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0937发布日期:2023-11-30 10:4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污染治理,具体涉及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1、生态浮床是针对富营养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远离,降解水中的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2、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是由若干个植物栽培载体组成,将植物的根茎通过栽载体放入水中治理污染,常见的生态浮床结构较为固定,多个浮床之间一般通过螺栓连接,拆装较为不便,当需要投放较大面积的浮床时,拼装较为麻烦,投放效率较低,且螺栓连接处遇水浸泡易生锈,回收浮床时不便进行拆卸分离,同时也不便对单个损坏的浮床进行拆卸更换。

3、因此,需要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解决常见的生态浮床在使用时不便进行连接和拆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顶端前设有种植盆,所述种植盆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透水孔,所述床板相邻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有连接座,所述床板的另外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连接槽相互配合,所述连接槽的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限位槽,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

3、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腔底端侧壁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贯穿至所述连接座的顶部,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有旋钮,所述转轴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齿轮,所述安装腔的两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分别固定有齿条板,所述安装腔的两端分别滑动贯穿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固定,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槽相互配合,所述滑块与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弹簧。

4、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两个所述齿条板分别位于所述齿轮的两侧,两个所述齿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均与所述齿轮互相啮合。

5、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两个所述弹簧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杆的两侧,所述弹簧与所述限位杆之间平行设置。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槽,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通槽,所述限位杆的两侧侧壁与所述通槽的两侧侧壁滑动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座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旋钮位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凹槽与所述旋钮的横截面均呈圆形设置,所述凹槽的大小大于所述旋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9、(1)通过副班对种植盆进行漂浮支撑,即可使植物栽培在水面,通过植物根茎生长至水内进行水质净化,具有较好的水污染治理效果,通过限位组件可对多个床板之间进行安装拼接,便于该生态浮床进行大面积投放,操作较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10、(2)通过转动旋钮即可控制限位杆与限位槽之间的插接状态,继而对多个生态浮床进行拼接或拆解,使该浮床在进行装配投放和分解回收时操作更加便捷,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该生态浮床在投放和治理水污染时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顶端前设有种植盆(2),所述种植盆(2)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透水孔(3),所述床板(1)相邻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有连接座(4),所述床板(1)的另外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连接槽(5),所述连接座(4)与所述连接槽(5)相互配合,所述连接槽(5)的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限位槽(6),所述连接座(4)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7),所述安装腔(7)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8)包括与所述安装腔(7)底端侧壁转动连接的转轴(81),所述转轴(81)贯穿至所述连接座(4)的顶部,所述转轴(81)的顶端固定有旋钮(82),所述转轴(81)的外侧壁紧固套接有齿轮(83),所述安装腔(7)的两侧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滑块(84),两个所述滑块(84)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分别固定有齿条板(85),所述安装腔(7)的两端分别滑动贯穿有限位杆(86),两个所述限位杆(8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84)固定,所述限位杆(86)与所述限位槽(6)相互配合,所述滑块(84)与所述安装腔(7)的一侧内壁之间固定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弹簧(8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齿条板(85)分别位于所述齿轮(83)的两侧,两个所述齿条板(85)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均与所述齿轮(83)互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弹簧(87)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杆(86)的两侧,所述弹簧(87)与所述限位杆(86)之间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通槽(9),两个所述限位杆(86)分别贯穿两个所述通槽(9),所述限位杆(86)的两侧侧壁与所述通槽(9)的两侧侧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的顶端开设有凹槽(10),所述旋钮(82)位于所述凹槽(10)内部,所述凹槽(10)与所述旋钮(82)的横截面均呈圆形设置,所述凹槽(10)的大小大于所述旋钮(8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床,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针对了常见的生态浮床在使用时不便进行连接和拆装的问题,包括床板,床板的顶端前设有种植盆,种植盆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透水孔,床板相邻的两侧侧壁分别固定有连接座,床板的另外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连接槽,连接座与连接槽相互配合,连接槽的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呈对称设置的限位槽;本技术通过副班对种植盆进行漂浮支撑,即可使植物栽培在水面,通过植物根茎生长至水内进行水质净化,具有较好的水污染治理效果,通过限位组件可对多个床板之间进行安装拼接,便于该生态浮床进行大面积投放,操作较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蒋彬宇,王亮,伍显,陈江华,杨婷,郭爱铭,刘梦,严惠敏,彭子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