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乳化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2667发布日期:2023-08-27 10:0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高浓度乳化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乳化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高浓度乳化有机废水的codcr浓度高,远高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该高浓度乳化有机废水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

2、然而,这种高浓度废水的水相中存在乳化剂,纳米橡胶粒子在水相中分散均匀、稳定,这种平衡很难打破,故较难处理;而且,高codcr是由分散在水相中的纳米橡胶粒子引起的,通常为:丁腈橡胶乳液、丁苯橡胶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等。

3、为了有效处理前述高浓度废水,通常需要将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助剂混合,以实现去除废水中codcr的目的。目前,在混合过程中,通常都是将废水与上述助剂直接送入同一个混合容器内,然后再通过搅拌或震荡的方式进行混合。

4、然而,前述混合方式存在能耗高、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从而使得废水与助剂之间混合效果不佳,降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和去除废水中codcr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有机废水与助剂的混合方式存在能耗高、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浓度乳化有机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混合单元、反应单元和沉淀单元,其中,

3、预混合单元,所述预混合单元中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和位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之间的流体混合管,所述流体混合管包括前段和连接所述前段的后段,所述前段连接所述进液管,所述后段连接所述出液管,从所述进液管至所述出液管的方向,所述前段为横截面积渐增的管段,所述后段为横截面积减缩的管段;

4、反应单元,所述反应单元上设置有液体物流入口i和液体物流出口i,所述反应单元的内部还设置有搅拌器;

5、沉淀单元,所述沉淀单元上设置有液体物流入口ii、液体物流出口ii和固体物流出口i,所述液体物流入口ii与所述液体物流出口i连通,所述液体物流出口ii与集水池连通,所述固体物流出口i与污泥池连通,所述沉淀单元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进液流道,且所述液体物流入口ii与所述进液流道的开口端连通,所述进液流道的末端设置有外倾斜挡板,所述沉淀单元的底部设置有集泥室。

6、优选情况下,所述外倾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为30°-60°。

7、优选情况下,所述集泥室为锥形集泥室,且所述外倾斜挡板的外缘与所述集泥室的外缘同径。

8、优选地,所述外倾斜挡板的外缘距离所述集泥室的垂直距离为300-800mm。

9、优选情况下,所述流体混合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形成所述前段,所述第二管体形成所述后段,所述第一管体(41)和所述第二管体通过法兰或者卡箍进行连接;或者

10、所述流体混合管的材料为碳素钢,且所述流体混合管为一体成型件。

11、优选地,所述流体混合管中设置有能够扰动流体流动的剪切机构。

12、优选地,所述剪切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中的v型板,且所述v型板的开口朝向所述流体混合管的中部,其中,所述v型板和所述流体混合管之间具有间隙,且v型板能够固定在所述流体混合管的内壁上。

13、优选情况下,所述沉淀单元的内部还设置有上清液收集区。

14、优选地,所述上清液收集区的形状选自方形、圆形、圆柱形中的至少一种。

15、优选情况下,所述预混合单元还包括第一流体进入管和第二流体进入管,所述第一流体进入管和所述第二流体进入管均连接于所述进液管,且所述第一流体进入管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流体进入管的轴线互相垂直。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系统能够使得废水与助剂充分地混合,提高混合效果,减少所需的混合时间,从而显著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和有机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

1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浓度乳化有机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混合单元(100)、反应单元(200)和沉淀单元(30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倾斜挡板(302)的倾斜角度为3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室(303)为锥形集泥室,且所述外倾斜挡板(302)的外缘与所述集泥室(303)的外缘同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倾斜挡板(302)的外缘距离所述集泥室(303)的垂直距离为300-8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混合管(103)包括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所述第一管体(11)形成所述前段(1031),所述第二管体(12)形成所述后段(1032),所述第一管体(11)和所述第二管体(12)通过法兰或者卡箍进行连接;或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混合管(103)中设置有能够扰动流体流动的剪切机构(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机构(13)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11)和所述第二管体(12)中的v型板,且所述v型板的开口朝向所述流体混合管(103)的中部,其中,所述v型板和所述流体混合管(103)之间具有间隙,且v型板能够固定在所述流体混合管(103)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单元(300)的内部还设置有上清液收集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清液收集区的形状选自方形、圆形、圆柱形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合单元(100)还包括第一流体进入管(104)和第二流体进入管(105),所述第一流体进入管(104)和所述第二流体进入管(105)均连接于所述进液管(101),且所述第一流体进入管(104)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流体进入管(105)的轴线互相垂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浓度乳化有机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混合单元和反应单元和沉淀单元,预混合单元中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和位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流体混合管;反应单元上设置有液体物流入口I和液体物流出口I,反应单元的内部还设置有搅拌器;沉淀单元的内部设置有进液流道,且进液流道末端设置有外倾斜挡板,沉淀单元的底部设置有集泥室。本技术提供的处理系统能够使得废水与助剂充分地混合,提高混合效果,减少所需的混合时间,从而显著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和有机废水中COD<subgt;Cr</subgt;的去除率。

技术研发人员:孙雪飞,陈全虎,董倩,王迎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