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矿井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
背景技术:
1、井下充电机的散热风道设计是确保充电机在井下高温、潮湿、多尘等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的关键,散热风道能够在井下充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高温气体等通过散热风道排至井上外界,避免热量、灰尘等散布在井下,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
2、而现有的井下充电机的散热风道在进行清理时,通常只对其过滤网处进行清理,然而井下较为潮湿和多尘,散热风道的内壁也会在使用时,内壁附着大量的灰尘杂质,灰尘杂质一直附着在散热风道内壁上会腐蚀散热风道,影响散热风道的使用寿命,且较多的灰尘堆积会使得散热风道出风口变小,继而影响散热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包括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的上端内部通过定位轮滑动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表面的中间通过防水箱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的右端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右端啮合连接有u型转动板,所述u型转动板的圆周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刮除块和毛刷,且毛刷设置在刮除块的上方。
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内壁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下端设置有环形连通管,所述环形连通管的表面设置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吸气口贯穿壳体并设置在毛刷的上方,所述气泵的上端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的上端贯穿密封板并位于壳体的上端内部。
4、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顶壁的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不与密封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壳体上表面的右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挂钩。
5、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电机和气泵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的下端不与u型转动板接触,且从动齿轮的上端通过转杆与密封板转动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该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通过设置的u型转动板、刮除块和毛刷,能够对散热风道内壁进行刮除和清扫工作,能够将附着在散热风道内壁的灰尘杂质清理下来,避免灰尘杂质腐蚀和堵塞散热风道,提高了散热风道的使用寿命和散热效率。
9、(2)、该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通过设置的气泵,能够将清理下来的灰尘杂质吸入壳体上端内部的水中,避免灰尘杂质二次附着,同时避免灰尘杂质直接排放污染环境。
1.一种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包括散热风道(1),所述散热风道(1)的上端内部通过定位轮(3)滑动安装有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密封板(15),所述密封板(15)上表面的中间通过防水箱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下端设置有转动齿轮(6),所述转动齿轮(6)的右端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7),所述从动齿轮(7)的右端啮合连接有u型转动板(8),所述u型转动板(8)的圆周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刮除块(9)和毛刷(10),且毛刷(10)设置在刮除块(9)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左侧内壁设置有气泵(11),所述气泵(11)的下端设置有环形连通管(12),所述环形连通管(12)的表面设置有吸气管(13),所述吸气管(13)的吸气口贯穿壳体(2)并设置在毛刷(10)的上方,所述气泵(11)的上端设置有出气管(14),且出气管(14)的上端贯穿密封板(15)并位于壳体(2)的上端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顶壁的中间设置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的下端不与密封板(15)的上表面接触,所述壳体(2)上表面的右端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有挂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5)的下表面设置有蓄电池(16),所述电机(4)和气泵(11)均与蓄电池(16)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充电机散热风道清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7)的下端不与u型转动板(8)接触,且从动齿轮(7)的上端通过转杆与密封板(15)转动连接。