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56895发布日期:2024-11-01 19:3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组装,特别涉及一种壳体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方壳锂电池制造过程中,“入壳工序”为产品加工及控制的最关键工序之一,对产品质量、合格率起到关键作用。入壳工序的第一步为“壳体除尘”,即通过负压除尘形式清除壳内来料异物,近年来,壳内金属异物导致电池腐蚀漏液的情况时有发生,经分析复现,原因均为壳体来料金属异物导致,因此,壳内除尘工序也成为电池制造过程中影响电池寿命、质量的最为关键的一步,现有行业内除尘机构可清除90%以上金属异物,但对壳内棱边、顶角的疑难异物清洁能力弱。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除尘装置,以力图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除尘装置,包括:

3、支撑组件,其上设有吸附孔;

4、除尘组件,连通所述吸附孔;

5、壳体支撑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且连通所述吸附孔,所述壳体支撑件被配置为套装待除尘的壳体,且所述壳体支撑件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和至少一个棱边设有风口,以使除尘组件能将所述待除尘壳体内的异物清除。

6、可选地,所述壳体支撑件的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安装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吸附孔以及所述风口。

7、可选地,所述壳体支撑件的周壁和顶壁均设有风口。

8、可选地,所述棱边上的风口为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为孔型风口。

9、可选地,每个设置有所述第一风口的所述棱边上的所述第一风口为多个,且该多个所述第一风口均匀布设在所述棱边上。

10、可选地,所述棱边上的风口为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为长条形风口,所述长条形风口沿所述棱边长度方向延伸。

11、可选地,每个设置有所述第一风口的所述棱边上的所述第一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风口沿所述棱边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壳体支撑件的棱边交接处形成有顶角,所述顶角处设有第二风口。

13、可选地,所述第二风口为孔型风口;或者,所述第二风口为长条形风口,且所述长条形风口由所述顶角向所述外表面延伸。

14、可选地,所述壳体除尘装置还包括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与所述壳体支撑件连接。

15、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设有凹槽,所述壳体支撑件设置所述开口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凹槽内并覆盖所述吸附孔。

16、可选地,所述除尘组件为吸尘罩,所述吸尘罩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底面上,并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吸附孔连接,所述吸尘罩通过连接管道与外置的吸尘设备相连通。

17、根据本申请的壳体除尘装置,在壳体支撑件的至少一个棱边上增设风口,使负压吸附力尽可能覆盖到罩在壳体支撑件上的待除尘壳体内侧的各个位置,尤其能覆盖方形壳体棱边位置,进而彻底清洁待除尘壳体内侧的异物,进一步增强了壳体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撑件的与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安装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吸附孔以及所述风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撑件的周壁和顶壁均设有风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边上的风口为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为孔型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边上的所述第一风口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风口均匀布设在所述棱边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边上的风口为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为长条形风口,所述长条形风口沿所述棱边长度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支撑件的棱边交接处形成有顶角,所述顶角处设有第二风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为孔型风口;或者,所述第二风口为长条形风口,且所述长条形风口由所述顶角向所述外表面延伸。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除尘装置还包括震动机构,所述震动机构与所述壳体支撑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设有凹槽,所述壳体支撑件设置所述开口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凹槽内并覆盖所述吸附孔。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壳体除尘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其上设有吸附孔:除尘组件,连通所述吸附孔;壳体支撑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组件且连通所述吸附孔,所述壳体支撑件被配置为套装待除尘的壳体,且所述壳体支撑件的至少一个外表面和至少一个棱边设有风口,以使除尘组件能将所述待除尘壳体内的异物清除。本申请的装置,在壳体支撑件的至少一个棱边上增设风口,使负压吸附力尽可能覆盖到罩在壳体支撑件上的待除尘壳体内侧的各个位置,能进一步增强除尘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庹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0/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