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57401发布日期:2023-12-30 05:3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土壤治理,具体是指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土壤污染治理装置主要通过向土地中的土壤上喷洒土壤修复液,但常规的治理装置多为之间采用洒水车,将土壤修复液通过喷洒的形式喷洒在污染的土壤上,但此种方式只能和土壤的表面接触,修复液容易被逐渐蒸发,进而不能将修复液和深层的土壤接触,使土壤修复液混合不够均匀,导致土壤污染治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可在行驶过程中实现快速、连续、高效修复土壤的操作流程。

2、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包括修复车、喷灌组件、折翼式调节组件和修复液导入组件,所述修复车上设有车厢,所述折翼式调节组件对称设于车厢两侧,所述喷灌组件设于车厢上,所述修复液导入组件设于折翼式调节组件上。

3、进一步地,所述折翼式调节组件包括转动杆、从动杆、调节液压杆、垂直杆和调节架,所述转动杆铰接设于车厢上,所述从动杆铰接设于车厢上,所述调节液压杆铰接设于车厢上,所述调节液压杆和转动杆铰接,所述垂直杆和从动杆及转动杆铰接,所述转动杆和从动杆平行,所述调节架和垂直杆底部固接。

4、进一步地,所述修复液导入组件包括修复外壳、挖刨组件、注液杆和犁刀,所述挖刨组件设于修复外壳内,所述注液杆设于修复外壳上,所述犁刀位于挖刨组件和注液杆之间,所述挖刨组件靠近修复车的前方,所述注液杆靠近修复车的后方。

5、进一步地,所述挖刨组件包括旋转设于修复外壳内挖轮一、挖轮二、驱动轮和张紧轮,所述挖轮一和挖轮二的转轴上,以及驱动轮和张紧轮上连接设有皮带,所述挖轮一和挖轮二上设有刀头。

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架内旋转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架底部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滑动设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和修复外壳固接,所述限位滑块和调节螺杆螺纹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喷灌组件包括喷洒泵和喷洒软管,所述修复车内设有水箱,所述喷洒泵和水箱连接,所述喷洒软管和喷洒泵及注液杆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注液杆上周身密布喷孔。

9、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设置挖刨组件可将坚硬土地刨开,并通过犁刀将缝隙开阔,此时通过注液杆的设置可提高混合液和土壤的混合度,通过折翼式调节组件和调节架的多种调节形式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并且通过车辆行驶的形式可实现快速、连续修复土壤的操作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复车、喷灌组件、折翼式调节组件和修复液导入组件,所述修复车上设有车厢,所述折翼式调节组件对称设于车厢两侧,所述喷灌组件设于车厢上,所述修复液导入组件设于折翼式调节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翼式调节组件包括转动杆、从动杆、调节液压杆、垂直杆和调节架,所述转动杆铰接设于车厢上,所述从动杆铰接设于车厢上,所述调节液压杆铰接设于车厢上,所述调节液压杆和转动杆铰接,所述垂直杆和从动杆及转动杆铰接,所述转动杆和从动杆平行,所述调节架和垂直杆底部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液导入组件包括修复外壳、挖刨组件、注液杆和犁刀,所述挖刨组件设于修复外壳内,所述注液杆设于修复外壳上,所述犁刀位于挖刨组件和注液杆之间,所述挖刨组件靠近修复车的前方,所述注液杆靠近修复车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挖刨组件包括旋转设于修复外壳内挖轮一、挖轮二、驱动轮和张紧轮,所述挖轮一和挖轮二的转轴上,以及驱动轮和张紧轮上连接设有皮带,所述挖轮一和挖轮二上设有刀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架内旋转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架底部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滑动设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和修复外壳固接,所述限位滑块和调节螺杆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组件包括喷洒泵和喷洒软管,所述修复车内设有水箱,所述喷洒泵和水箱连接,所述喷洒软管和喷洒泵及注液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杆上周身密布喷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污染治理装置,包括修复车、喷灌组件、折翼式调节组件和修复液导入组件,所述修复车上设有车厢,所述折翼式调节组件对称设于车厢两侧,所述喷灌组件设于车厢上,所述修复液导入组件设于折翼式调节组件上,所述折翼式调节组件包括转动杆、从动杆、调节液压杆、垂直杆和调节架,所述转动杆铰接设于车厢上;本技术属于土壤治理领域,具体是设置挖刨组件可将坚硬土地刨开,并通过犁刀将缝隙开阔,此时通过注液杆的设置可提高混合液和土壤的混合度,通过折翼式调节组件和调节架的多种调节形式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并且通过车辆行驶的形式可实现快速、连续修复土壤的操作流程。

技术研发人员:周广增,路宽,耿林浩,尹威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竹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