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5312发布日期:2023-08-27 11:4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给水软化,具体涉及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1、原煤中钙镁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在水煤浆制备及管道输送过程中会大量析出,使得煤浆上清液的总硬度超过650mg/l;随着渭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提浓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至煤化工生产补水,而如果提浓废水的硬度过高,就会对整个化工系统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因结垢使得气化装置、换热装置及管道堵塞;对堵塞水处理系统超滤及反渗透膜元件,使得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增加生产过程中阻垢剂使用量,加大生产成本。

2、目前,常用的除硬方法有药剂软化法、离子软化法及膜去除方法,其中药剂软化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又分为石灰法、石灰-纯碱法,这些方法在传统水处理行业都有较广泛的应用,但因物料产生无法处置及设备占地面积大等问题,难以在水煤浆提浓废水处理中应用。

3、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适用于水煤浆提浓废水的除硬一体化装置,以便能较好地降低产水硬度、减少系统结垢和堵塞,保证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降低日常维护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煤浆提浓废水处理缺少使用的小型设备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内腔体的装置本体,所述内腔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除硬单元,所述除硬单元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混凝罐、第二混凝罐、絮凝罐、澄清池和中和池;

4、所述第一混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混凝剂的第一计量泵,第二混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碱液的第二计量泵,絮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絮凝剂的第三计量泵;

5、所述澄清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漏斗,所述污泥漏斗下方设置有污泥排放口和污泥回流口,所述污泥排放口经过污泥排放管道连接污泥池;所述污泥回流口经回流管道连通第一混凝罐;

6、所述中和池还连接有自动加酸装置。

7、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8、具体的,所述第一混凝罐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第二混凝罐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絮凝罐内设置有第三搅拌器。

9、更进一步的,所述絮凝罐内还设有絮凝稳流桶,所述第三搅拌器的搅拌叶轮置于絮凝稳流桶内。

10、更进一步的,所述澄清池内的上部设置有用以截留水中悬浮物的双层斜管沉淀装置;澄清池内的底部还设置有刮泥板。

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和池和第二混凝罐内均设置有ph计。

12、更进一步的,所述澄清池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堰。

13、更进一步的,所述澄清池内上部倾斜设置有沉降板,所述沉降板与澄清池内壁所夹的锐角为30~60°。

14、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和池内的ph调节范围为7~7.5;所述第二混凝罐内的ph调节范围为10.5~11。

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凝罐、第二混凝罐、絮凝罐和澄清池的体积比为1:1:2.89:14.45。

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凝罐、第二混凝罐、絮凝罐和澄清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流量计和硬度检测仪。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结构、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对水煤浆提浓废水的硬度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可以通过调节污泥排放管道和污泥回流管道的流量来调节污泥回流比,在有效减少混凝剂、絮凝剂使用的同时,加速污泥沉淀,从而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斜管沉淀装置去除原水中悬浮物,从而有效降低了出水中悬浮物含量,较好地解决了后续处理系统的结垢及污堵问题很大的减缓。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第二混凝罐和中和池内的ph值来达到除硬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内腔体的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除硬单元,所述除硬单元包括依次连通设置有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澄清池(5)和中和池(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罐(2)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第二混凝罐(3)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絮凝罐(4)内设置有第三搅拌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罐(4)内还设有絮凝稳流桶(41),所述第三搅拌器的搅拌叶轮置于絮凝稳流桶(41)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5)内的上部设置有用以截留水中悬浮物的双层斜管沉淀装置(54),澄清池(5)内的底部设置有刮泥板(5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池(6)和第二混凝罐(3)内均设置ph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5)的出水口设置有出水堰(53),且澄清池(5)内设置有泥位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5)内上部倾斜设置有沉降板(55),所述沉降板(55)与澄清池(5)内壁所夹的锐角为30~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池(6)内的ph调节范围为7~7.5;所述第二混凝罐(3)内的ph调节范围为10.5~1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和澄清池(5)的体积比为1:1:2.89:14.4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罐(2)、第二混凝罐(3)、絮凝罐(4)和澄清池(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流量计和硬度检测仪。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煤浆提浓废水高效除硬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有内腔体的装置本体,内腔体中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混凝罐、第二混凝罐、絮凝罐、澄清池和中和池;第一混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混凝剂的第一计量泵,第二混凝罐上连接有用于添加碱液的第二计量泵,絮凝罐上设置有用于添加絮凝剂的第三计量泵;澄清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漏斗,污泥漏斗下方设置有污泥排放口和污泥回流口,污泥排放口经过污泥排放管道连接污泥池;污泥回流口经回流管道连通第一混凝罐;中和池还连接有自动加酸装置。本技术采用一体化结构、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对水煤浆提浓废水的硬度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推广使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