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8367发布日期:2024-01-16 11:2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


背景技术:

1、水解酸化工艺可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好氧处理前的预处理工艺,主要适用于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水解酸化的作用主要是使成分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在细胞外酶和兼氧菌的生化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和可溶性有机物,进行“粗粮细作”,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同时,污水在水解酸化池内可进行氨化反应,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为后续单元的进一步脱氮奠定了基础。

2、传统的水解酸化工艺应用在工程上,一般采用矩形或者圆形池体结构,采用一管一孔或分枝式配水方式,剩余污泥采用定时排放的方式,不配备污泥回流系统。由于水解酸化池常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工业废水进水水质波动会给水解酸化单元带来一定的冲击负荷,由于传统系统不具备污泥内循环缓冲功能,所以进入水解酸化单元的废水无法快速与活性污泥混合进一步降低冲击负荷,从而影响处理效果;进水水量波动造成水解酸化池内上升流速变化,致使活性污泥层不稳定,不可避免发生污泥沉积现象,从而影响处理效果。而且传统的水解酸化单元自动化程度较低,抗冲击负荷能力不足,一旦水质水量发生波动需要增加处理能力的话,需要再进行土建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提高水解酸化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的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包括泥水混合槽、设置在泥水混合槽两侧的水解酸化槽、设置在泥水混合槽内的泥水混合组件、设置在水解酸化槽内的水解酸化组件以及设置在水解酸化槽下部外侧和泥水混合槽底部之间的污泥回流组件;所述泥水混合槽和水解酸化槽内腔上部连通;在所述泥水混合槽上部外壁安装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水管,在所述水解酸化槽上部外壁设置与其内腔连通的出水管,在所述水解酸化槽底部外壁设置与其内腔连通的剩余污泥管。

4、本实用新型所述泥水混合组件包括安装在泥水混合槽内的导流筒、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泥水混合槽顶部的搅拌电机、纵向固定安装在搅拌电机底部传动轴上的搅拌杆以及安装在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杆贯穿所述导流筒。

5、本实用新型所述水解酸化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泥水混合槽外壁顶部的布水槽、间隔固定安装在布水槽底部的与其内腔连通的l形布水管、间隔安装在l形布水管横管底部的布水嘴、安装在水解酸化槽中部的填料支架、安装在填料支架之间的组合填料以及安装在水解酸化槽外壁内侧上部的出水槽,所述出水槽与出水管连通;所述l形布水管横管设置在水解酸化槽底部,所述出水槽位于组合填料上方。

6、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泥回流组件包括安装在泥水混合槽底部的污泥回流泵出水管、贯穿水解酸化槽侧壁的污泥回流泵吸泥管以及安装在污泥回流泵出水管和污泥回流泵吸泥管之间的污泥回流泵,在所述污泥回流泵吸泥管端部安装开口向下的喇叭状的吸水嘴。

7、本实用新型位于布水槽进水侧在混合槽侧壁顶部外侧安装配水堰,在所述出水槽外侧壁顶部安装出水堰,出水堰和配水堰的结构相同,所述出水堰设置在配水堰的斜下方;位于相邻的两个l形布水管之间在布水槽内安装隔板。

8、本实用新型在进水管上安装进水电磁流量计。

9、本实用新型在污泥回流泵出水管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污泥回流电磁流量计和污泥回流管电动阀。

10、本实用新型在剩余污泥管上安装剩余污泥流量计和剩余污泥管电动阀,所述剩余污泥流量计与水解酸化槽相邻。

11、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泥水混合槽和水解酸化槽上安装密封盖;位于水解酸化槽上方在密封盖上安装与其内腔连通的通风管。

12、本实用新型配水堰或出水堰包括条形板体、均匀设置在条形板体顶部的齿形三角堰以及间隔设置在条形板体上的一列安装调节孔。

13、本实用新型积极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将泥水混合组件、水解酸化组件和污泥回流组件集成设置,并配有相应的流量计和电动阀,根据进水量精准控制污泥回流量。通过回流污泥和进水混合保持流态,可以提高水解酸化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在水解酸化槽维持活性污泥的悬浮,提高污泥浓度,形成“活性污泥层”,提高水解酸化反应效率,保证老化污泥顺利排出,避免在系统内形成污泥沉积。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相应电磁流量计、和相应的电动阀,实现全自动化控制,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水解酸化单元高效、科学的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泥水混合槽(1)、设置在泥水混合槽(1)两侧的水解酸化槽(2)、设置在泥水混合槽(1)内的泥水混合组件、设置在水解酸化槽(2)内的水解酸化组件以及设置在水解酸化槽(2)下部外侧和泥水混合槽(1)底部之间的污泥回流组件;所述泥水混合槽(1)和水解酸化槽(2)内腔上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混合组件包括安装在泥水混合槽(1)内的导流筒(4)、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泥水混合槽(1)顶部的搅拌电机(27)、纵向固定安装在搅拌电机(27)底部传动轴上的搅拌杆(3)以及安装在搅拌杆(3)上的搅拌叶片(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泥水混合槽(1)外壁顶部的布水槽(6)、间隔固定安装在布水槽(6)底部的与其内腔连通的l形布水管(7)、间隔安装在l形布水管(7)横管底部的布水嘴(8)、安装在水解酸化槽(2)中部的填料支架(9)、安装在填料支架(9)之间的组合填料(10)以及安装在水解酸化槽(2)外壁内侧上部的出水槽(12),所述出水槽(12)与出水管(1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组件包括安装在泥水混合槽(1)底部的污泥回流泵出水管(18)、贯穿水解酸化槽(2)侧壁的污泥回流泵吸泥管(15)以及安装在污泥回流泵出水管(18)和污泥回流泵吸泥管(15)之间的污泥回流泵(17),在所述污泥回流泵吸泥管(15)端部安装开口向下的喇叭状的吸水嘴(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布水槽(6)进水侧在泥水混合槽(1)侧壁顶部外侧安装配水堰(5),在所述出水槽(12)外侧壁顶部安装出水堰(11),出水堰(11)和配水堰(5)的结构相同,所述出水堰(11)设置在配水堰(5)的斜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21)上安装进水电磁流量计(2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污泥回流泵出水管(18)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污泥回流电磁流量计(20)和污泥回流管电动阀(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剩余污泥管(24)上安装剩余污泥流量计(26)和剩余污泥管电动阀(25),所述剩余污泥流量计(26)与水解酸化槽(2)相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泥水混合槽(1)和水解酸化槽(2)上安装密封盖(28);位于水解酸化槽(2)上方在密封盖(28)上安装与其内腔连通的通风管(23)。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特征在于,配水堰(5)或出水堰(11)包括条形板体(29)、均匀设置在条形板体(29)顶部的齿形三角堰(30)以及间隔设置在条形板体(29)上的一列安装调节孔(3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带污泥回流系统的水解酸化设备,其包括泥水混合槽、设置在泥水混合槽两侧的水解酸化槽、设置在泥水混合槽内的泥水混合组件、设置在水解酸化槽内的水解酸化组件以及设置在水解酸化槽下部外侧和泥水混合槽底部之间的污泥回流组件;本技术通过回流污泥和进水混合保持流态,可以提高水解酸化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全自动化控制,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水解酸化单元高效、科学的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王可,付丽霞,张丽,张翔,王浩,庄凯,谢丽清,崔宁,侯成林,贾彦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