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眩板及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风电产业迅速发展,风力发电成为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通常由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制成,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简称gfrp)或碳纤维增强塑料(英文全称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简称cfrp),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可以承受强风和极端天气。
2、然而,风电叶片的寿命一般为15-2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风电叶片面临退役问题,退役的风电叶片由于体积庞大、材料坚固,处理和处置成为一大难题。传统的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填埋和焚烧,这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填埋处理需要大量空间,且叶片中的复合材料难以降解,长期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板及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填埋和焚烧方法处理退役风电叶片,需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包括:
3、对风电叶片进行切割,得到预设尺寸的板材;
4、对所述板材的表面进行处理,得到防眩板。
5、可选地,所述板材由所述风电叶片的前缘壳体或后缘壳体切割而成。
6、可选地,所述前缘壳体和所述后缘壳体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板层、中间层及第二板层,所述第一板层和所述第二板层均为树脂复合材料,所述中间层为夹心泡沫。
7、可选地,所述板材的厚度范围为2.5mm-4.0mm。
8、可选地,所述板材为矩形,所述板材的长度范围为110mm-130mm,所述板材的宽度范围为15mm-20mm。
9、可选地,对所述板材的表面进行处理,得到防眩板,包括:
10、收集切割好的所述板材;
11、清理所述板材的表面;
12、检测所述板材,选取合格板材;
13、打磨所述合格板材;
14、对所述合格板材的表面进行涂层处理,得到防眩板。
15、可选地,所述合格板材的表面涂层包括防水涂层、耐腐蚀涂层及防眩涂层。
16、可选地,在“对所述板材的表面进行处理,得到防眩板”之后,还包括;
17、将所述防眩板安装至交通路段的预设位置上。
18、可选地,将所述防眩板安装至交通路段上,包括:
19、将所述防眩板放置于交通路段的预设位置上;
20、采用两个夹板分别夹持于所述防眩板的相对两侧;
21、将所述夹板固定在所述交通路段上。
2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防眩板,所述防眩板为退役风电叶片成型件。
23、本申请提供的防眩板及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将风电叶片的至少部分经过切割、表面处理,制成防眩板,实现对退役风电叶片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材料浪费,且绿色环保,有效减少退役风电叶片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且在风电叶片退役时,风电叶片的整体结构及其绝缘性能、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均依旧保持良好,从而通过将风电叶片制成防眩板,使得防眩板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和材料性能,能够满足用于道路交通设施的长期使用需求,同时有利于降低防眩板的制作成本。
1.一种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由所述风电叶片的前缘壳体或后缘壳体切割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壳体和所述后缘壳体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板层、中间层及第二板层,所述第一板层和所述第二板层均为树脂复合材料,所述中间层为夹心泡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的厚度范围为2.5mm-4.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为矩形,所述板材的长度范围为110mm-130mm,所述板材的宽度范围为15mm-20mm。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板材的表面进行处理,得到防眩板,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格板材的表面涂层包括防水涂层、耐腐蚀涂层及防眩涂层。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板材的表面进行处理,得到防眩板”之后,还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退役风电叶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防眩板安装至交通路段上,包括:
10.一种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板为退役风电叶片成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