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4321发布日期:2023-07-18 19:4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农田排水的,特别是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农田排水结构主要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处理,例如通过过滤、沉淀、氧化等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去除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且难以彻底清除污染物质。

2、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体净化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领域。该技术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具有对多种有机物质高效处理能力、低成本、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的修复和治理。

3、然而,在农田排水结构中应用生物修复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将微生物群落稳定地固定在生物支撑材料上、如何控制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活力、如何维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农田排水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立设于农田下方的排水井,所述排水井包括井筒以及设于井底的渗滤层构成,所述井筒内部包括:

3、生物支撑材料,设有多层,包括支架以及微孔滤网;

4、基质层,设于所述微孔滤网上,所述基质层包括硅胶颗粒以及用于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群落;

5、表面反应剂层,设于所述井筒顶部,用于增加水体氧气含量;

6、氧气增强器,设于所述表面反应剂层上方,用于引入氧气以提升所述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及活性;

7、控制系统,设于所述井筒内,用于监测和调节所述井筒内部的生物修复过程。

8、优选的,所述支架为金属或塑料材质构成的网状结构。

9、优选的,所述微孔滤网为醋酸纤维膜或硝酸纤维素膜。

10、优选的,所述硅胶颗粒为直径在0.5-2mm之间的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固体颗粒。

11、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加热器以及氧气泵。

12、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包括ph传感探头、温度传感探头以及氧含量传感探头,且所述传感器设于生物支撑材料的支架上。

13、优选的,所述氧气增强器为喷嘴或漩涡增氧泵。

14、优选的,多个所述排水井之间设有渗滤管,所述渗滤管由透水材质构成。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方案通过生物支撑材料上的支架及微孔滤网,实现对微生物附着的基质层的稳定支撑,且通过硅胶颗粒为微生物群落提供稳定的表面及空隙进行附着,并促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扩散,且通过控制系统能够监测和调节排水井内部的各项参数,包括ph值、温度、氧气含量等等,从而保证整个生物修复过程的稳定和有效,保持排水井对污染物的清除功能,实现更好的农田排水效果;

17、2、将支架改为金属或塑料材质的网状结构,使得排水井内的生物支撑材料更加均匀且稳定,增强了整个结构的承重能力,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18、3、使用醋酸纤维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作为微孔滤网,能够保持对水的通过效率以及对微生物群落的拦截效果,从而在提高排水井的排水效果的同时,保持微生物群落对污染物的分解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设于农田下方的排水井(1),所述排水井(1)包括井筒(11)以及设于井底的渗滤层(12)构成,所述井筒(11)内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1)为金属或塑料材质构成的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滤网(42)为醋酸纤维膜或硝酸纤维素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颗粒(431)为直径在0.5-2mm之间的球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固体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5)包括传感器(51)、加热器(52)以及氧气泵(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51)包括ph传感探头(511)、温度传感探头(512)以及氧含量传感探头(513),且所述传感器(51)设于生物支撑材料(4)的支架(4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增强器(2)为喷嘴或漩涡增氧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水井(1)之间设有渗滤管(13),所述渗滤管(13)由透水材质构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农田排水结构,包括多个立设于农田下方的排水井,排水井包括井筒以及设于井底的渗滤层构成,井筒内部包括:生物支撑材料,设有多层,包括支架以及微孔滤网;基质层,设于微孔滤网上,基质层包括硅胶颗粒以及用于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群落;表面反应剂层,设于井筒顶部,用于增加水体氧气含量;氧气增强器,设于表面反应剂层上方,用于引入氧气以提升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及活性;控制系统,设于井筒内,用于监测和调节井筒内部的生物修复过程,本技术能够调节控制微生物群落的各项参数,使其稳定、有效地净化污染的水体,从而保证整个生物修复过程的稳定和有效,实现更好的农田排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马丹,林文伟,蔡冰晨,薛国强,兰斯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国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