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氮后缺氧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4904发布日期:2024-03-05 12:0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氮后缺氧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脱氮后缺氧池。


背景技术:

1、脱氮后缺氧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环境工程设施,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它通常被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生物处理过程中。脱氮过程中,污水首先通过生化处理单元(如活性污泥法)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的氨氧化形成亚硝酸盐。之后,污水进入脱氮后缺氧池,这个环节是为了利用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过程。在脱氮后缺氧池中,由于控制供氧条件,污水中的氧气通常较少,这样可以促使细菌利用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代替氧气来降解硝酸盐。这个反硝化过程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了氮的去除。脱氮后缺氧池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减少了出水中的氮含量,从而减轻了氮对水体生态系统的负荷和污染。同时,通过合理运行控制脱氮后缺氧池的条件,可以实现高效的脱氮效果,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出水质量。

2、在中国专利网站上公开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缺氧池(公开号为:cn107235554b),虽然解决了传统的缺氧池由于填料的长期运行,极易大量挂泥,随着挂泥量的增加,填料内部污泥很难与回流水或来水直接接触,难以实现泥水的充分混合,导致短流或死泥堆积现象,严重影响反硝化效果;同时因填料支架因荷载增加而产生坍塌风险的技术问题,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3、缺氧池在设计时,由于反硝化反应较为缓慢,为了进行污水处理,需要对缺氧池规格进行调整或是对污水量进行调整,以及缺氧池内污水的反应时间增加,大大降低了缺氧池的使用效率,甚至容易导致处理后的污水内氮气含量过高,对环境造成氮污染,从而不便于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的缺氧池反硝化反应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脱氮后缺氧池。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脱氮后缺氧池,包括缺氧池池体,所述缺氧池池体的下端内壁安装有催化机构,所述催化机构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位于缺氧池池体的中部,所述上隔板将缺氧池池体的内部空间分为上层区域和下层区域。

3、优选地,所述上隔板的下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下端固定插接有集料盘,所述集料盘呈空心圆盘状,所述集料盘的上端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筛网,所述集料盘的内部通过筛网与外部连通,所述筛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呈螺旋状。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呈圆环状的筛网连通集料盘的内部与外部,从而便于集料盘内外液体进行交换的同时,避免大颗粒杂质进入集料盘内。

5、优选地,所述集料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筒,多个所述连接筒在集料盘的外表面以集料盘的轴线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集料盘的内部与连接筒的内部连通。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个连接筒对集料盘进行安装固定,使得便于对通过集料盘对上隔板和下隔板进行安装。

7、优选地,所述连接筒的末端与缺氧池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的侧壁表面固定插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呈圆环状,所述连通管的内部与多个连接筒的内部均连通。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通管连通多个连接筒,从而便于将连通管内的气泡通过多个连接筒进行排出。

9、优选地,所述缺氧池池体的外表面安装有气泡发生器,所述气泡发生器的气泡输出端与连通管的内部连通。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泡发生器通过连接筒向缺氧池池体内排放气泡,气泡的上升和湍流效应可以促进气体传递和溶解,并增加反硝化反应的效率。

11、优选地,所述集料盘的下表面与下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隔板将下层区域分隔为气泡发生区和分离区,所述气泡发生区位于分离区的上方。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下隔板将下层区域再次分隔,减少上下层水体的混合,使得反硝化反应更加集中和高效。

13、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4、通过设置在缺氧池池体的内部安装催化机构,利用催化机构中的上隔板和下隔板将缺氧池池体的内部空间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上层区域、气泡发生区和分离区,使得上层主要用于的水体处理和反硝化反应,气泡发生区通过气泡发生器产生气泡,利用气泡的上升和湍流效应可以促进气体传递和溶解,并增加反硝化反应的效率,分离区通过下隔板减少上下层水体的混合,使得反硝化反应更加集中和高效,从而使得催化机构具有便于促进缺氧池池体内进行反硝化反应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脱氮后缺氧池,包括缺氧池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池体(1)的下端内壁安装有催化机构,所述催化机构包括上隔板(2)和下隔板(21),所述上隔板(2)位于缺氧池池体(1)的中部,所述上隔板(2)将缺氧池池体(1)的内部空间分为上层区域(11)和下层区域,所述上隔板(2)的下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旋转轴(22),所述旋转轴(22)的下端固定插接有集料盘(23),所述集料盘(23)呈空心圆盘状,所述集料盘(23)的上端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筛网(24),所述集料盘(23)的内部通过筛网(24)与外部连通,所述筛网(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5),所述连接杆(2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扇叶(26),所述扇叶(26)呈螺旋状,所述集料盘(23)的下表面与下隔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隔板(21)将下层区域分隔为气泡发生区(12)和分离区(13),所述气泡发生区(12)位于分离区(13)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氮后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盘(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筒(27),多个所述连接筒(27)在集料盘(23)的外表面以集料盘(23)的轴线为阵列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集料盘(23)的内部与连接筒(27)的内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氮后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27)的末端与缺氧池池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27)的侧壁表面固定插接有连通管(28),所述连通管(28)呈圆环状,所述连通管(28)的内部与多个连接筒(27)的内部均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氮后缺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池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气泡发生器(29),所述气泡发生器(29)的气泡输出端与连通管(28)的内部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脱氮后缺氧池,包括缺氧池池体,所述缺氧池池体的下端内壁安装有催化机构,所述催化机构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该脱氮后缺氧池,通过设置在缺氧池池体的内部安装催化机构,利用催化机构中的上隔板和下隔板将缺氧池池体的内部空间从上到下依次分隔为上层区域、气泡发生区和分离区,使得上层主要用于的水体处理和反硝化反应,气泡发生区通过气泡发生器产生气泡,利用气泡的上升和湍流效应可以促进气体传递和溶解,并增加反硝化反应的效率,分离区通过下隔板减少上下层水体的混合,使得反硝化反应更加集中和高效,从而使得催化机构具有便于促进缺氧池池体内进行反硝化反应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齐林山,陈俊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宝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