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气气浮除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0602发布日期:2023-06-29 14:4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气气浮除油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油田采出水处理,具体地涉及一种溶气气浮除油罐。


背景技术:

1、除油罐是油田采出水联合站除油的重要设备,主要功能是油水分离,并将分离出来的油排至收油系统回收。除油罐收油的实现,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除油罐内的液面高于除油罐内收油槽,使得罐内液体上部的浮油通过收油槽进入收油系统回收。除油罐内目前主要使用固定式收油槽和浮动收油槽。

2、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固定式收油槽时,经常利用出水堰高度调节,需要工人站在除油罐顶几个人配合手动操作将出水堰调节到适当位置,使除油罐内的液位略高于除油罐内的收油槽,浮油自流到除油罐的收油槽内,并通过敷设在收油槽的输油管线输送到收油系统来达到收油目的。出水堰的调节目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出水堰设置在罐体外部,操作难度大,存在生产安全隐患。每次工人在操作出水堰时,站立位置为出水堰箱体顶板,顶板易腐蚀,且与高温无风环境时,易产生挥发性可燃气体聚集,对操作人员生命安全难以保障,甚至造成更大的生产安全隐患。

3、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浮动收油槽时,由于浮动收油槽一直处于液面之下几厘米左右,使得液面顶层的原油一直无法排出,顶层的这些原油长时间会形成老化油,变得更加难以处理。

4、在实际生产中,尤其是采用气浮法进行油水分离的除油罐,其顶层的原油泡沫多,流动性差,容易形成老化油,影响了除油罐除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溶气气浮除油罐,解决了顶层原油的流动性差的问题,避免形成老化油。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溶气气浮除油罐,包括罐体和设置于罐体内的可调节收油装置;所述可调节收油装置包括丝杆、溢油孔和收油槽;所述收油槽套设在内收油管上,且与内收油管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丝杆设置于收油槽内侧,内收油管顶部固定有螺母,丝杆与螺母螺纹连接;收油槽侧面开设溢油孔,所述溢油孔为自下而上由窄逐渐变宽的长孔;所述内收油管底部与收油管一连接,收油管一与水封管箱连接,水封管箱底部与收油管二连接,收油管二贯穿罐体侧壁。罐体内液位发生变化时,通过转动丝杆,带动收油槽上下移动,同时使得溢油孔上下移动,使罐内顶层原油可以通过溢油孔进入内收油管内。溢油孔为下窄上宽的长孔,能够使流道下部带动上层原油的流动性,加快上层原油的排出,使顶层原油全部排掉,避免形成老化油,同时溢油孔的狭长结构可以使得在收油槽不调节的情况下适应罐内较广的液位变化。罐内顶层原油通过溢油孔进入内收油管后,经过收油管一、水封管箱和收油管二进入外部收油系统。

4、进一步的,所述内收油管上底部通过法兰与收油管一连接,方便安装和拆卸。

5、进一步的,所述水封管箱为密封结构,水封管箱内上部为气体,下部分为液体,能够保证罐内微正压的同时气体不会从收油管线溢出。

6、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收油装置还包括下支撑件,下支撑件位于螺母下方,用于辅助支撑丝杆,防止丝杆倾斜。

7、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下端与止推环连接,所述止推环用于防止丝杆向上移动时脱离螺母。

8、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上端与驱动装置连接,便于驱动丝杆转动。

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位于罐体内或罐体外,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溶气气浮除油罐,当罐体内液位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转动丝杆,带动收油槽上下移动,同时使得溢油孔上下移动,使罐内顶层原油可以通过溢油孔进入内收油管内;独特的溢油孔结构可以增加顶层原油的流动性,并将最上层原油收净,从而不形成老化油;该狭长溢油孔结构可以使得在收油槽不调节的情况下适应罐内较广的液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溶气气浮除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设置于罐体内的可调节收油装置;所述可调节收油装置包括丝杆、溢油孔和收油槽;所述收油槽套设在内收油管上,且与内收油管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丝杆设置于收油槽内侧,内收油管顶部固定有螺母,丝杆与螺母螺纹连接;收油槽侧面开设溢油孔,所述溢油孔为自下而上由窄逐渐变宽的长孔;所述内收油管底部与收油管一连接,收油管一与水封管箱连接,水封管箱底部与收油管二连接,收油管二贯穿罐体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气浮除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管箱为密封结构,水封管箱内上部为气体,下部分为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气浮除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收油装置还包括下支撑件,下支撑件位于螺母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气气浮除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下端与止推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溶气气浮除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上端与驱动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气气浮除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溶气气浮除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位于罐体内或罐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溶气气浮除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手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溶气气浮除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处设置电动机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溶气气浮除油罐,包括包括罐体和设置于罐体内的可调节收油装置;所述可调节收油装置包括丝杆、溢油孔和收油槽;所述收油槽套设在内收油管上,且与内收油管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丝杆设置于收油槽内侧,内收油管顶部固定有螺母,丝杆与螺母螺纹连接;收油槽侧面开设溢油孔,所述溢油孔为自下而上由窄逐渐变宽的长孔;所述内收油管底部与收油管一连接,收油管一与水封管箱连接,水封管箱底部与收油管二连接,收油管二贯穿罐体侧壁。本技术能够增加顶层原油的流动性,并将最上层原油收净,从而不形成老化油。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方,李璐,朱悦,提阳,李绪宾,徐峰,陈明锐,张梅,李全军,信红波,姜宝,周志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森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