的活性。

8、进一步的,所述利用水体的记忆能力将高频振动后的水体的能量传递给人体和植物,恢复其新陈代谢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还包括:通过外界扭转场对水体微中子的聚集作用,使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核融合反应,降低重金属的含量。

10、进一步的,通过所述外界扭转场的强度、螺旋方向和共振频率对水体中的病毒、微生物进行rna的强制改变和共振,使水体中的病毒、微生物失活和消灭。

1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2、制作模块,用于制作超导高频振动处理设备;

13、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超导高频振动处理设备生成超导高频振动属性的能量场;

14、超导高频振动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超导高频振动属性的能量场对污水进行超导高频振动处理,得到净化处理的水体。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6、本发明基于超导高频振动处理设备生成超导高频振动属性的能量场,并使用超导高频振动属性的能量场对污水进行超导高频振动处理而得到净化处理的水体,包括小分子化处理和扭转场有序处理,小分子化处理使水分子团簇从大分子团变成小分子团,去除水体中的杂质并对水体净化和修复,提升水的活性、品质,扭转场有序处理使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核融合反应从而降低重金属的含量且使病毒微生物灭活,同时使水产生高频振动,然后以水为载体和媒介,利用水的记忆作用,把水体高频振动的能量传递给人体和植物细胞,恢复其细胞新陈代谢效率,达到促进身体保健及农作物健康生长的效果,从而实现综合高效、成本低、利用率高的水体污染治理措施。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外界扭转场对经超导高频振动处理的水体进行有序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高频振动处理设备采用稀有元素和碱基生命体、复合特种陶瓷材料经高温烧结而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污水进行超导高频振动处理包括小分子化处理,使水分子团簇从大分子团变成小分子团,提升水的活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水体的记忆能力将高频振动后的水体的能量传递给人体和植物,恢复其新陈代谢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外界扭转场对水体微中子的聚集作用,使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核融合反应,降低重金属的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外界扭转场的强度、螺旋方向和共振频率对水体中的病毒、微生物进行rna的强制改变和共振,使水体中的病毒、微生物失活和消灭。

8.一种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体处理领域,提出了一种超导高频振动水处理方法。本发明基于超导高频振动处理设备生成超导高频振动属性的能量场,并使用超导高频振动属性的能量场对污水进行超导高频振动处理而得到净化处理的水体,包括小分子化处理和扭转场有序处理,小分子化处理使水分子团簇从大分子团变成小分子团,去除水体中的杂质并对水体净化和修复,提升水的活性、品质,扭转场有序处理使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核融合反应从而降低重金属的含量且使病毒微生物灭活,同时使水产生高频振动,利用水的记忆作用把水体高频振动的能量传递给人体和植物细胞,恢复其细胞新陈代谢效率,从而实现综合高效、成本低、利用率高的水体污染治理措施。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燕,马瑾,田雨欣,蔡雨轩,马培龙,孙怡,屈雅静,魏源,米屹东,赵文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