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7270发布日期:2023-10-11 20:2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水回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


背景技术:

1、中水,也称再生水,它的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是城市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可用于城市景观和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由于城市污水数量巨大、稳定、不受气候条件和其它自然条件的限制,并且可以再生利用。污水作为再生利用水源与污水的产生基础上可以同步发生,就是说只要城市污水产生,就有可靠的再生水源。同时,污水处理厂就是再生水源地,与城市再生水用户相对距离近供水方便。污水的再生利用规模灵活,既可集中在城市边缘建设大型再生水厂,也可以在各个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内建设小型再生水厂或一体化处理设备,其规模可大可小,因地制宜。

2、现有的中水主要通过对污水进行处理得到,而现有的中水主要以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获得,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过滤装置对油污的处理能力低下,容易堵塞过滤装置,而一旦发生堵塞就需要进行清理疏通或更换,费时费力且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过滤效果较好且不易堵塞的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包括原水池、砂滤提升泵、砂滤系统、砂滤产水池、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超滤膜系统、ro膜系统、ro浓水池和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首先原水池内放置有未处理的污水,砂滤提升泵与原水池和砂滤系统相连接用于将原水池内的污水输送至砂滤系统,经过砂滤系统过滤后的液体进入到砂滤产水池,所述的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设置在砂滤产水池内用于向砂滤产水池内通入超微细气泡,其次砂滤产水池与超滤膜系统之间设置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将砂滤产水池内的液体输送至超滤膜系统内进行过滤,经超滤膜系统过滤的液体进入到ro膜系统内进行再次过滤,所述的ro膜系统具有反渗透水出口和反渗透浓水出口,反渗透水出口用于排出过滤合格的中水,所述的渗透浓水出口将过滤不合格的过滤液排放至ro浓水池,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设置在ro浓水池内并向ro浓水池内排放超微细细泡,最后将ro浓水池内的液体输送至原水池实现中水的二次循环回用。

3、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和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结构相同,均包含有进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气口与外界空气相连接,所述的进水口与第二提升泵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用于排放含有超微细气泡的液体;好处在于通过设置结构相同的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和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可便于更换维护,且通过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和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产生的超微细气泡进入到液体中时会有大量的超微细气泡破损,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除油。同时超微细气泡所产生的气液两相流随着水流接触膜表面,通过增强膜的表面剪切力实现减少膜污染。

4、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超微气泡发生器位于砂滤产水池的底部,所述的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位于ro浓水池的底部,优点在于设置在底部的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和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所产生的超微细气泡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起,从而保障水体内混入的超微细气泡较为均匀,减少死角。

5、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砂滤系统包括砂滤罐,所述的砂滤罐内设置有砂滤网,所述的砂滤罐的进口位于罐体上方,所述的砂滤罐的出口位于罐体的下方;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砂滤系统可对水体内的大颗粒进行过滤。

6、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提升泵与超滤膜系统之间设置有蓄水罐,所述的第一提升泵将砂滤产水池内的液体先输送至蓄水罐内,而后供给所述的超滤膜系统;好处在于通过设置的蓄水罐可保障第一提升泵供给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蓄水池的蓄水还可保障超滤膜系统净化的效率,实现连续无间断净化。

7、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超滤膜系统设置有多个并排的超滤罐,超滤罐内设置有超滤渗透膜;好处在于通过设置的多个超滤罐可有效保障净化的效率。

8、更进一步地,所述的ro膜系统设置有多个并排的ro过滤罐,所述的ro过滤罐内设置有超滤反渗透膜;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多个并排的ro过滤罐可有效提高ro膜系统的反渗透过滤效果,从而提供使用性能。

9、优选地,所述的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可通入臭氧;好处在于ro浓水池里设有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该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可连接臭氧,从而对浓水进行处理,使其能够达标排放,减轻后续处理负担。且通入的臭氧具有杀菌效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砂滤产水池设有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工作时,超微细气泡所产生的气液两相流随着水流接触膜表面,通过增强膜的表面剪切力实现减少膜污染;超微细气泡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实现除油;同时超微细气泡长时间滞留在水中,经过超滤膜后进入反渗透膜系统中时,可以有效增强膜通量,减少盐晶体的形成,缓解堵塞。进而可以减少膜清洗频率、提高膜的寿命、提升工作效率。

11、其次,当膜需要清洗杀菌时也可以选择在砂滤产水池的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通入臭氧,进而在后续的系统中流动,可以实现清洗和杀菌的作用,而无需另外的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池、砂滤提升泵、砂滤系统、砂滤产水池、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超滤膜系统、ro膜系统、ro浓水池和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首先原水池内放置有未处理的污水,砂滤提升泵与原水池和砂滤系统相连接用于将原水池内的污水输送至砂滤系统,经过砂滤系统过滤后的液体进入到砂滤产水池,所述的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设置在砂滤产水池内用于向砂滤产水池内通入超微细气泡,其次砂滤产水池与超滤膜系统之间设置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将砂滤产水池内的液体输送至超滤膜系统内进行过滤,经超滤膜系统过滤的液体进入到ro膜系统内进行再次过滤,所述的ro膜系统具有反渗透水出口和反渗透浓水出口,反渗透水出口用于排出过滤合格的中水,所述的渗透浓水出口将过滤不合格的过滤液排放至ro浓水池,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设置在ro浓水池内并向ro浓水池内排放超微细细泡,最后将ro浓水池内的液体输送至原水池实现中水的二次循环回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和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结构相同,均包含有进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气口与外界空气相连接,所述的进水口与第二提升泵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用于排放含有超微细气泡的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超微气泡发生器位于砂滤产水池的底部,所述的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位于ro浓水池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滤系统包括砂滤罐,所述的砂滤罐内设置有砂滤网,所述的砂滤罐的进口位于罐体上方,所述的砂滤罐的出口位于罐体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提升泵与超滤膜系统之间设置有蓄水罐,所述的第一提升泵将砂滤产水池内的液体先输送至蓄水罐内,而后供给所述的超滤膜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滤膜系统设置有多个并排的超滤罐,超滤罐内设置有超滤渗透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o膜系统设置有多个并排的ro过滤罐,所述的ro过滤罐内设置有超滤反渗透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可通入臭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微细气泡耦合超滤反渗透膜的中水回用工艺,原水池通有污水,砂滤提升泵将原水池内的污水输送至砂滤系统,过滤后进入到砂滤产水池,第一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向砂滤产水池内通入超微细气泡,第一提升泵将砂滤产水池内的液体输送至超滤膜系统内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液体进入到RO膜系统内进行再次过滤,RO膜系统的反渗透水出口用于排出过滤合格的中水,RO膜系统的反渗透浓水出口将过滤不合格的液体排放至RO浓水池,第二超微细气泡发生器向RO浓水池内排放超微细细泡,最后RO浓水池内的液体输送至原水池实现中水回用;超微细气泡产生的气液两相流可增强膜的表面剪切力减少膜污染,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可以分解污染物。

技术研发人员:施晨,项鹏辉,姚山瑞,朱荣麟,陈钰珺,冯辉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长净环保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