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7521发布日期:2023-10-28 23:0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针对污泥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先进行浓缩处理,并加入药剂(例如:絮凝剂、调理剂等)破坏泥土的细胞壁,有利于出水,然后,再将浓缩后的污泥自出泥口向挤压通道传输进行挤压脱水。

2、然而,针对一些以滤布构成的挤压通道而言,若需要保持滤布所提供的持续挤压力,则滤布自身的张力非常大,因此,会影响滤布的环形传动(即,影响污泥的传输);反之,所提供的挤压力不足,不仅影响污泥挤压脱水的效率,而且污泥传输中因滤布的形变形造成污泥的拥堵,致使出泥效率十分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将浓缩后污泥向上环形滤布和下环形滤布之间的挤压通道传输,且出泥结构包括安装在浓缩筒底部且能够调节出泥厚度的出泥压板、设置在所述浓缩筒和出泥压板底部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网孔挤压板、用于支撑和安装网孔挤压板的底撑架,下环形滤布自内环面滑动并贴合在网孔挤压板上,且沿着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的后端部向前端部延伸,浓缩筒、出泥压板、上环形滤布依次布局在网孔挤压板的上方,其中网孔挤压板依次与浓缩筒和出泥压板匹配形成筒底和出泥通道,出泥通道的出口和挤压通道的入口在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相对隔开并连通设置。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挤压通道的入口的高度大于出泥通道的出口的高度;同时,出泥通道的出口和挤压通道的入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挤压通道的长度。在此一方面通过高度的设计,在满足高效率出泥前提下,污泥更顺畅地进入挤压通道;另一方面通过间隔距离和挤压通道的长度对比,不仅提高出泥率,而且使得污泥相对松散状态下进入挤压通道,更有利于挤压脱水。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上环形滤布绕过传输辊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和向前延伸,其中缠绕在传输辊上的上环形滤布部分与下方所述下环形滤布之间形成挤压通道的入口,向前延伸的上环形滤布部分与下方下环形滤布之间形成挤压通道。这样一来保持底部网孔挤压板不变,通过传输辊和网孔挤压板所形成以辊面形成逐渐变小的入口,从而方便污泥的进料。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向前延伸的上环形滤布部分上下倾斜设置,且与下方下环形滤布之间形成高度由后向前逐渐变小直至相对贴合。使得进入上下环形滤布之间的污泥在相对贴合的滤布之间挤压。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出泥压板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且与网孔挤压板之间的距离沿着出泥方向逐渐变小设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挤压通道的前部与挤压滚筒的底部相切,且上环形滤布在内、下环形滤布在外相对贴合和缠绕在挤压滚筒上。在此,通过相切配合,将下环形滤布保持水平状态下贴向挤压滚筒,不仅避免了上、下环形滤布出现过渡张紧或变形,而且有利于进入挤压通道的污泥初步挤压后再经过挤压滚筒进行深度挤压。

9、优选地,网孔挤压板的前端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形成送料端,上环形滤布和下环形滤布与挤压滚筒所形成的切点位于送料端的前后端部之间。优选地,切点位于送料端中部的上方,此时所形成效果最佳,更有利于下环形滤布保持与挤压滚筒相切的前提下,脱离网孔挤压板,进而提供足够的预挤压力,同时,更有利于下环形滤布的传动。

10、此外,在浓缩筒底部的后端和两侧分别设有端挡泥板和侧挡泥板,其中端挡泥板垂直所述网孔挤压板且贴合在下环形滤布的上表面;侧挡泥板自端挡泥板的两端向前延伸并位于出泥压板的相对两侧;其中侧挡泥板的下端贴合在下环形滤布的上表面。有效地的进行污泥阻挡,也便于下环形滤布的移动。

11、优选地,在底撑架底部还设有沿着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延伸的泥水接漏槽。通过泥水接漏槽的设置,有效的将出泥和挤压污泥所采用的泥水收集。

12、具体的,泥水接漏槽的槽底上下倾斜设置,且泥水接漏槽所形成的接漏区覆盖污泥挤压区和污泥浓缩区。优选地,泥水接漏槽的槽底沿着出泥方向所形成槽深逐步增大,即,将所接漏的泥水向前端部汇聚;当然,泥水接漏槽的槽底也可以沿着出泥反方向所形成槽深逐步增大,即,将所接漏的泥水向后端部汇聚,至于接漏区覆盖,能够将污泥所脱出的泥水收集,更有利于污泥的脱水。

