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3696发布日期:2023-12-30 04:28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一般采用多级动力搅拌混药或采用静态管道混合器进行混药的装置实现加药絮凝沉淀。由于静态管道混合器使用时经过管道混合器后的水头损失较大,通常不小于0.3m,因此大多采用多级动力搅拌混药的装置。

2、但是,多级动力搅拌混药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搅拌速度梯度的桨叶式搅拌机和框式搅拌机,以实现絮凝剂和待澄清水之间的混合反应所需的搅拌强度,设备占地空间较大,只能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领域中;而针对小型污水处理领域时,由于具有的空间较小,多级动力搅拌混药的装置将受到局限性,无法保证实现混合絮凝的搅拌强度;因此缺乏一种能够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领域的无需额外机械设备就能实现混合絮凝的反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混凝设备需要额外的机械设备实现搅拌强度的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包括池体、进水管、出水管、空气管、气提管、混合槽和絮凝机构;所述池体的内部通过分隔板分为进水区和絮凝区;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进水区,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絮凝区;所述空气管和所述气提管相连接均位于所述进水区;所述气提管设置有混凝剂投加口;所述混合槽固定于所述池体的内部连接于所述气提管、所述絮凝机构的上方;所述絮凝机构设置于所述絮凝区;所述絮凝机构包括入水管和絮凝反应管组件,入水管连接于所述絮凝反应管组件的一侧;

3、污水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进水区,通过所述气提管的气提作用提升至所述混合槽后进入所述絮凝反应管组件中形成絮粒,形成絮粒的污水流出至所述絮凝区中发生絮凝反应。

4、进一步地,气提管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剂投加口,混凝剂通过混凝剂投加口增至气提管中。

5、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反应管组件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絮凝反应管。

6、进一步地,位于絮凝反应管的内部设置有鲍尔球,用于干扰水流以形成旋流。

7、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絮凝反应管之间通过弯头连通形成倒u型结构的反应管组件,多个所述反应管组件沿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分布并通过所述弯头依次相连接形成管排,多个所述管排沿池体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隔分布并通过所述弯头连接形成絮凝管排。

8、进一步地,所述絮凝机构还包括絮流板,所述絮流板连接于所述絮凝区的所述池体的内壁。

9、进一步地,絮流板沿池体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布设。

10、进一步地,还包括隔墙,所述隔墙并排连接于所述絮凝区的池体的内壁,将所述絮凝区划分为多个廊道;所述絮凝反应管均布于所述絮凝区的多个所述廊道中。

11、进一步地,所述入水管与所述絮凝反应管组件中的首端絮凝反应管通过弯头连通,入水管的顶部连接有活动套管,通过活动套管与混合槽连通;通过活动套管调整与入水管的连接位置以调整活动套管的高度,以实现调整污水的跌水高度。

12、进一步地,所述絮凝机构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与所述絮凝反应管组件中的末端所述絮凝反应管通过弯头连通;污水通过入水管进入絮凝反应管组件中的多个絮凝反应管中形成絮粒后从排水管流出至絮凝区中发生絮凝。

13、进一步地,混合槽呈中空的立方体结构,混合槽的顶部与大气连通。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有:

15、池体的内部通过分隔板分为进水区和絮凝区;进水管连通于进水区,出水管连通于絮凝区;空气管和气提管相连接均位于进水区;混合槽固定于池体的内部连接于气提管、絮凝机构的上方;絮凝机构设置于絮凝区;絮凝机构包括入水管和絮凝反应管组件,入水管连接于絮凝反应管组件的一侧;

16、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进水区,通过气提管的气提作用提升至混合槽与助凝剂混合后进入絮凝反应管组件中形成絮粒,形成絮粒的污水流出至絮凝区中发生絮凝反应;通过气提作用,在液位提升的同时实现混凝剂与污水的充分混合,可以实现通过气提搅拌保证混凝剂的混合效果,同时能将液位在混凝沉淀之前提升到一定高度,无须额外的机械设备达到所需的搅拌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进水管、出水管、空气管、气提管、混合槽和絮凝机构;所述池体的内部通过分隔板分为进水区和絮凝区;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进水区,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絮凝区;所述空气管和所述气提管相连接均位于所述进水区;所述气提管设置有混凝剂投加口;所述混合槽固定于所述池体的内部连接于所述气提管、所述絮凝机构的上方;所述絮凝机构设置于所述絮凝区;所述絮凝机构包括入水管和絮凝反应管组件,入水管连接于所述絮凝反应管组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提管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剂投加口,混凝剂通过混凝剂投加口增至气提管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管组件包括多个依次串联连接的絮凝反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絮凝反应管的内部设置有鲍尔球,用于干扰水流以形成旋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絮凝反应管之间通过弯头连通形成倒u型结构的反应管组件,多个所述反应管组件沿所述池体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分布并通过所述弯头依次相连接形成管排,多个所述管排沿池体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隔分布并通过所述弯头连接形成絮凝管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机构还包括絮流板,所述絮流板连接于所述絮凝区的所述池体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絮流板沿池体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与所述絮凝反应管组件中的首端絮凝反应管通过弯头连通,入水管的顶部连接有活动套管,通过活动套管与混合槽连通;通过活动套管调整与入水管的连接位置以调整活动套管的高度,以实现调整污水的跌水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机构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与所述絮凝反应管组件中的末端所述絮凝反应管通过弯头连通;污水通过入水管进入絮凝反应管组件中的多个絮凝反应管中形成絮粒后从排水管流出至絮凝区中发生絮凝。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合絮凝反应装置,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包括池体、进水管、出水管、空气管、气提管、混合槽和絮凝机构池体的内部通过分隔板分为进水区和絮凝区;进水管连通于进水区,出水管连通于絮凝区;空气管和气提管相连接均位于进水区;混合槽固定于池体的内部连接于气提管、絮凝机构的上方;絮凝机构设置于絮凝区;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进水区,通过气提管的气提作用提升至混合槽与助凝剂混合后进入絮凝反应管组件中形成絮粒,形成絮粒的污水流出至絮凝区中发生絮凝反应;通过气提作用,在液位提升的同时实现混凝剂与污水的充分混合,无须额外的机械设备达到所需的搅拌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