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兰炭废水处理,具体为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
背景技术:
1、兰炭废水又称半焦废水,是指低变质煤在中低温干馏过程以及煤气净化、兰炭蒸汽熄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工业废水;
2、在对氨气进行处理时,有时需要向中和溶液中加入液体催化剂,但液体催化剂加入溶液后,不便与其充分混合,从而降低了对氨气处理时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解决了在对兰炭废水处理时,不便兰炭废水脱氨产生的氨气高效处理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在对兰炭废水处理时,便于兰炭废水脱氨产生的氨气高效处理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包括酸溶液筒,所述酸溶液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碱溶液筒,所述碱溶液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试剂筒,所述试剂筒的上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酸溶液筒和碱溶液筒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端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酸溶液筒的上端面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碱溶液筒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试剂筒的上端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
3、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环,所述试剂筒的端面转动连接有轴筒,所述轴筒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水孔,且进水孔位于试剂筒的内部,所述轴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齿环,并与驱动齿环啮合,所述轴筒的内部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饼,所述轴筒的外表面,并位于酸溶液筒和碱溶液筒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压力单向阀。
4、优选的,所述搅拌杆为空心杆,所述进水孔、轴筒、搅拌杆以及压力单向阀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压饼与轴筒滑动连接,所述压饼位于进水孔的上方。
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贯穿酸溶液筒,并延伸至酸溶液筒的内部下侧。
7、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顶端与碱溶液筒相连通,并延伸至碱溶液筒的内部下侧,所述导气管的底端与酸溶液筒相连通。
8、优选的,所述酸溶液筒的内部设置有酸性溶液,且进气管的底端位于液面以下,所述碱溶液筒的内部设置有碱性溶液,且导气管的底端位于液面以下。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通过进水管可向试剂筒的内部加入液体催化剂,且液体催化剂通过进水孔进入轴筒中,然后下压压杆使其带动压饼下移,且压饼可对轴筒中的液体催化剂进行挤压,使液体催化剂的压力增大,当液体催化剂的压力增大时,可将压力单向阀打开,并通过压力单向阀可向酸溶液筒和碱溶液筒的内部输送液体催化剂,然后启动电机,并通过驱动齿环与从动齿环的啮合可带动轴筒转动,且轴筒可带动搅拌杆转动,并对酸溶液筒和碱溶液筒内部的溶液进行搅拌,以便使氨气、溶液以及液体催化剂三者充分混合,从而提高对氨气处理的效果。
11、2、该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通过排水管向酸溶液筒的内部注入酸性溶液、向碱溶液筒的内部注入碱性溶液,然后将进气管与外部脱氨塔相连接,可向进气管的内部输送氨气,且氨气通过进气管可进入酸溶液筒中,并与酸溶液筒内部的酸性溶液中和,且导气管的底端位于液面以下,向碱溶液筒的内部注入碱性溶液,通过导气管和抽气泵,可将酸溶液筒内部未完全中和的气体抽取到碱溶液筒中,并与碱溶液筒内部的碱性溶液进行溶解,因此可对氨气进行处理。
1.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包括酸溶液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溶液筒(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碱溶液筒(2),所述碱溶液筒(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试剂筒(3),所述试剂筒(3)的上端面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酸溶液筒(1)和碱溶液筒(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的端面螺纹连接有密封盖(6),所述酸溶液筒(1)的上端面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7),所述碱溶液筒(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导气管(8),所述导气管(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抽气泵(9),所述试剂筒(3)的上端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17)为空心杆,所述进水孔(13)、轴筒(12)、搅拌杆(17)以及压力单向阀(18)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饼(16)与轴筒(12)滑动连接,所述压饼(16)位于进水孔(13)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7)贯穿酸溶液筒(1),并延伸至酸溶液筒(1)的内部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8)的顶端与碱溶液筒(2)相连通,并延伸至碱溶液筒(2)的内部下侧,所述导气管(8)的底端与酸溶液筒(1)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兰炭废水脱氨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溶液筒(1)的内部设置有酸性溶液,且进气管(7)的底端位于液面以下,所述碱溶液筒(2)的内部设置有碱性溶液,且导气管(8)的底端位于液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