13、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4、现有滤布构成的出泥结构,无法同时形成有效和持续的挤压力、滤布自身的张紧和传输之间相互影响、污泥无法顺畅进入挤压通道等缺陷,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泥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巧妙地解决了现有结构的各种不足。采取该结构,浓缩后的污泥通过底部下环形滤布的带动自出泥压板所形成出泥通道中排出,然后内部处于相对蓬松状态下,继续向前运动并进入挤压通道进行挤压,因此,与现有的结构相比,一方面,以下环形滤布所形成齐平有效的基准支撑下,能够有效和持续提供挤压力对污泥进行挤压,而且上下环形滤布的张紧和传输不受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出泥通道和挤压通道的隔开且连通,使得浓缩后的污泥在相对松散的状态下,污泥不仅能够顺畅进入挤压通道,而且更以利于后期滤布之间的挤压脱水,同时也增加浓缩后污泥的出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将浓缩后污泥向上环形滤布和下环形滤布之间的挤压通道传输,且所述出泥结构包括安装在浓缩筒底部且能够调节出泥厚度的出泥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浓缩筒和出泥压板底部且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网孔挤压板、用于支撑和安装所述网孔挤压板的底撑架,所述下环形滤布自内环面滑动并贴合在所述网孔挤压板上,且沿着所述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的后端部向前端部延伸,所述浓缩筒、所述出泥压板、所述上环形滤布依次布局在所述网孔挤压板的上方,其中所述网孔挤压板依次与浓缩筒和出泥压板匹配形成筒底和出泥通道,所述出泥通道的出口和所述挤压通道的入口在所述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相对隔开并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所述挤压通道的入口的高度大于所述出泥通道的出口的高度;和/或,所述出泥通道的出口和所述挤压通道的入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挤压通道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滤布绕过传输辊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和向前延伸,其中缠绕在所述传输辊上的所述上环形滤布部分与下方所述下环形滤布之间形成所述挤压通道的入口,向前延伸的所述上环形滤布部分与下方所述下环形滤布之间形成所述挤压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向前延伸的所述上环形滤布部分上下倾斜设置,且与下方所述下环形滤布之间形成高度由后向前逐渐变小直至相对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压板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网孔挤压板之间的距离沿着出泥方向逐渐变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通道的前部与挤压滚筒的底部相切,且所述上环形滤布在内、所述下环形滤布在外相对贴合和缠绕在所述挤压滚筒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挤压板的前端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形成送料端,所述上环形滤布和下环形滤布与所述挤压滚筒所形成的切点位于所述送料端的前后端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浓缩筒底部的后端和两侧分别设有端挡泥板和侧挡泥板,其中端挡泥板垂直所述网孔挤压板且贴合在所述下环形滤布的上表面;所述侧挡泥板自所述端挡泥板的两端向前延伸并位于所述出泥压板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侧挡泥板的下端贴合在所述下环形滤布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撑架底部还设有沿着所述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延伸的泥水接漏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接漏槽的槽底上下倾斜设置,且所述泥水接漏槽所形成的接漏区覆盖污泥挤压区和污泥浓缩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立式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结构,其包括出泥压板、网孔挤压板、底撑架,下环形滤布自内环面滑动并贴合在网孔挤压板上,且沿着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的后端部向前端部延伸中,网孔挤压板依次与浓缩筒和出泥压板匹配形成筒底和出泥通道,出泥通道的出口和挤压通道的入口在网孔挤压板长度方向相对隔开并连通设置。本申请一方面以下环形滤布所形成齐平有效的基准支撑下,能够有效和持续提供挤压力对污泥进行挤压,而且上下环形滤布的张紧和传输不受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出泥通道和挤压通道的隔开且连通,使得浓缩后的污泥在相对松散的状态下,污泥不仅能够顺畅进入挤压通道,而且更以利于后期滤布之间的挤压脱水,同时也增加出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清,庄利华,王浩程,杨对国,吴亮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科力尔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