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26532发布日期:2024-01-26 16:3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处理、垃圾资源化利用,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餐余垃圾处理现在有多种方式,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焚烧发电,此方式不利于碳排放降低,同时还有焚烧后固废残渣二次处理问题;还有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发电,此方法也存在沼气发酵后污泥二次处理问题;另外发酵堆肥是有效利用餐余垃圾的一项技术,但大规模堆肥生产中,技术方面存在腐熟不彻底、应用方面受到使用领域及地域性限制,导致生物堆肥产品滞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餐余垃圾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筑垃圾结构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建筑垃圾原料处理;

5、步骤二、餐余垃圾原料处理;

6、步骤三、基质造粒;

7、步骤四、基质碳化烧结。

8、还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五、生物有机营养液制备;

10、步骤六、造粒生态复合基质成型。

11、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一、建筑垃圾原料处理:将建筑垃圾利用鄂式粉碎机进行粉碎,过筛收集40~60目粒径的颗粒,为原料一;

13、步骤二、餐余垃圾原料处理:将餐余垃圾均质混合后利用卧螺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转速参数为2500~2800r/min,后分别收集含水率30~40%餐余垃圾固体组分为原料二;收集餐余垃圾液体组分为原料三;

14、步骤三、基质造粒:取将步骤一所制备的建筑垃圾原料一及步骤二所制备的餐余垃圾原料二,按照质量百分比为原料一75%~95%,原料二5~25%,加入偶氮二甲基酰胺0.3%~0.8%,混合均匀在造粒机作用下造粒成粒径0.25~8mm的颗粒物;

15、步骤四、基质碳化烧结:将步骤三所制备的颗粒物加入回转炉内,在80~110℃温度预热,保温时间20~40min,之后升高温度为300~400℃、加热时间20~40min,完成颗粒碳化;测试粒径0.25~5mm之间,孔隙度50%,容重0.2~0.6g/cm3,即满足要求即得复合颗粒基质;

16、还包括以下步骤:

17、步骤五、生物有机营养液制备:将步骤二收集餐余垃圾液体组分即原料三中按照质量百分比加入葡萄糖、蔗糖、赤沙糖的一种或几种3%~0.8%,酵母提取物0.02%~0.06%,羧甲基纤维素钠0.1~0.5%,硫酸镁0.03%~0.1%,磷酸氢二钠0.1%~0.5%,微生物菌剂0.1~2.0%,之后搅拌混合均匀,即为生物有机营养液;

18、步骤六、造粒生态复合基质成型:使用圆盘造粒机,圆盘转速为40r/min,将步骤四所得复合颗粒基质加入圆盘造粒机,通过供给喷淋系统按照质量百分比0.1%~5.0%加入步骤五所得生物有机营养液,颗粒基质与使有营养物及微生物粘附在复合颗粒基质的孔隙中和表面,最终形成粒径0.5~6.0mm的生态复合基质颗粒。

19、步骤五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如下菌种原料一种或几种:拜氏固氮菌、酿酒酵母、胶胨样芽孢杆菌、乙酸钙不动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食石蜡戈登氏菌、解糖假苍白杆菌、氧化微杆菌、反硝化无色杆菌。

20、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固体制剂。

21、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总活菌浓度为20-100.0亿/g。

22、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生态复合基质,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基质由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24、1、本发明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无害化利用的现状,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将建筑垃圾粉碎与固态餐余垃圾按比例混合后,进行碳化获得复合基质,克服了建筑垃圾结构性差的难题,多孔结构使吸附能力更强;然后餐余垃圾滤液添加功能微生物菌种喷淋到基质上,制成含有活菌的复合生态颗粒基质,此基质粒径可以定量控制,颗粒内毛细孔隙发达保水性好,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环境调整微生物菌种类型使其具有特定生态功能,在园林绿化、土壤改良、水体净化、海绵城市等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

25、2、本发明对建筑垃圾(所述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泥渣、废砖石、岩屑、废混凝土等。)粉碎处理使其轻质化,同时把餐余垃圾处理之后作为填料预埋进发泡建筑垃圾孔隙结构中复合而成颗粒基质,极大地提高了其孔隙度,其保水性、保肥性和有机基质的亲和性更强;本发明在混配基质的基础上,可根据生产需要,添加吸附含有功能微生物生物的有机营养液,制备可在园林绿化、土壤改良、水体净化等领域应用的复合生态修复基质,扩大了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范围。本发明实现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资源化绿色利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如下菌种原料一种或几种:拜氏固氮菌、酿酒酵母、胶胨样芽孢杆菌、乙酸钙不动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食石蜡戈登氏菌、解糖假苍白杆菌、氧化微杆菌、反硝化无色杆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为固体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中总活菌浓度为20-100.0亿/g。

8.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生态复合基质,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基质由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和餐余垃圾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餐余垃圾处理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筑垃圾结构性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筑垃圾原料处理;步骤二、餐余垃圾原料处理;步骤三、基质造粒;步骤四、基质碳化烧结;步骤五、生物有机营养液制备;步骤六、造粒生态复合基质成型。

技术研发人员:寇明旭,郝晓敏,韩立鹤,史时喜,蒋忙舟,刘毅宽,徐晓波,王兴,杨子亮,梁珊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