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6322发布日期:2023-08-31 03:0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具体为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


背景技术:

1、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主要是生活上使用后的水,其含有有机物较多,处理较易。根据污水来源的观点,污水可以定义为从住宅、机关、商业或者工业区排放的与地下水、地表水、暴风雪等混合的携带有废物的液体或者水。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

2、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大致分为三种: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但不论是那种处理方法,经过一系列预处理、消毒、过滤等等操作后,依旧需要污水排放出去,从而很容易对已存在的水体造成污染,为此提出了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来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难以实现零排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包括污水处理设备主体,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主体的内腔设置有污水氧化设备本体,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管,所述污水氧化设备本体的背面设置有mbr设备本体,所述mbr设备本体的背面设置有ro设备本体,所述ro设备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主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所述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格栅过滤器,所述格栅过滤器的背面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背面设置有水解设备本体。

3、优选的,所述污水进管贯穿至污水处理设备主体的内腔且与污水氧化设备本体互通。

4、优选的,所述污水氧化设备本体与mbr设备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5、优选的,所述mbr设备本体与ro设备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6、优选的,所述ro设备本体底部连接管与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连接互通。

7、优选的,所述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与格栅过滤器互通,所述格栅过滤器与沉淀池互通。

8、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与水解设备本体互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0、1、该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通过污水处理设备主体对导入的污水进行氧化、膜生物反应、反渗透、低温蒸发、过滤、沉淀、水解等一系列步骤后,实现了生物污水处理零排放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难以实现零排放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包括污水处理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主体(1)的内腔设置有污水氧化设备本体(2),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管(3),所述污水氧化设备本体(2)的背面设置有mbr设备本体(4),所述mbr设备本体(4)的背面设置有ro设备本体(5),所述ro设备本体(5)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6),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主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7),所述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7)的顶部设置有格栅过滤器(8),所述格栅过滤器(8)的背面设置有沉淀池(9),所述沉淀池(9)的背面设置有水解设备本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管(3)贯穿至污水处理设备主体(1)的内腔且与污水氧化设备本体(2)互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氧化设备本体(2)与mbr设备本体(4)之间通过连接管(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设备本体(4)与ro设备本体(5)之间通过连接管(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o设备本体(5)底部连接管(6)与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7)连接互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7)与格栅过滤器(8)互通,所述格栅过滤器(8)与沉淀池(9)互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9)与水解设备本体(10)互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包括污水处理设备主体,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主体的内腔设置有污水氧化设备本体,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管,所述污水氧化设备本体的背面设置有MBR设备本体,所述MBR设备本体的背面设置有RO设备本体,所述RO设备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污水处理设备主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所述浓水低温蒸发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格栅过滤器。该流动式生化污水处理设备装置,通过污水处理设备主体对导入的污水进行氧化、膜生物反应、反渗透、低温蒸发、过滤、沉淀、水解等一系列步骤后,实现了生物污水处理零排放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难以实现零排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汪向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超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