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9563发布日期:2023-11-29 22:5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


背景技术:

1、工业废水治理,是指的是工业生产过程用过的水经过适当处理回用于生产或妥善地排放出厂,包括生产用水的管理和为便于治理废水而采取的措施。

2、工业废水前期处理阶段,为了去除水中的杂质,常将污水输送到沉淀池内进行絮凝沉淀处理,沉淀池上所使用的絮凝水注液管道和搅拌机构大多采用分体式结构,实际使用过程中,絮凝水注液管道和搅拌机构难以协作工作,从而导致污水和絮凝水混合处理的效果较差。

3、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能够实现注液管道和搅拌机构协同工作的絮凝剂注入机构在沉淀池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沉淀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絮凝水注液管道和搅拌机构难以协作工作,导致污水和絮凝水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连通在池体左端顶部的污水管、连通在池体右端底部的排污管、连通在池体右端顶部的清水管,所述池体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絮凝液多层次旋转注入到池体内的旋注机构。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5、所述旋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中部的旋盘、连通在旋盘下端中部的竖管、竖向等距连通在竖管外侧且两两相互垂直的横管、等距连通在横管下端的多个喷液头和设置在支撑架上且驱使旋盘转动的驱动部。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驱动部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的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电机下端的主动齿轮和固定在旋盘下端且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环。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旋盘的上端进液口转动安装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后端连通有絮凝水管,所述池体的上端后侧安装有用于絮凝水管支撑固定的固定托架。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池体的下端内侧一体形成有倾斜朝向排污管的导料斜槽。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池体的左端内侧位于导料斜槽的上方安装有喷洒条,所述喷洒条的右端等距连通有多个与导料斜槽斜面平行的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左端连通有贯穿池体的冲洗水管,所述冲洗水管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接头。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支撑架的形状为x型结构,且支撑架的四条支腿上均固定连接有与池体拐角处相扣合的固定座。

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原先的池体基础上增加了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旋注机构,同时旋注机构是由旋盘、竖管、横管、旋转接头和驱动电机组成,驱动电机工作时,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环之间的啮合传动作用下,旋盘整体便会转动,此时旋盘下方的竖管和横管便可在池体内转动,而絮凝水可通过絮凝水管和旋转接头进入到旋盘内,并通过多个横管上的喷液头多层次均匀注入到池体的污水内,这种结构将原先分体式的絮凝水注液管道和搅拌机构改良为一体式结构,可使得注液过程中的絮凝水能与污水充分搅拌融合,有效提升了污水与絮凝水混合的效果,从而提升了污水絮凝沉淀处理的效率。

18、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池体内设置了导料斜槽,同时在池体上设置了喷洒条、雾化喷头和冲洗水管,冲洗液可通过冲洗水管进入到喷洒条内,并通过多个雾化喷头均匀喷洒到导料斜槽上,从而将池体底部的固体杂质从左往右通过排污管冲洗排出,这种结构可加速池体底部的固体杂质通过排污管排出,既提升了固体杂质的排料操作,同时也提升了池体自清洗处理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1)、连通在池体(1)左端顶部的污水管(101)、连通在池体(1)右端底部的排污管(102)、连通在池体(1)右端顶部的清水管(103),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絮凝液多层次旋转注入到池体(1)内的旋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支撑架(2)中部的旋盘(3)、连通在旋盘(3)下端中部的竖管(301)、竖向等距连通在竖管(301)外侧且两两相互垂直的横管(302)、等距连通在横管(302)下端的多个喷液头(303)和设置在支撑架(2)上且驱使旋盘(3)转动的驱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安装在支撑架(2)上的驱动电机(5)、安装在驱动电机(5)下端的主动齿轮(501)和固定在旋盘(3)下端且与主动齿轮(501)相啮合的从动齿环(3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盘(3)的上端进液口转动安装有旋转接头(4),所述旋转接头(4)的后端连通有絮凝水管(401),所述池体(1)的上端后侧安装有用于絮凝水管(401)支撑固定的固定托架(1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下端内侧一体形成有倾斜朝向排污管(102)的导料斜槽(1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左端内侧位于导料斜槽(105)的上方安装有喷洒条(6),所述喷洒条(6)的右端等距连通有多个与导料斜槽(105)斜面平行的雾化喷头(601),所述雾化喷头(601)的左端连通有贯穿池体(1)的冲洗水管(602),所述冲洗水管(602)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接头(6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形状为x型结构,且支撑架(2)的四条支腿上均固定连接有与池体(1)拐角处相扣合的固定座(20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工业废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池体、连通在池体左端顶部的污水管、连通在池体右端底部的排污管、连通在池体右端顶部的清水管,所述池体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絮凝液多层次旋转注入到池体内的旋注机构。本技术中,通过在原先的池体基础上增加了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旋注机构,同时旋注机构是由旋盘、竖管、横管、旋转接头和驱动电机组成,将原先分体式的絮凝水注液管道和搅拌机构改良为一体式结构,可使得注液过程中的絮凝水能与污水充分搅拌融合,有效提升了污水与絮凝水混合的效果,从而提升了污水絮凝沉淀处理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孟浩,赵世全,梅康生,张林,田自成,程鹏,刘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临涣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