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0536发布日期:2023-10-14 18:4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资源环境保护,特别涉及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比起传统水处理工艺,它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技术就是常规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的进一步延伸和升级,该技术通过对普通磁介质的改性形成超导磁介质,以超导磁线圈取代常规磁设备。

2、在传统磁混凝工艺中,处理废水的方式是在水中投加磁粉和药剂,再进入沉淀池后将水和污染物分离,虽然磁介质密度很大(5.0~5.5g/cm3),但普通电磁体或者永磁装置提供的磁场大小有限,所以还会存在一部分磁介质粉末随着水流跑失的情况,这些磁介质粉流失到后续工艺工段不仅干扰正常水处理,对设备造成影响或者损坏,持续投加补充跑失的磁介质粉也提高了运行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利用超导磁线圈提供的超强磁场可以捕捉常规磁设备难以吸附的弱磁性物质,避免高强度水处理时出现的磁粉跑失现象,此外把整套工艺系统中占据很大一部分空间的沉淀池,改用占地面积很小的超导磁分离装置取代,可以大幅缩小整套废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方便做成一体化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工艺系统利用旋转的吸附网格和两套功能不同的腔体,让净化废水和装置清洗的功能可同时运行,保证了系统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装置的运行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超导磁分离装置清洗系统采用是内部水流,无需额外的工艺耗水,节约成本降低能耗,清洗废水回流到系统前端混凝絮凝装置,避免了额外的污染。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凝絮凝装置、超导磁分离装置、磁分离机和污泥收集装置,所述混凝絮凝装置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混凝池、磁粉池与絮凝池,所述超导磁分离装置内部通过隔板将内部分隔为上下三个部分,上下部分均为清洗腔,中间部分为吸附腔,所述清洗腔一侧中央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均转动设置有一吸附网格,所述吸附网格一侧设置于清洗腔内,另一侧设置于吸附腔内,所述超导磁分离装置外部对应于吸附腔内的吸附网格处设置有超导磁线圈,所述清洗腔内通过管道与磁分离机连通,所述超导磁分离装置于吸附腔处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磁分离机分别与污泥收集装置、磁粉池通过管道连通。

4、优选的,所述混凝池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废水泵。

5、优选的,所述混凝池、磁粉池与絮凝池之间相互通过导向板进行分隔,所述混凝池与磁粉池上部连通,所述磁粉池与絮凝池下部连通。

6、优选的,所述混凝池内设置有混凝池搅拌装置,所述磁粉池内设置有磁粉池搅拌装置,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池搅拌装置。

7、优选的,所述清洗腔与磁分离机连通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门。

8、优选的,所述吸附网格整体为圆柱体,所述开口大小与吸附网格侧截面大小相同。

9、优选的,所述吸附网格两端圆心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至超导磁分离装置外部。

10、优选的,所述吸附网格由铁素体或马氏体不锈钢钢丝编制而成,所述铁素体或马氏体不锈钢钢丝直径在0.5~1mm之间,所述吸附网格内网格格栅间距在2~5mm之间,所述吸附网格内网格每层间距在2~5mm之间。

11、优选的,所述清洗腔内于吸附网格一侧上方均固定安装有超声波发生器。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超导磁分离装置取代常规磁混凝的沉淀池,大幅减小了水处理系统的占用空间并提升水处理强度负荷,同时还避免了磁粉跑失对水处理效果的不良影响。

14、本实用新型利用旋转的吸附网格和超导磁分离装置内部分割出两套功能不同的腔体,让净化废水和装置清洗的功能可同时运行且相互不干扰,保证了系统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装置的运行寿命。

15、超导磁分离装置清洗系统采用是内部水流,无需额外的工艺耗水,节约成本降低能耗,清洗废水回流到系统前端混凝絮凝装置,避免了额外的污染。

16、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处理工业废水,ss去除率高,最优出水<2mg/l,出水透明度高,浊度<1ntu,除磷最优出水总磷可低至0.05mg/l,占地面积小,最低可以控制在20m2左右,耗电量小,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运行远程控制,无需经常维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凝絮凝装置、超导磁分离装置、磁分离机和污泥收集装置,所述混凝絮凝装置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混凝池、磁粉池与絮凝池,所述超导磁分离装置内部通过隔板将内部分隔为上下三个部分,上下部分均为清洗腔,中间部分为吸附腔,所述清洗腔一侧中央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均转动设置有一吸附网格,所述吸附网格一侧设置于清洗腔内,另一侧设置于吸附腔内,所述超导磁分离装置外部对应于吸附腔内的吸附网格处设置有超导磁线圈,所述清洗腔内通过管道与磁分离机连通,所述超导磁分离装置于吸附腔处设置有排水管道,所述磁分离机分别与污泥收集装置、磁粉池通过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的进水口处设置有废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磁粉池与絮凝池之间相互通过导向板进行分隔,所述混凝池与磁粉池上部连通,所述磁粉池与絮凝池下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内设置有混凝池搅拌装置,所述磁粉池内设置有磁粉池搅拌装置,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絮凝池搅拌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与磁分离机连通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网格整体为圆柱体,所述开口大小与吸附网格侧截面大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网格两端圆心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至超导磁分离装置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网格由铁素体或马氏体不锈钢钢丝编制而成,所述铁素体或马氏体不锈钢钢丝直径在0.5~1mm之间,所述吸附网格内网格格栅间距在2~5mm之间,所述吸附网格内网格每层间距在2~5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腔内于吸附网格一侧上方均固定安装有超声波发生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连续运行的超导磁混凝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凝絮凝装置、超导磁分离装置、磁分离机和污泥收集装置,混凝絮凝装置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混凝池、磁粉池与絮凝池,超导磁分离装置内部通过隔板将内部分隔为上下三个部分,上下部分均为清洗腔,中间部分为吸附腔,清洗腔一侧中央均设置有开口,开口处均转动设置有一吸附网格,超导磁分离装置外部对应于吸附腔内的吸附网格处设置有超导磁线圈,清洗腔内通过管道与磁分离机连通,超导磁分离装置于吸附腔处设置有排水管道,磁分离机分别与污泥收集装置、磁粉池通过管道连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广泛高效应用于工业、生活、市政废污水与饮用水的处理且成本低廉。

技术研发人员:李擎,郁振标,李亮亮,季献华,贾伯林,李宽,王鹏,丁炜,徐少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