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02254发布日期:2024-05-17 12:09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河道生态修复方向,尤其涉及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


背景技术:

1、水污染源防治难度较大,积极探索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策略,研究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包括地面,所述地面内部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内壁左侧设置有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内壁前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水池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水池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壁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水池内部右侧设置有过滤区,所述过滤区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膜组件,所述过滤膜组件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并贯穿水池,所述连接管右端固定连接有吸水泵,所述吸水泵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出水通管。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过滤区前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循环水泵左端。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地面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相对一端转动连接有绕线辊。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水池内部上方设置有种植平台,所述种植平台后端固定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外壁设置在绕线辊内壁。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地面顶端后侧对应吸水泵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顶端固定连接在吸水泵底端。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连通管左端设置在好氧区内部,所述连通管右端设置在过滤区内部。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连通管左端低于右端并贯穿隔板。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能解决水环境问题,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内部设置有水池(2),所述水池(2)内壁左侧设置有好氧区(16),所述好氧区(16)内壁前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道(13),所述水池(2)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5),所述水池(2)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内壁固定连接有连通管(18),所述水池(2)内部右侧设置有过滤区(19),所述过滤区(19)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膜组件(8),所述过滤膜组件(8)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并贯穿水池(2),所述连接管(7)右端固定连接有吸水泵(5),所述吸水泵(5)出水端固定连接有出水通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19)前端内壁固定连接有抽水管道(3),所述抽水管道(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循环水泵(14)左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相对一端转动连接有绕线辊(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内部上方设置有种植平台(12),所述种植平台(12)后端固定连接有绳索(11),所述绳索(11)外壁设置在绕线辊(10)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顶端后侧对应吸水泵(5)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顶端固定连接在吸水泵(5)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8)左端设置在好氧区(16)内部,所述连通管(18)右端设置在过滤区(19)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8)左端低于右端并贯穿隔板(1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河道生态修复方向,公开了一种可增氧的水生态环境改善装置,包括地面,所述地面内部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内壁左侧设置有好氧区,所述好氧区内壁前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水池左端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水池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内壁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水池内部左侧设置有过滤区,所述过滤区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膜组件,所述过滤膜组件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并贯穿水池,所述连接管右端固定连接有吸水泵。本技术中,解决水环境问题,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缓解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有利于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辉,史正寅,陈国胜,张昕,李惠玲,唐承皓,赵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百绿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3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