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6614发布日期:2023-09-09 16:3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自来水生产,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1、传统设备工艺,单个滤池面积约30平方米,滤砂面距离中心反洗口1-4米,滤砂面中心和边缘角落距离反洗口相差悬殊,导致边缘角落无法反洗彻底,纳污能力降低,同时污泥慢慢沉积结块,有效过滤面积逐渐减少,恶性循环导致滤池反洗频率增加,整体反洗水量增大4-10倍。每次反洗相当于抖动滤砂后又没有清洗彻底,反洗后正常运行短期出水浑浊度高,频繁反洗的水混合到清水池,水质自然无法达标,只能频繁更换滤砂。

2、由于滤池数量有限,每次反洗时的出水量只有正常运行水量的50-70%,大大的降低了制水量,影响制水的安全性。有些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虹吸系统改为汽水混合反洗系统,这个改进可以解决清洗的问题。但是这种改造需要增加反洗泵、空压机、反洗水池等一系列的设备,大大增加了投资运行成本,同时也对操作和检修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难度。

3、申请号为cn202221149400.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成套高效净水系统,该使用新型公开的池体中设有反应池、沉淀池以及过滤池,通过将高浊度原水与药剂混合,高浊度原水通过管路进入池体的反应池内,使得高浊度原水与药剂在反应池内发生絮凝反应,絮凝后的高浊度原水进入沉淀池内,通过设于沉淀池底部的多个排泥斗,将杂质沉淀,沉淀后的清水进入过滤池,通过多个间隔设置复合式过滤系统,将清水进行再次过滤,过滤后的清水通过管路进入过滤池内,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沉淀效率和杂质的去除效果。但是,该实用新型的过滤池与传统设备工艺存在一样的问题,无法做到将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的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难以确保反冲洗无死角,因而需要增大反洗频率,容易造成反洗水量浪费。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以解决无法做到将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的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难以确保反冲洗无死角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包括混凝池和过滤池;其中,

4、所述混凝池为圆柱塔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池和沉淀池;

5、所述过滤池在所述混凝池顶部外周环绕设置多个,并连通所述沉淀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滤砂面,所述滤砂面顶部设有反洗水口。

6、作为优选,所述滤砂面距离所述反洗水口1-1.9m。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滤砂面距反洗口最边缘的角落只有1.9米,与距离反洗口最近的1米相差不大,能把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的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以确保反冲洗无死角,反洗彻底,大大提高了滤池反洗后的纳污能力,可以降低反洗频率,节省反洗水量,有利于延长滤砂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池和过滤池;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砂面距离所述反洗水口1-1.9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自来水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生产过滤系统,混凝池和过滤池;其中,所述混凝池为圆柱塔式结构,其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反应池和沉淀池;所述过滤池在所述混凝池顶部外周环绕设置多个,并连通所述沉淀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滤砂面,所述滤砂面顶部设有反洗水口。本技术可以解决无法做到将距反洗口近的冲力均匀的分散到距离反洗口较边缘的角落,难以确保反冲洗无死角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江智,张桂娇,柏燕艳,王骞,姚东参,白洋,张思,黄瑜,刘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宇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