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米溶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3558发布日期:2024-04-25 09:59阅读:9来源:国知局
超微米溶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的,涉及超微米溶气装置。


背景技术:

1、污水处理净化常见的两种净化方式为:1、向待处理水体鼓风曝气供氧气,氧气溶入待处理水体,被水体中微生物利用,供微生物生长繁殖,降解水中碳氮磷等元素组成的物质;2、向待处理水体供臭氧,臭氧溶入待处理水体,与催化剂协同或直接与水中还原性污染物发生间接或直接反应,降解水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2、而现行的氧气投加方式主要为:①穿孔曝气法:氧气有效利用率为3%~5%;②射流法:氧气有效利用率为10%~20%;③旋流曝气法:氧气有效利用率为10%~25%;④微孔膜曝气法:氧气有效利用率为15%~30%。以上氧气投加方式均具有氧气有效利用率不高,能耗大,使用寿命短的缺点,从而造成单位水处理成本很高。

3、而现行的臭氧投加方式主要为:①射流法:臭氧逸散率为60%~75%;②气水混合泵投加法:臭氧逸散率30%~60%;③臭氧混合塔法:臭氧逸散率40%~60%,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④曝气盘曝气法:臭氧逸散率70%~80%,曝气盘容易堵塞。以上臭氧投加方式均具有臭氧有效利用率低,臭氧产能浪费大,臭氧尾气浓度高,尾气处理设施庞大,能耗大的缺点,从而造成单位水处理成本很高。

4、综上,鼓风曝气供氧和臭氧向水中投加的均为混合气体,其溶解度受水温、压力、气泡直径和各类气体在水中的分压影响很大。因此,本申请旨在实现一种能够缩小水中气泡直径,增大氧气和臭氧在水中溶解度的溶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超微米溶气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氧气和臭氧在水中溶解度不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超微米溶气装置,包括装置箱体、设置在装置箱体内的溶气罐体与气体增压泵,所述溶气罐体的顶部两侧设置有贯穿于装置箱体外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且进水管、出水管均与溶气罐体的内腔相通,所述进水管位于溶气罐体内腔的一端设有布水口,所述溶气罐体的内部设有使布水口通入待处理水沿溶气罐体内壁螺旋前进的螺旋流道以及对流动中水进行溶气的溶气结构,所述气体增压泵通过管路系统为溶气结构通入增压气体;

3、所述溶气结构包括布气板以及将布气板固定于溶气罐体内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呈柱状,且外表面镂空形成用于嵌入布气板的安置槽,所述布气板呈空心的弧形结构,且布气板板面与溶气罐体的内壁平行,所述布气板板面上密布有若干个与布气板内腔相通的微孔,且微孔的射流方向与水体的流动方向垂直分布。

4、优选的,所述管路系统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压缩空气排气口与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压缩空气排气口分别同气体增压泵的压缩空气进出口相通,所述第一进气管与出气管分别同气体增压泵的增压气体进出口相通,所述出气管与布气板内腔相通。

5、优选的,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

6、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

7、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三压力表。

8、优选的,布水口出口流速6~15m/s,布气板整体具有0.05~0.5微米孔径的小孔。

9、优选的,所述溶气罐体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溶气罐法兰盖,溶气罐体材质选用316l不锈钢材质。

10、优选的,所述溶气罐体远离进水管的一端底部设有溶气罐放空管。

11、优选的,所述装置箱体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百叶窗。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气体增压泵增加待溶解气体的压力,通过在溶气罐体的内部设置对溶气罐体内沿螺旋流道流动中水进行溶气的溶气结构,可增大了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使更多的气体溶解在水中,降低了气体逸散率,提高溶气效率,降低了能耗和单位水处理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氧气和臭氧在水中溶解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特征:

1.超微米溶气装置,包括装置箱体(1)、设置在装置箱体(1)内的溶气罐体(3)与气体增压泵(4),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体(3)的顶部两侧设置有贯穿于装置箱体(1)外的进水管(7)与出水管(8),且进水管(7)、出水管(8)均与溶气罐体(3)的内腔相通,所述进水管(7)位于溶气罐体(3)内腔的一端设有布水口(16),所述溶气罐体(3)的内部设有使布水口(16)通入待处理水沿溶气罐体(3)内壁螺旋前进的螺旋流道(17)以及对流动中水进行溶气的溶气结构,所述气体增压泵(4)通过管路系统为溶气结构通入增压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米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第一进气管(9)、第二进气管(10)、压缩空气排气口(5)与出气管(6),所述第二进气管(10)与压缩空气排气口(5)分别同气体增压泵(4)的压缩空气进出口相通,所述第一进气管(9)与出气管(6)分别同气体增压泵(4)的增压气体进出口相通,所述出气管(6)与布气板(18)内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米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6)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米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9)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米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管(10)上设置有第三压力表(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米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体(3)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溶气罐法兰盖(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米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罐体(3)远离进水管(7)的一端底部设有溶气罐放空管(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米溶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箱体(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百叶窗(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超微米溶气装置,包括装置箱体、设置在装置箱体内的溶气罐体与气体增压泵,所述溶气罐体的顶部两侧设置有贯穿于装置箱体外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且进水管、出水管均与溶气罐体的内腔相通,所述进水管位于溶气罐体内腔的一端设有布水口;本技术中通过气体增压泵增加待溶解气体的压力,通过在溶气罐体的内部设置对溶气罐体内沿螺旋流道流动中水进行溶气的溶气结构,可增大了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使更多的气体溶解在水中,降低了气体逸散率,提高溶气效率,降低了能耗和单位水处理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氧气和臭氧在水中溶解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陆志鸿,许立华,盛祥栋,陈玲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恒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0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