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8141发布日期:2023-08-04 00:0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泥烘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1、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浓缩、调质、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加工过程,污水系统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后,经污泥浓缩池提升泵送至污泥搅拌器,加入聚丙烯酰胺阳离子与污泥搅拌混合使污泥成为絮状团状,自流进入叠螺机进行污泥与水分离,油水分离后的污水自流至原水管网再处理,污泥装入吨包。

2、但是现有的污泥烘干装置多是利用电能进行烘干操作,烘干后的余热自然消散,无法回收利用,这就造成了能量的浪费,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环保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该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外壳内设置有烘干筒,烘干筒与外壳之间填充有保温填充物,烘干筒外围设置有换热装置,烘干筒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烘干筒内设置有储料装置。

3、优选的,所述保温填充物是复合硅酸盐或岩棉。

4、优选的,所述加热板的面积与烘干筒内壁面积相等。

5、优选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连接管、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管缠绕在烘干筒外围,连接管一端与进水管固定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固定连通,进水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竖向贯穿外壳顶壁可以与水管连接,出水管竖向贯穿外壳底部固定连通有保温水箱。

6、优选的,所述储料装置包括进料管、储料筒和出料管,储料筒外壁紧贴加热板,进料管一端与储料筒一端顶部固定连通,另一端横向贯穿烘干筒和外壳延伸至空气中,出料管一端与储料筒远离进料管的一端底部固定连通,另一端横向贯穿烘干筒和外壳延伸至空气中。

7、优选的,所述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还包括拨料装置,所述拨料装置包括滑动轨道和拨料板,滑动轨道开设在储料筒内壁底部,拨料板滑动连接在滑动轨道内,拨料板连接有驱动其滑动的驱动装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该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对烘干筒的余热进行回收,冷水从进水管进入连接管,从连接管与烘干筒接触的部位吸收热量,换热后的热水从出水管流进保温水箱,以便后续使用,完成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满足环保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2),外壳(1)内设置有烘干筒(4),烘干筒(4)与外壳(1)之间填充有保温填充物(3),烘干筒(4)外围设置有换热装置(5),烘干筒(4)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7),烘干筒(4)内设置有储料装置(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填充物(3)是复合硅酸盐或岩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7)的面积与烘干筒(4)内壁面积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5)包括连接管(501)、进水管(502)和出水管(503),连接管(501)缠绕在烘干筒(4)外围,连接管(501)一端与进水管(502)固定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503)固定连通,进水管(502)远离连接管(501)的一端竖向贯穿外壳(1)顶壁可以与水管连接,出水管(503)竖向贯穿外壳(1)底部固定连通有保温水箱(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装置(6)包括进料管(601)、储料筒(602)和出料管(603),储料筒(602)外壁紧贴加热板(7),进料管(601)一端与储料筒(602)一端顶部固定连通,另一端横向贯穿烘干筒(4)和外壳(1)延伸至空气中,出料管(603)一端与储料筒(602)远离进料管(601)的一端底部固定连通,另一端横向贯穿烘干筒(4)和外壳(1)延伸至空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还包括拨料装置(9),所述拨料装置(9)包括滑动轨道(901)和拨料板(902),滑动轨道(901)开设在储料筒(602)内壁底部,拨料板(902)滑动连接在滑动轨道(901)内,拨料板(902)连接有驱动其滑动的驱动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污泥烘干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柱,外壳内设置有烘干筒,烘干筒与外壳之间填充有保温填充物,烘干筒外围设置有换热装置,烘干筒内壁固定连接有加热板,烘干筒内设置有储料装置。该环保型污泥烘干装置通过设置换热装置对烘干筒的余热进行回收,冷水从进水管进入连接管,从连接管与烘干筒接触的部位吸收热量,换热后的热水从出水管流进保温水箱,以便后续使用,完成了能量的循环利用,满足环保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斌,李寿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迪瓦特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